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謝雨芬
冬天的早晨,唐普元起得會稍稍晚一點,洗漱、吃早餐、服藥,待攤開書、提起筆,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通常是9時以后了。
85歲的老報人唐普元,可謂將畢生才華和精力獻給黨的新聞事業,進入耄耋后依然筆耕不輟,奉獻光和熱。
報 人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放在唐普元身上再合適不過。1937年,唐普元出生在郴州安仁縣一個貧苦家庭。對于這個家中獨子,父母親寄予厚望,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供他上學。窮困交加之際,舅舅舅母送來8石干谷,點明專給外甥讀書之用;村校一位老師追了二三里路,硬把十分之一月薪塞給他作盤纏。當河南師范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飛”進小山村,全村沸騰了。
大學畢業后,他先是在河南安陽一所高中學校任教,此后進入湖南工程學院(原湘潭電機制造學校),擔任語文教研室主任。35歲那年,他轉行從教師成為一名記者。
1979年,唐普元受命組建《湘潭日報》歷史上首個副刊組(部)。“3張辦公桌、1片屋旮旯、4條漢子。”唐普元這樣形容剛剛成立的副刊部。彼時的報紙副刊大多以刊登豆腐塊文章為主,編輯部意欲在現有基礎上有所創新,于是試探性地刊登一些小詩和對聯。
唐普元介紹,當時的《湘潭日報》是4開8版小報,對聯不占版面,切合節令,就點綴似的編發一點,下意識里擔心人譏為“四舊”,編輯便在“春聯”前加個“新”字,叫“新春聯”。創刊頭一年,先是登了7副“試水”,后又選發了5副,反響很好?!斑@是《湘潭日報》乃至省內報刊首登春聯的情狀?!被貞浧饋恚破赵两袢噪y掩自豪之意。
1992年,《湘潭日報》在全省率先將小報改成大報,副刊也隨之擴版,詩詞對聯所占篇幅比重逐漸增加。“文化搭臺,經濟唱戲”,1995年,首屆由愛心企業贊助的春聯大獎賽隆重推出。
面對全國各地多如雪花的來稿,唐普元與報社同仁逐字逐句斟酌篩選,還特聘兩位專家擔任評委,聘請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任顧問。第一屆取得較好的社會反響,在報社的支持下,編輯部一鼓作氣,連續舉辦了六屆。
“湘機一位老工人,學寫了兩副春聯,頂風冒雪,趕到報社,我們非常感動,一字字講解、修改,還真有一副登報了,之后他年年參賽?!薄坝幸晃粎①愓?,文字基礎不錯,但所寫聯語并非中規中矩,編輯修飾后登了一副并評了獎。從此他聯興大發,文思汩汩,終成對聯文化俊秀?!?.....聊起其間的收獲與感動,唐普元眉飛色舞,歷歷在目。
上世紀80年代,由《張家口日報》發起、《人民日報》牽頭成立了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湘潭日報》名列理事單位之一,唐普元曾代表報社作典型發言。
在唐普元的帶領下,副刊部幾位同仁你追我趕,紛紛在文學新聞領域綻放異彩。原副刊部編輯、退休記者楊芳回憶,唐老師為人真誠、隨和,與其說是領導,更像是他們的良師益友。“他鼓勵我們一定要樹立優稿意識,碰到好題材就要窮追不舍,刨根問底。我在副刊部工作時間不算長,但大部分的獲獎作品都是在那個時期采寫的。”
賢 人
不久前,因工作原因,記者偶遇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湖南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張華玲對筆者感慨地說:“你們單位有一位老報人,我非常感激他。”記者好奇問起是誰?答:“唐普元老師?!?/p>
從她的講述中,我們得知了一個發生在20多年前的暖心故事。
上世紀90年代末,張華玲調任湖南工程學院宣傳部部長,接到校黨委交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創辦校報,用最短的時間,把校園媒體平臺搭建起來。
張華玲是學工科出身,對如何辦報并不十分在行,于是向學校語文教研室負責人“求助”。這位負責人鄭重向她舉薦了一名校外顧問:教研室原主任、湘潭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唐普元。當時,唐普元已退休,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老伴還需要照顧?!拔遗c他素不相識,他會答應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張華玲拜訪了唐普元?!皼]問題啊,我可以過來!”聽聞是曾經執教的學校要辦校報,唐普元沒有絲毫猶豫就應承了下來,張華玲驚喜不已。
退休后,唐普元被返聘了一段時間,為了不耽誤報社的工作,他每周利用周末時間趕到學校,為師生指導。從選稿、改稿、組版、清樣到定版,他無不親力親為。
