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對聯很多人都不陌生,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也內涵著深刻的文化精髓,漢字之間的組合,更是很有講究,兩句便形成了對聯,但是眾所周知對聯并不是將兩句話簡單的組合起來,對聯的方式更是蘊含著博大的文化底蘊。
在《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里,周星馳扮演的唐伯虎在華府上演出了一對對精美絕倫的對聯,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橋段和影視畫面,唐伯虎也配得上“江南四大才子”這一稱號,當時盛行了唐伯虎熱,人人都欽佩唐伯虎的文采。
在1932年清華大學的一次新生考試中,出現一道考題,就是對對聯,這與試卷上的其他題目的題型,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而就是這一道題難住了很多考生的時候,一位考生的回答讓他在眾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
清華考題對對聯
這個題目的上半句是:“孫行者”,很多考生對這長句子的對聯比較熟悉,但是這簡單的三個字,卻無從下手,讓眾多考生摸不清頭腦。大家都知道孫行者是西游記里孫悟空的稱呼,很多考試想不到解題的頭緒,便混亂一頓寫,什么豬八戒、沙和尚、唐三藏等等,當然都不對。
有的考生則放棄干脆交了白卷,直到閱卷老師看見一個人的答案“胡適之”,這讓閱卷老師及出卷老師很是欣慰,答題的人正是周祖謨。
頗具才華的周祖謨
周祖謨出生于1914年,自幼便精通儒家學術,7歲便入讀北京高等師范附屬小學,因聰明過人,他還跳級完成畢業。11歲時讀入了北京師范學校,1932年從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報考了清華大學英語系和北京大學中文系。
優秀的周祖謨被兩家學校錄取,于是周祖謨便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兩所學校里進行了選擇,后來因為清華大學的學費比較高,而加入了北京大學。
眾所周知胡適一直提倡白話文,是現代文學的開創者,而周祖謨對這題的解題思路自是標新立異。
對聯有一種結題格式叫做“無情對”或者叫做“羊角對”。說得通俗些就是兩個毫不相干的人做對子。舉個例子,上聯“數以千尋休縱斧”,下聯“果然一點不相干”,無非就是上下聯的句子內容不相關,但是字詞相對對稱,字面越對稱越好,內容里的越無關越好。
其實這種方式是晚清時期士大夫們所興起的一種文字游戲?!皩O行者”對“胡適之”這兩種內容不相關,而且孫”和“胡”屬于兩種姓氏,“行”與“適”在古文當中有“行走”“抵達”的意思,“者”與“之”都屬于虛詞,所以周祖謨拿到該題的分數。
其實出題者還有一個很好的答案,沒人答出,那就是“祖沖之”。
當時很多人對于這道題型出現在清華新生的考試試卷上甚是不解,覺得當時已經是新時代,現代文學興趣,卻來考這種封建的對聯,與時代不符。但是陳寅格卻答道,這測試學生能否分清虛實,考驗學生的平仄聲,測試學生的學識,考察考生思想的條理。
陳寅恪是“四大哲人”之一
出題人陳寅恪也不是一般的人物,是著名的史學家,研究古典文學和語言學,平日里就喜愛吟詩作賦,對學術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陳寅恪不僅熟悉英文、日文、法文等大眾的語言,還熟悉突厥、蒙古等小眾的語言,可謂是學識八斗,才華橫溢。
陳寅恪與葉企孫、梅貽琦、潘光旦成為清華大學的“四大哲人”。陳寅恪在清華大學中的行事風格與其他的教授不同,他在歷史、宗教等領域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研究,所以成為了清華大學里十分受歡迎的教授。
陳寅恪也對自己立下“四不講”的原則,即“前人說過的、近人講過的、外國人講過的、本人講過的,都不講。”他算得上是清華大學古往今來標新立異的教授,他的學生中有朱自清和馮友蘭。
周祖謨參加了清華大學新生考試,因為一道題在眾多的考生中脫穎而出,但是因為學費的問題,后來周祖謨加入了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畢業后的他從事著自己喜愛的文學事業,而在語言文學領域上有著更為突出的貢獻。
周祖謨喜歡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細細的揣摩,記錄下很多寶貴的研究。周祖謨還喜歡整理古籍,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來進行學術的研究,在古典文獻領域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周祖謨在高校教學了50多年,他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生搬硬套,而且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中逐漸掌握知識。
周祖謨于1995年逝世。他的一生出版了很多語言文學的著作。他在文字改革運動和漢語規范化方面撰寫了很多闡述自己觀點的速記。他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為祖國培養語言文學工作者提出了貢獻。周祖謨還在文學、音韻學、訓詞學等方面用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當時陳寅恪出的對聯使很多人交了白卷,但是僅一人得了滿分,這件事情在清華大學中被流傳了很久。
清華破格錄取的學生
其實在清華大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譬如著名的文學家錢鐘書先生考上清華大學的故事,錢鐘書高考語文英語的分數極高,但是數學卻只有十五分,偏科很嚴重。但是這樣的他卻被清華破格錄取了。
歷來被清華破格錄取的人很多,譬如朱自清,他的數學成績為0,但是百分之的語文成績得了98分??梢娗迦A大學也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大學,對那些文學方面優秀,但是數學方面嚴重偏科的學生,也是很歡迎的。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中,中國文學的精髓歷久彌長,其實無論是現代文學還是古代文學,都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寶貴的財物,這些看似無用古人名句、古書史記,那些先人的名言警句,時刻都提醒著我們血液中流淌的民族文化。
周祖謨就因為一道對對子題,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在參加了高等學府的深造后,周祖謨掌握了更多的學術理論知識,才使得周祖謨在今后的學術道路上有了更大的成就,可謂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