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人在節目中問馬斯克:你如何評價比亞迪?沒想到年輕的馬斯克放聲大笑,接著反問:你見過比亞迪的車嗎?但馬斯克萬萬沒想到,多年后,比亞迪竟然成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據外媒報道,比亞迪在乘用
正文摘要:
多年前,有人在節目中問馬斯克:你如何評價比亞迪?沒想到年輕的馬斯克放聲大笑,接著反問:你見過比亞迪的車嗎?但馬斯克萬萬沒想到,多年后,比亞迪竟然成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據外媒報道,比亞迪在乘用車銷量上已經超過了豐田和本田等傳統汽車巨頭,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比亞迪汽車的成功有兩個關鍵。此外,在上游供應鏈方面,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堪稱一絕??傮w來說,比亞迪汽車的崛起展現了中國制造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嶄新形象和強大實力?;氐今R斯克當年的嘲諷,也許當時他并沒有料到比亞迪會成為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但目前的事實卻讓這個觀點變得似乎有些扭曲了。
馬斯克回應多年前嘲笑比亞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多年前,有人在節目中問馬斯克:你如何評價比亞迪?沒想到年輕的馬斯克放聲大笑,接著反問:你見過比亞迪的車嗎?嘲諷意味十足。但馬斯克萬萬沒想到,多年后,比亞迪竟然成為了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事實上,比亞迪汽車在過去幾年里飛速發展。從2018年至今,比亞迪的凈利潤一路攀升,2019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86.95億元人民幣,創下新高。據外媒報道,比亞迪在乘用車銷量上已經超過了豐田和本田等傳統汽車巨頭,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
比亞迪汽車的成功有兩個關鍵。一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二是在上游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能力。早在2003年,比亞迪就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并于2008年推出了插電混合動力車型——F3DM和e6。在2015年之后,比亞迪相繼推出了全球銷量最高的純電動車-比亞迪秦、唐、漢等一系列暢銷車型,一舉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先者之一。此外,比亞迪在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
此外,在上游供應鏈方面,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堪稱一絕。比亞迪從鋰電池、驅動電機等核心零部件開始,逐步向車身外飾、底盤、零部件等方向擴展。如今,比亞迪的產業鏈條已經覆蓋了電池、電機、電控、輕量化、材料、光伏等多個領域,形成了領先于行業的垂直整合能力。這樣的供應鏈優勢,也使得比亞迪能夠實現更快的產品升級和創新。
在特斯拉進軍中國市場后,比亞迪能夠在短時間內搶占市場份額,不僅反映出了中國市場品牌偏好和消費者需求,更證明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積累的技術和經驗。
總體來說,比亞迪汽車的崛起展現了中國制造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嶄新形象和強大實力。與此同時,也給特斯拉這樣的外資巨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氐今R斯克當年的嘲諷,也許當時他并沒有料到比亞迪會成為他最大的競爭對手,但目前的事實卻讓這個觀點變得似乎有些扭曲了。毫無疑問,未來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馬斯克回應多年前嘲笑比亞迪相關閱讀:
被特斯拉笑了 10 年的比亞迪,今天站起來了
最近看到一個挺有趣的新聞,比亞迪老總王傳福講述了 BYD 這個名字的由來。
企業的名字就像人一樣,蘊含了 “父母” 對自己的美好祝愿,肯定很有象征意義的。
然而沒想到比亞迪就不按套路出牌,其實 BYD 這個名字是瞎編的...
這就尷尬了,王總說,當時在深圳創業,名字起兩個字的公司不容易通過,想著取五個名字,最后一查全都有了。
而 “比亞迪” 比較怪,怪名容易通過,當時想著能活下去就不錯,于是就取了這個名字。
創業初期的比亞迪可能真不太行,但經歷了 27 年的打拼,現在的比亞迪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了!
飛躍的比亞迪
4 月 1 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全球 2022 年全球 100 大最具影響力企業,比亞迪再次入選,成為榜單上唯一的中國車企。
而且這次評選,阿里巴巴、騰訊等國內巨頭都落榜了,比亞迪能入選,屬實有含金量了。
記得十年前,現世界首富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主持人問道:你看過比亞迪的車嗎?
馬斯克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大笑了起來。
主持人問他笑什么,繼續提問:你覺得比亞迪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嗎?
馬斯克正面回應道:我不認為他們(比亞迪)有好的產品,我認為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在中國活下去...
