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教案
教學目標
? 1、激發學生對對聯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 2、了解有關的對聯知識,學習擬寫對聯
? 3、了解風俗人情,增長人文知識,享受審美樂趣和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了解有關的對聯知識,學習擬寫對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每位同學收集1~2副比較有趣的對聯,和一則對聯故事,課前在學習小組內互相展示交流,每個小組選一則故事或一副對聯和全班同學分享其中的樂趣和知識。
一、導語
同學們,大家在生活中見過對聯嗎。那請大家說說我們在哪些場合要用到對聯的?下面我們來看幾個常見的對聯類型,(出示幻燈片)我們試試看,能不能判斷出它們各是什么時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對聯?
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百年恩愛雙心結 千里姻緣一線牽
忠魂不泯熱血一腔化春雨 大義凜然壯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門盡是彈冠客 去后應無搔首人
看來大家平時的確接觸過一些對聯,對對聯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在生活中運用如此廣泛的對聯是怎樣出現的呢?
二、 對聯常識知多少
1、對聯的來歷
對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分別書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于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于桃木板上。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后蜀主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學士幸寅遜撰詞,昶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边@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由于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過渡:原來對聯在五代就已經出現,“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就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對聯。對聯出現以后,古人漸漸把學習對聯作為學習語文一個重要的內容,而許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歡對對子來展示自己的才華。下面我們看一段看短片,結合自己的經驗,思考一個問題:一副規范的對聯應該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馳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