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書院,位于福建福州。原為設于西門街北之懷安縣學。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巡撫許孚遠改建為書院。后提學副使岳和聲加以修葺擴建,有觀生堂、時習堂、求我軒、道南翼統祠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總督王國安、巡撫金鉉予改舊制而新之。四十一年巡撫李斯義修葺學舍,延師課士。四十六年鰲峰書院成立,兩院互為輔翼。爾后,共學肄業生優秀者升入鰲峰,便有“上下庠”之別。
萬派匯區中,共教著眼觀滄海;
千峰羅戶外,一任摳衣陟泰山。
明代岳和聲題大門
壇上弦歌思孔壁;
階前雪色映程門。
明代岳和聲題道南翼統祠
玉粹金貞,一輩弦歌高服鼎;
山長水遠,千秋領袖傲傳衣。
明代岳和聲題道南翼統祠
往來童冠還知爾;
上下鳶魚共作人。
明代岳和聲題求我軒
所居所樂,易知易從,別有傳經絳帳;
載色載笑,允文允武,何須問學玄亭。
明代岳和聲題求我軒
言畏圣人,未許翻瀾口角;
儒為君子,應須撐住腳跟。
明代岳聲和題觀生堂
學先主靜,何從看喜怒哀樂未發以前;
道在識仁,當不隔元會運世相積以后。
明代岳和聲題觀生堂
雨露風霆皆至教,著察處是慎徽五典;
外內出入既有常,游息間便周流六虛。
明代岳和聲題時習堂
帝道王猷,擴均平齊治之端,必先知本;
圣經賢傳,闡格致誠正之要,只在修身。
明代徐即登題時習堂
古藤書屋
古藤書屋,位于福建福州。創建于清代。
一庭芳草圍新綠;
十畝藤花落古香。
佚名題古藤書屋。一說此聯為倪國璉題北京古藤書屋
萬菊充庭秋富貴;
雙藤蔓地古煙霞。
佚名題古藤書屋
觀文書院
觀文書院,位于福建福州。創建于清代,曾設勸課所,講授樹桑養蠶之法。
春來賞雨延秋月;
曉起劙桑夜課蠶。
清代陳寶琛題觀文書院
◆陶南書院
陶南書院,位于福建閩侯縣尚干鎮五虎山龍山支脈的北麓半山腰(閩侯第二中學內),坐北朝南,為清末光緒年間太子太傅陳寶琛倡建并題寫院名“陶南書院”?!渡懈舌l土志》載:“尚干多械半,事閩督使者卞公寶第,知俗悍非文化莫挽之。前屆督閩時,即倡建書院,鄉人以款巨難籌中寢,卞公再督閩復提此議。適信陽李文卿司馬(名樹敏)來辦保甲事,偕螺江閣學陳弢公(陳寶琛之號)組織之。閱兩月,事成。王少希山長為主講。院兩進,中一大廳,事為講堂,可坐學生百余人。東西兩旁屋夾之,東為山長住宿室,西為會客廳。左編列屋數楹為院生肄業所,右邊小屋為庖丁烹飪處。廳后有堂三楹,為報功祠,前后位置井井”。遺憾的是這座古建筑在1991年建設閩侯第二中學教學樓時,被鏟為平地,僅留下山上閣樓,閣樓也因年久失修,蟲蟻蛀腐。2004年,由閩侯第二中學校友林佑功先生捐資10余萬元,費兩個多月時間,重修書院。原陳寶琛所書“陶南書院”橫匾已失,現有橫匾由書法家陳奮武先生所書寫。重修后的書院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門闊四扇三間,進深四柱,抬梁式木構架,歇山頂,檐翹角,斗拱、雀替飾雕花卉圖案,兩側磚土墻,院前埕周圍花崗石壘砌,設石欄桿。沿五級臺階左旋進入書院大門,門框上下左右均用石材緊拼,連接處僅有一條細線,造工考究,大門的上部為拱形。進入大門,是一個大天井,由石板鋪成,可容納數百人,天井兩邊各有偏舍多間。再登五層石階上廊頭,廊石每條都有五六米長。過走廊是大廳,兩旁是偏房。大廳亦為禮堂,高且大,其方柱各有一抱圍。大廳后為雙層大屋,上下層各并排八間,上層還有一排精致的木構座廊。大屋后是一個窄長的天井,天井旁石砌的壁高6米。由天井沿幾十層石階轉三個彎而上,有一座精致的大閣樓,曾是七里鄉人建立的百六峰詩社舊址。書院原有的一副對聯“彰顯圣經遠宗孔孟,集成理學獨貫漢唐”尚存于民間。陶南書院左側還有一個淘江書院,始建于明初嘉靖年間,為本鄉秀才、舉人諸生進修之所,有老學究指導。生員十余人到二三十人不等,只招本鄉子弟。書院為單層四扇三間,屋頂為玻璃天瓦,房后有一鴨蛋池,水清澈如鏡,四面堅固墻土圍實。
彰顯圣經,遠宗孔孟;
集成理學,獨貫漢唐。
佚名題陶南書院
◆龍泉書院
龍泉書院,位于福建平潭。清光緒六年(1880),在平原鄉龍泉山麓龍泉寺內設立書院,以奎光閣作為講學場所。民國九年(1920)五月,隨著新學興起,書院改為第四區公立第五國民學校。
石壁光明,相傳為文佛顯影;
史乘記載,于此有名賢讀書。
現代李叔同題龍泉書院
◆興文書院
興文書院,位于福建平潭。清雍正九年(1731)海壇鎮總兵呂瑞麟創建。延師課徒,為平潭最早的學校。設山長、監副、教官等,課業以八股制藝為主。至道光八年(1828)同知沈欽霖撥烏石埔等處荒地380畝,年納草租76千文,充作月課膏火,至此始有固定經費。1920年改為平潭縣第一區第一高等小學。
制藝闡圣賢底蘊,文章性道,本孔門一貫心傳,休錯認炫異矜奇,便稱佳士;
讀書察倫物機緘,誠正修齊,乃大學全篇旨趣,須做到體明用達,才算真儒。
錢稼秋題興文書院
◆水南書院
水南書院,位于福建莆田。宋高宗年間,邑紳林國鈞延理學名儒林光朝在紅泉書院講學。每歲從學者不下數百人。光朝死后,其弟子林亦之繼之;亦之死后,林綱山又繼之,稱為紅泉學派。明正德七年(1512)巡按李如圭將舊紅泉宮改為水南書院。中建圣廟,后為講堂。
由孔子至于今,南閩道統承東魯;
以斯文為己任,黃石儒宗祀紫陽。
佚名題水南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