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全國總工會首次啟動了大國工匠培育工作,從全國推選出220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生產現場,具有突出技術技能素質的產業工人,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將他們打造成一批新的大國工匠。目前,他們正陸續來到清華大學參加學習、培訓。
這堂由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院士、教授等業界學界大咖親授的課有什么創新之處,產業工人們在這里又有哪些收獲?來看產業工人們的“清華課”。
早上八點半,清華大學的教室里,一場開題匯報正在火熱開展。開題的學生不是在校生,而是55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線產業工人,他們也是第三批來到清華大學學習的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師 湯海威:生平第一次能夠坐到清華大學,我們國內最高等的學府教室里面,也是非常榮幸。
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特級技師 唐仁杰:我以前只能站在清華大學校門口合影,覺得這是個神圣殿堂。我們很多時候開玩笑說,這是人生在學業上的一個夢想吧。
今年38歲的唐仁杰,是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無線電裝接工,擁有15年一線工作經驗,此前他已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四川工匠”等榮譽,談到參加大國工匠培育的課程,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務實”,他在開題匯報時闡述的創新攻關課題正是源于他工作中的“難點”“痛點”。
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特級技師 唐仁杰:目前元器件 ,怎么用自動化生產,這個困擾我很長時間。老師給我們講,當時他們團隊在數控機床攻克的過程中,突然遇到瓶頸,精度很難實現。最后他們想到了一種辦法,就是退到前端,繞過當前的瓶頸技術,最后實現了這個目標。這個給我啟發很大。當遇到技術瓶頸,很難突破的時候,需要我們去換一個思維,換個思路去思考。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張建富:通過了解他們提出的工程問題,去提出要如何解決背后的技術問題,可能有一些也上升到理論的方法、科學的問題。
除了接受理論導師和技能導師的專業指導,在清華大學學習的一周里,和不同行業的工匠們一起學習交流,協同開展項目攻關也讓唐仁杰很有收獲。
大國工匠培育對象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特級技師 唐仁杰:有句話,打敗你的不是同行,可能是跨界。有些時候在一個行業一直走走走,走到死胡同可能就突破不了了,但是突然一下,通過跨界交流的方式,好像哪兒打開一扇窗,給我們開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