確實在十年前,比亞迪的產品一言難盡,構不成對特斯拉的威脅,但十年后的今天,比亞迪已經完全成長起來了。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21 年,比亞迪賣了快 60 萬臺新能源車,連續 9 年國內銷量第一。
而在全球市場,比亞迪也緊逼特斯拉,成為全球銷量第二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正如王總在 2013 年接受采訪時所說的:家用電器,中國從全軍覆沒到把外國人趕出去花了 16 年時間,汽車難一些,但 20 年足矣。
哪怕有再多的困難,我們前景也是美好的,外國人技術再高,他也做不出適合中國人胃口的菜...
老狐也很認同王總的話,只有中國人才能做出最適合中國人的產品。
看到這里,很多迪粉表示,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車企,指日可待!
確實挺值得期待的,不過就現在而言,比亞迪離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
“不賺錢” 的比亞迪
看到比亞迪的車這么好賣,大家肯定會想,比亞迪一定很賺錢吧?
賺確實是賺了,但只賺了一點點...
3 月 29 日晚,比亞迪發布了最新的年報數據,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 2161 億元,同比上漲 38%。
對比國內靠前的廠商,吉利汽車 2021 年全年營收為 1016 億元,長城汽車 2021 年全年總營收達到了 1363.17 億元,可以看到比亞迪的收入是遠超它們的。
然而一看盈利數據,大家就知道問題所在了,2021 年比亞迪凈利潤為 30.45 億元,比 2020 年下降了 28%。
反觀吉利,凈利潤為 43.5 億元,而長城更是賺了 67.81 億元,所以,比亞迪收入確實高,但也真的不賺錢。
而且這 30 個億并不是實打實賣車賺回來的,其中有 22.6 個億是政府的補貼,可想而知,比亞迪的車毛利率有多低了...
往好處說,是比亞迪的車貨真價實,沒割韭菜,難聽點,就是賺錢能力堪憂,全靠政府補貼...
如果政府補貼一直都有,那完全可以薄利多銷,搶占市場。但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退坡 30% 了,到年底,補貼將會全面取消,成本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更不用說,現在電動車的芯片跟電池價格都在瘋漲,電池原材料碳酸鋰現在已經漲到快 50 萬元 / 噸了,一年翻了 5 倍,哪怕比亞迪現在能兜住底,但再漲下去,比亞迪的錢只會越來越難賺。
雖然可以靠漲價來覆蓋成本,但國產車靠性價比打回來的市場,突然大漲價,消費者肯定是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增加收入的來源才是關鍵。
創收的比亞迪
關于 “搞副業” 比亞迪還是很有心得的,首先除了汽車業務,比亞迪還是全球前十的電子代工廠,華為、小米、vivo 等手機都是由比亞迪代工的。
然而手機代工的收入只占 7.62% ,行業巨富士康的毛利率也就 8%,所以手機代工注定是不能發財的。
那么比亞迪得意的電池技術呢,這塊總有前景了吧?
去年比亞迪電池收入占 40%,確實是收入大頭。但作為國內最早研發電動車電池技術的廠商,比亞迪的電池一直都是不外供的。
直到 2020 年才開始逐漸放開對外界供應電池,雖說是很好的勢頭,但現在電池市場競爭太激烈了,要想從里面搶吃的真沒那么容易。
根據 SNE Research 的最新數據, 2022 年 1-2 月動力電池出貨量,寧德時代以 34.4% 的份額排名,LG 新能源以 13.8% 的份額排名第二,而比亞迪擊敗松下,以 11.9% 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
這勢頭確實很不錯,但從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可以看到, 2016 年還有 45% 的毛利率,幾乎賣一個賺半個,但到了 2021 年,已經降到了 27% ,可以說電池這一塊經歷了多年的競爭,跟其他業務一樣,錢是越來越難賺了,通過低價換市場,也是再所難免的。
所以,代工跟電池業務都無法讓收入大增的情況下,最好的做法依舊是專注汽車業務,提升整車的質量,獲取更高的溢價。
從比亞迪 2022 年新車規劃中可以看到,在原本的王朝系列中新增了 “海洋網”,分為海洋生物系列以及軍艦系列。
從 6 萬的微型車到 30 萬的高端 MPV 都能全面覆蓋,動力尺寸接近王朝系列,通過增加科技配置以及更前衛的設計,提高整車售價,換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30 萬 - 50 萬區間,比亞迪沒有錯過,與戴勒姆合資成立騰勢品牌,首款車型將定位為新能源 MPV 。
不僅跟戴勒姆合資,比亞迪還秘密打造了另一個高端品牌,首款車型為硬派越野車,售價區間為 50-100 萬元。
總結
雖然比亞迪還不太賺錢,但毫無疑問比亞迪已經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了,起碼在朋友間聊起國產混動汽車,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起比亞迪。
未來有完善的車型規劃,開放的產品供應,我相信比亞迪能做出最適合中國人胃口的 “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