“唐老師從不認為我們是校報就降低辦報質量,處處用專業標準嚴格要求、予以規范?!庇幸患聫埲A玲至今記憶深刻。有一年,學校校辦企業生產的某品牌振動器,獲得國家金獎,產品遠銷東南亞20多個國家。校報編輯部迅速派出采訪團隊,采寫了以《校辦企業振動器獲國家級榮譽》為標題的新聞稿。
“一看到標題,唐老師就皺起了眉?!睆埲A玲回憶起唐普元當時的神情,“唐老師說,這個標題錯倒沒錯,就是亮點不夠突出?!苯涍^一番斟酌,唐普元將新聞事實中的“百千萬”濃縮提煉到標題里,凸顯了該產品實現百分百達標、日產量超千、月銷量過萬等新聞價值。唐普元還以此為案例,專門給師生講了一堂新聞實踐課程。
這樣無私的指導,唐普元堅持了整整三年。更讓張華玲感動的是,三年間,不管學校如何盛情,唐普元始終分文不取。哪怕偶爾加班在食堂吃個盒飯,學校想給他加個雞蛋,他也執意不肯。
在唐普元的悉心指導下,從創辦僅用三個月時間,湖南工程學院成為市州高校中首批獲得校報公開發行刊號的學校之一。創刊以來,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高校優秀校報?!斑@與當初唐老師為我們奠定了扎實基礎是分不開的,唐老師這種品格和精神值得我銘記一輩子?!睆埲A玲說。
一件小事足以折射一個人的品質。出生貧苦農家的唐普元,身上保留了一份難得的純粹與質樸。指導學校、廠礦企業辦報,為高校師生講學,為湘潭名勝古跡題寫墨寶,作為湘潭文化界聞人,唐普元曾經處處留“情”,不圖回報。
貴 人
從事新聞事業30余年,唐普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文學愛好者,引領他們走向新聞和文學的殿堂。長沙市一中九華中學退休語文教師謝國凡就是其中之一。
年輕時,謝國凡在教書之余,喜歡寫點散文詩歌?!疤破赵蠋熓俏医Y識的第一位報人,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p>
當時《湘潭日報》副刊有一個數次獲評國、省優秀專欄的品牌欄目“嚼檳榔”,該欄目文風幽默,文字本土化,深受市民讀者喜愛。有一次,謝國凡以發生在市內2路公交車上的真實故事為素材,撰寫了一篇百余字的豆腐塊文章《我不下車嗒》,生動反映了大年初一乘客在“殯儀館”站選擇“不下車”的戲劇性和幽默性。寫完后,他騎行數公里趕到報社,惴惴不安地敲開了主編唐普元辦公室的門,遞上投給《湘潭日報》的處女作。唐普元一邊瀏覽稿件,一邊臉露笑意,最后竟然毫無顧忌地哈哈大笑:“好笑,有味!”可臨別時又留給他一句話:“你放在這里吧?!敝x國凡又忐忑起來。
那幾天,謝國凡特別關注每天的報紙。幾天后,他終于在學校報刊室的《湘潭日報》上發現了自己這篇文章,激動得差點喊出來。這篇豆腐塊文章的問世,令謝國凡深受鼓舞,此后他又相繼發表了不少小品、散文、詩歌、新聞作品、攝影作品等,其中一篇以農村新型水稻栽培方式拋秧為題材的散文作品,經唐普元修改后很快發表,還被唐普元力薦參評優稿。
現居婁底的黃尚和畢業后一直與恩師唐普元保持聯系。黃尚和是湖南工程學院63級電瓷專業十二班學生,當年唐普元擔任該班語文老師。他清楚地記得唐老師給他們上第一堂課的情景:一個個子不高、精力飽滿的青年男子從容不迫走進教室,自我介紹后,轉身信手寫下三個行書字“唐普元”??此戚p描淡寫,細看神采飛揚,靈動至極。“喲!”同學們一片輕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上學這么多年,從沒看到哪位老師的粉筆字寫得這么好?!甭兀瑢W們發現,唐老師不僅毛筆字寫得好,文學底蘊尤其深厚,古往今來,涉獵頗廣。本就對文學有興趣的黃尚和,漸漸成為唐普元眾多“粉絲”之一,也學著練習毛筆字、寫文章。
畢業前一年,黃尚和遇上學校派系紛爭之時,被對立派搜尋無處可躲之際,唐普元冒著生命危險將其藏在教師宿舍內,自己則在門口守了大半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老師是我的救命恩人。”畢業之際,唐普元還找到黃尚和促膝談心,為他的未來職業規劃提建議。受恩師影響,后來,黃尚和選擇了與文字有關的工作,直至在辦公室主任職位上退休,現在還是婁底市書法協會會員。“如果問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生導師是誰,那一定是唐老師。”
如今,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唐老,雖行動不便,依然每天手不釋卷,勤寫勤練,為單位寫春聯,贈詩友人,哪里需要他,他從無二話?!拔乙汛勾估弦?,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何樂而不為?”
記者手記
做一個一塵不染的人,難嗎?難,也不難。從面對面的交談中,從一次次側面描述中,一個忠于事業、忠于內心、真摯淳樸的“老夫子”形象越來越清晰。對比那些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眾生相,我們尤其需要這種人!作為報界后輩,我們當從老報人唐普元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守本守拙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