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劍橋教案】告別劍橋詩賞析
《別了,劍橋》是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這是作者第三次訪問劍橋后寫的。
這次劍橋之行可以說是令人沮喪的一次。因為此時,正是徐志摩一生的低谷。他來到劍橋尋求精神慰藉。《別了,康橋》這首詩以其整齊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獨創的韻腳,具有獨特的音樂美,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同時,其優美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和歧義使全詩極具表現力。
首先,詩歌的劍橋情結
劍橋,或劍橋,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學,夢想成為一名理想的政治家,卻事與愿違。幸運的是,他在這里認識了很多名人,并與他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1920年,徐志摩因為跟隨大哲學家羅素從美國來到劍橋,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劍橋之旅。
在這里,徐志摩逐漸安頓下來,每天與老師交流,流連于何康河畔,他的情感世界逐漸豐富。尤其是1920年冬天,徐志摩在劍橋遇到了林,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他對她一見鐘情,無法自拔。徐志摩是林愛上的第一個男人。徐志摩雖然結婚了,但這也是他第一次愛上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女人。一個才子和一個美女愛著劍橋,那段浪漫的愛情成為了劍橋永久的故事。同時也讓徐志摩對包辦婚姻的痛苦和束縛消失了。
在劍橋的兩年,是徐志摩一生中最快樂、最充實的日子,也是徐志摩人生觀、價值觀的轉折點。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劍橋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心目中最美的康河,就像母親河一樣,給了他最美的印象,也是他寫作的靈感。徐志摩對劍橋有著特殊的感情和熱愛。這種感覺,這種愛,我們可以稱之為劍橋情結。這種情結深刻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對徐志摩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劍橋,徐志摩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接受了劍橋文化的洗禮,在與羅素、狄更斯、曼斯菲爾德等名人的交往中汲取自身營養,陶冶情操,提高文學素養。同時,劍橋的美景也洗滌了徐志摩的心靈,讓他的心更貼近自然,更貼近自己的靈魂。他將自然之美和對自然、人生、理想的追求融入到寫作中,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豐富、語言清淡、追求自然美和音樂美的寫作風格。
徐志摩在短暫的一生中三次前往劍橋,第一次是求學之旅,歷時最久,經歷最豐富,也是他最快樂的一次旅行。第二次是最短的時間,就像驚鴻一瞥。除了寫“我的可敬的劍橋”,沒什么可記的。然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他的挫折尋求安慰之旅。當時的徐志摩經歷了事業和感情的雙重打擊,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次回來后,他寫下了著名的《告別劍橋》。從那以后,直到生命的盡頭,他再也沒有去過劍橋。我再也沒見過他。他揮了揮衣袖,告別了西方世界的云朵和夢中的劍橋。
第二,《告別劍橋》的音樂美。
徐志摩是新月詩派的重要代表。新月詩派的前身是胡適、梁實秋、聞一多等人創辦的新月社。后來,在徐志摩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的參與下,新月詩派終于形成。新月詩派以格律嚴整著稱,故又稱格律詩派。在新月詩派的發展過程中,聞一多在理論上提供了更多的幫助。他系統地提出了新格律詩理論,認為詩歌是“作”出來的,主張帶著格律的羈絆跳舞,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美)、繪畫美(修辭美)和建筑美。《再別康橋》充分體現了“三美”的思想,尤其是其節奏整齊、旋律優美、音樂美豐富、感染力強。
這首詩的開頭,連用了三個“溫柔”字。氣息悠長悠長,音節抑揚頓挫,旋律輕快活潑,充分體現了格律的特點。全詩共分七節,前幾句除了應有的變化外,其他都差不多。這種重復造成了全詩來回律動的美,形成了主題的回旋。這七句詩分四行,每行兩三頓飯。他們不拘一格,嚴謹。它們用兩到四個韻腳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此外,徐志摩擅長疊詞的運用,“輕輕”“靜靜”等疊詞的反復使用增強了詩歌的輕快節奏。就像李清照的慢聲,感覺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一盤玉里。七段詩句錯落有致,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全詩就像一首優美的小曲,充滿了音樂的感染力。
我記得胡適曾經說過,“他的人生觀真的是一種& lsquo純粹的信仰& rsquo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徐志摩的一生,就是這三個字的真實寫照。他對愛情的不懈追求,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對美的艱辛實踐,在他的詩歌創作生涯中從未放棄。
真正偉大的杰作是經得起時間的打磨的,《告別劍橋》無疑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無論在形式、情感的表達還是語言的運用上,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無論它走了多久,無論它經歷了多少風雨,它的輝煌和燦爛都不會被歷史的長河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