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流傳著大量好對聯,值得后人細細品讀。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大家一定要動動手指,關注我呀。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2副趣味幽默的古代對聯,突發靈感,才情過人,令人嘖嘖稱奇!
第1副對聯:尚可喜;直不疑。
說起尚可喜,可能大家一時間沒有轉過彎:“尚可喜是什么人?”但是如果說起吳三桂,大家就有點印象了。
其實這個尚可喜基本上和吳三桂綁定在一起,都是清代所謂的“三藩”。三藩,指的是清代初期的異姓王,云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據說,康熙帝醞釀撤三藩的時候,各種聲音很多,尚可喜也感覺進退兩端。
有一天,尚可喜邀請了許多文人一起吃飯,酒足飯飽的時候,尚可喜忽然說:“諸位都是當世才子,本王這里有個上聯,對出下聯者重重有賞?!?/p>
大家于是洗耳恭聽,期待自己能夠對出下聯,好好表現一場。
尚可喜說:“上聯就是本王的名字,尚可喜三個字,大家對下聯吧?!?/p>
眾人一聽,有點呆了,不知道王爺是什么意思。單純從對聯角度,尚可喜是人名,下聯自然也要是人名,最不濟也得是地點或者物品的名字。
如果單純對下聯,其實很簡單,沒有什么難度。大家都是讀書人,又不是不學無術的騙子,對個下聯還是很容易的。
問題是,伴君如伴虎,現在伴著平南王也是伴著老虎一樣,誰知道尚可喜腦子里想什么東西呢?
貿然對下聯,下聯是對出來了,可是猜不到尚可喜的心意,又或者惹怒了尚可喜,那可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是主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子都故意裝出面有難色的樣子,故意恭維說:“王爺的上聯堪稱巧妙,實在精彩,實在厲害,想要對下聯真是很難呢?!?/p>
這些人一個個虛頭巴腦,尚可喜就有些煩躁了。三個字的小對聯,為啥這群人都對不出來?難道說,王爺的宴會上坐著一群飯桶嗎?
就在氣氛有些不對勁的時候,忽然間旁邊有個小書童靈機一動,大著膽子喊了一句:“王爺,小人有下聯了:直不疑?!?/p>
在座的文人一聽,這個下聯有些味道,尚可喜是人名,直不疑也是人名,人名對人名,不錯。
直不疑是漢代南陽人,崇尚老子的無為學說,做官低調收斂,一切照前任制度辦,也不喜歡別人以官名稱呼自己。
但是從平仄來說,這個“直不疑”的下聯就很有問題了。很多人認為,對聯要平仄分明,這才叫對仗工整。但是直不疑和尚可喜,平仄上有點對不到啊。
所以很多人就忍不住笑出了聲,還有人想要開口教訓小書童了:“小小書童,毫無文采,也敢來對王爺的對聯,真是吃了豹子膽!”
結果呢,尚可喜卻是拍案叫絕:“好,這個下聯好,好極了!”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尚可喜為啥這么歡喜。
其實,尚可喜是從“直不疑”的名字中聽出了玄機:“尚可喜直不疑,這就是說,尚可喜沒必要疑惑,沒必要舉棋不定?!?/p>
顯然,下聯“直不疑”三字照應到尚可喜面對“康熙撤三藩”時候的心情,將話說到尚可喜心坎里去了,自然是絕妙對聯,勝過無數所謂“對仗工整”的對聯了。
毫無疑問,這個書童立刻飛上枝頭變鳳凰,被尚可喜免去了書童的下人身份,還把書童任命為文官,還給了大量金銀珠寶。
這個書童眼力非常高明,要不然也不能對出這樣的下聯。他后來看到局勢不妙,就借機離開了尚可喜的王府,帶著一大筆錢安心當富翁了!
第2副對聯:魚鉤鉤魚魚駭鉤;馬鞭鞭馬馬驚鞭。
明代時期,臺州有個小神童叫“陳燧”。陳燧八歲的時候,跟隨教書先生一起在池塘邊游玩。
教書先生看到池塘邊有人釣魚,于是靈機一動,想出了上聯,借此考考學生。
結果,陳燧才華過人,小小年紀卻思維敏捷,立刻對出下聯:“馬鞭鞭馬馬驚鞭?!?/p>
教書先生大嘉贊賞,認為陳燧必定科舉高中。果不其然,后來陳燧鄉試、會試皆第一,俗稱“二元”,也稱“陳會元”,令人刮目相看。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贊賞、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這對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