近日,天文學家使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探測到太陽系外一顆巖石行星富含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的大氣層。盡管該行星可能被巖漿海洋覆蓋,無法維持生命,但對其研究可增進對地球早期歷史的了解。相關論文 2024 年 5 月 8 日發表于《自然》。
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是美、歐、加聯合研發的主要通過紅外光觀測的空間望遠鏡,歷時 20 多年,耗資超過 100 億美元。它是迄今為止最昂貴、建造的功能最強、最大的空間望遠鏡。該望遠鏡于 2021 年發射,旨在提供更高的紅外分辨率和靈敏度,以觀測更遠的宇宙深處。
不過,55 Cancri e 不是 JWST 發現的,它是 20 年前(2004 年)在 55 Cancri 這顆恒星(2015 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命名為哥白尼)周圍發現的第四顆行星,目前這顆恒星周圍已經發現了 5 顆行星(分別是,b, c, d, e, f)。這些行星都是通過視向速度方法(即通過探測恒星與行星相互繞轉產生的視向速度變化)發現的。
后來 2011 年發現 55 Cancri e 的凌星現象,進一步證實了這顆行星的存在。55 Cancri e 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運行,是一個超級地球,半徑約為地球的兩倍,重量是地球的8倍多,大氣層厚度約為地球半徑的百分之幾。
人類首次探測出太陽系外
類地行星的大氣成分
JWST 的貢獻其實是發現這顆行星表面含有富含碳和氧元素的大氣層,意味著一個新的里程碑,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出一顆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大氣成分,而且確定其為“次生大氣”。
所謂“次生大氣”是相對于原始大氣來說的。行星的原始大氣是指行星形成初期通過引力在周圍吸附的大氣,主要是氫氣和氦氣(因為這兩種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但是氫氣和氦氣很輕,對于一般的巖石類地行星比如地球來說,它們的引力小,不足以完全束縛住這些輕氣體,所以這些原始的輕氣體會逐漸逃逸回宇宙空間中。
而次生大氣就是之后從行星內部釋放出來的氣體,比如通過火山爆發。這些氣體主要含“重”一些的元素,比如碳、氧等。重氣體不容易逃逸而逐漸累積、保存在行星表面。我們地球上的大氣就是從次生大氣逐漸演化過來的。
這顆“超級地球”
會是人類的下一個家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