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對
流水對的兩句意思是延續的,兩句只可連貫起來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顛倒,像水順流而下,故稱流水對。比如: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p>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p>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p>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p>
流水對用得好,一起呵成,語意連貫,如行云流水,亦可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又如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首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散行)
頷聯---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意對、流水對)
頸聯---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寬對、流水對)
尾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散行)
流水對指出句跟對句在意思上上下貫通,一氣相承的聯語。普通的對仗,上下兩句所述的是并列的事物或平行的事件,即使互換,原則上是不影響其意思的。流水對則不同,兩句有時間上的先后、邏輯上的緣故,條件、判斷、承接等關系不能顛倒。
扇面對
也叫扇對、隔句對;隔句對者,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以此類推,名為隔句對。詩曰:“昨夜越溪難,含悲赴上蘭;今朝逾嶺易,抱笑入長安。”(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扇面對在對聯和賦中比較多,格律詩中出現的相對較少。
比如庾信《哀江南賦序》: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
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扇面對在近體詩中和普通的對仗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對仗的出句與對句的平仄要相對,特別是句末的平仄總是相反的,而扇面對的第一、第三句句末都是仄聲,第二、第四句的句末都是平聲,不能做到平仄相反,
比如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杜甫《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
得罪臺州去,時危棄碩儒;
移官蓬閣后,谷貴歿潛夫。
句中自對(本句對)
《容齋續筆》卷三:唐人詩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對偶,謂之當句對。蓋起于《楚辭》“惠烝蘭籍”、“桂酒椒漿”、“桂掉蘭枻(yi)”、“斫冰積雪”。自齊梁以來,江文通、庾子山諸人亦如此。
唐王勃《宴滕王閣序》一篇皆然。謂若襟三江帶五湖,控蠻荊引甌越,龍光牛斗,徐孺陳著,騰蚊起鳳,紫電青霜,鶴汀鳧渚,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之家,青雀黃龍之軸,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天高地迥,興盡悲來,宇宙盈虛,丘墟已矣之辭是也。
這一類都是句中對。
全聯自對:
改天換地---革故鼎新
畫里移舟,鷗邊就夢---鏡中人影,衣上天香
上下聯部分自對:
火樹銀花辭舊歲--金歌玉笛慶新春
上聯某個位置用了句中對,下聯相對的位置也要用一個句中對,這樣就形成工整的對仗。
上下聯排比自對:
藍可染乎?合青黃紅白黑,絢出文章錦繡---田可耕也,本仁義禮智信,培成秋實春華
用仁義禮智信對青黃紅白黑。
蝦須對:
本聯自對,又上下聯相對仗。
如李芝齡溫州江心寺聯:
青山橫郭,白水繞城,孤嶼大江雙塔院---初日芙蓉,晚風楊柳,一樓千古兩詩人
燕尾對:
本聯自對,有上下聯相對仗。
如安徽潛山天柱山白云寺聯:
足涉萬仞峰巒,看綠水浮天,白云掃地---人來三千里外,喚清風結伴,明月為鄰
諧音相關:
金圣嘆臨刑聯:
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
詩中句中對: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細草綠汀洲,王孫耐薄游。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戳耕扶日月,起廢報吹噓。
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干。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雜雨云。
王力先生介紹了自對的兩種形式:
1、即自對,又相對,例如:
人稀地僻醫巫少,夏旱秋霖瘴瘧多。
王力先生解釋說:人稀對地僻,夏旱對秋霖,醫對巫,瘴對瘧。
2、句中自對,而另一句不相對,例如:
山吐晴嵐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黃。
山吐晴嵐與水放光為對,辛夷花白與柳梢黃為對。
借對
借對又稱“雙關對”、“假對”,主要有借義、借音兩種。
《詩人玉屑》卷二、卷七:
有借對孟浩然“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碧住八┰颇笜?,風掃石楠花?!倍鸥Α爸袢~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閑。”言之者有是也。
雞黍和楊梅本來是不對的,但“楊”借了“羊”的音就對上了
“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以“下”對“秋”,蓋“夏”字同聲;
“因尋樵子徑,偶倒葛洪家”,以“子”對“洪”,是假其色;
“殘春紅藥在,終日子規啼”,以“紅”對“子”,也是假其色;
“閑聽一夜雨,更對柏巖僧”,以“一”對“柏”,是假其數。
蔡寬夫詩話有云:詩家有假對,本非用意,蓋造語適到,因以用之。若杜子美“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表n退之“眼穿長伢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丹”對“白”,“爵”對“魚”,皆偶然相值,立意下句,初不在此。而晚唐諸人,遂立以為格:賈島“卷簾黃葉落,開戶自柜體。”崔峒“因尋樵子徑,偶倒葛洪家”為例,以為假對勝的話,謂之高手。所以癡人面前不得說夢也。
借義對
一字多義的,詩中用甲義,同時又借乙義或丙義跟聯句中相應的字相對。如《到韶山》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笨瓷先?,“犧牲”和“日月”本來不能相對,前者是動詞,后者是名詞。但是犧牲還有一個含義,就是祭天祭地時的動物祭品也都稱著犧牲,作為名詞就相對了。
杜甫《曲江二首》中“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薄皩こ!焙我耘c“七十”相對呢?原來古代八尺為尋,一丈為常,“尋?!弊鳛閿的烤涂伞捌呤睂ι狭?。
溫庭筠《蘇武廟》中的“回日樓頭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辨z甲的“甲”接甲乙丙的“甲”,丁壯的“丁”借丙丁的“丁”,“甲”、“丁”同為天干互為對仗,一下就工整了。
借音對
甲字的發音跟乙字的發音相同,詩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聯句中相應的字相對。
如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滄”字發音跟“蒼”字發音相同,所以可以與同為顏色的“藍”字相對。
杜甫《秦州雜詩》“馬驕汗珠落,胡舞白蹄斜?!薄爸椤迸c“朱”同音,可與“白”相對;
借對做得好,可以為對仗工整增色,但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學修養。例如魯迅《贈畫師》首聯“風聲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痹瓉碓谀暇┰谔瞥小敖鹆辍薄ⅰ吧显?、“白下”等名稱,詩人巧妙的選擇了“白下”以代表南京國民黨當局。這樣“白”對“蒼”,顏色對顏色,“下”對“天”地理對天文,非常巧妙工整。
初學者不建議多用借對,掌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