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315晚會沒有點名汽車品牌,但各大汽車品牌絲毫不覺輕松。經歷了三年疫情,遭遇全球供應鏈緊張、原材料漲價,好不容易等到消費復蘇,又被降價大潮裹挾——汽車行業早已步入“鹽堿地”。
除了說得出的苦,還有說不出的苦,更多體現在公關輿論層面。雪鐵龍C6(參數丨圖片)降價被視為“甩庫存”,新勢力降價被視為“撐不住”,上升期品牌降價被視為“割韭菜”......近期,我們做降價話題相關內容時,也有去探店、問詢,發現其實無論廠商還是消費者,大部分都還是冷靜理性的,但網絡上也確實不乏唱衰起哄的聲音,甚至還有趁亂帶節奏的。
近期,長安深藍就被“盯上”了。315之際,網絡上致長安汽車的一封信掀起維權風波,起因或是因為3月10日長安深藍發布了一則購車補貼引起了老車主的不滿;而隨之曝光的還有維權群中的“組織者”:堪稱傳播策劃大師級別的腦圖、成熟的點贊激勵機制、分享網絡平臺的流量規則......但究其身份,似乎又沒那么簡單。
如果消費者維權一開始就往這個方向發展,那就不是單純的維權了。“組織者”充分抓住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期待心理,通過各種手段誘導傳播,并借機大做文章、誘導發酵,試圖發起有規模有組織的惡意炒作。冷靜下來,道理誰都懂,汽車并非理財產品,買方和賣方都得遵守市場規則,同時也得適應內外環境帶來的成本波動和價格波動。
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剛買不久的汽車降價促銷,心里難免會有些不舒服,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任何一個體驗過大宗消費的成年人都懂“買定離手”的道理。相比房價,汽車價格波動的刺激性絕對算溫和。畢竟,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車子是用來開的,不是買來增值的。
說來諷刺,特斯拉作為“降價慣犯”將價格調整視為平常且引以為傲,而馬斯克從未沒考慮補貼老用戶這檔事兒,怎未見“有心者”發起網絡輿論群起攻之?究其原因,無外乎從法律角度評判,降價是廠商正常商業行為,而補償并非法律義務,所以攻也沒用,只有接受。相比而言,長安深藍這次僅僅是限量促銷,在公布消息同時還官宣了老車主的補貼方案,即“贈送終身免費保養”。不僅如此,廠家還表示,若3月購車,4月如果有國家統一補貼,長安深藍還將繼續追加補貼,盡可能賦予消費者充分的考慮空間。
2022年下半年上市的深藍SL03累計交付已超3.7萬臺,這樣的銷量成績不算一鳴驚人,但實屬穩健,畢竟它所處的20萬級市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細分市場。今年二季度,深藍還將推出首款SUV車型深藍S7。所以,口碑維護對于2023年的長安深藍來說尤為關鍵,研產銷服各個環節都需要緊密配合。據了解,長安深藍的用戶有三種渠道可以反饋投訴建議,除了撥打服務熱線和找門店工作人員,還有APP的一鍵管家均可與廠家取得聯系。
3月10日發布了促銷政策之后,客服熱線一度繁忙,為了保證溝通暢通,廠家還組織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主動回訪老車主,一方面了解車輛日常使用中的問題,同時也做了價格調整的解釋工作。這些都能說明,長安深藍一面在市場競爭中承壓調整,一面也盡力在平衡新老用戶的利益。
說到服務,就順帶聊聊質量問題。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高,消費者也從早期的嘗鮮者變為了主流消費者,這兩類消費者的購買邏輯是不同的。嘗鮮者更愿意去包容新型科技產品的小故障;而主流消費者更注重性價比,對質量品質更為挑剔。必須承認的是,新科技必然會帶來一些新bug,這是廠商和消費者都需要去面對和接納的普遍情況,關鍵在于品控一致性和改善效率,這也是決定新能源車企能否平穩上量的重要課題。
網絡輿論可以對車企起到監督約束作用,但如果“有心人”揪著一些投訴建議還拉扯煽動其它品牌的營銷渠道來發酵負面情緒,那就有些過分了。長安深藍在315前后遭遇的維權事件是否有網絡水軍帶節奏?代表誰的利益?動機何在?實在是細思極恐——真心希望這不是自主品牌之間的“內耗互掐”,如果那樣,格局實在太低。
新能源車市場正從幼稚走向成熟。競爭愈激烈,選擇愈發豐富,消費也愈發透明,這是公平競爭機制培育出的“良性內卷”。不過,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亂象”。車企想要長期存續發展,必須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問題,保持誠意;而消費者也應提升分辨能力,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