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對聯故事,下面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常溫古而知新給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對聯,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習俗,因漢字既可表音又可表意的特點,往往能展現出一種獨特的對偶之美。自古以來,一些經典的對聯伴隨著有趣的故事,被人們流傳至今。當中蘊含的智慧與創新,值得我們學習和回味。
1.清代鄭板橋在山東當縣令時,有一天來了位告狀的老先生。原來有戶人家年初的時候,請他到家中教書,那年月沒有勞動法,也沒簽用工合同,雙方口頭講定一年酬金八吊錢。沒想到,到了年底主人不但分文不給,反說老先生胸無點墨,誤人子弟。待要和他理論時,竟被亂拳打出,眼見一年白干,衣食無著,無奈之下老先生只得告官。鄭板橋聽罷,決定先考考老先生的文才,就指著大堂上懸掛的燈籠出聯:四面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西南北;老先生對的是: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歷盡春夏秋冬。鄭板橋一聽二話沒說,馬上傳喚那家主人,責令其加倍付錢,并留老先生在衙中做事,解決他此后的衣食。
2.北宋蘇東坡與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佛印和蘇軾在江上坐船游玩,忽然看見岸邊有一條狗,蘇軾就吟出上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隨即搶過蘇軾手中的扇子扔到河里,對出下聯“水流東坡詩(尸)”。
3.明代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農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唐對道: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一時。
4.明代的大才子解縉,也是對聯的高手。解縉聲名在外,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氣,于是就想找一找他的麻煩。有一天,解縉和眾多文人雅士在一起聚會,有一個書生就想難為一下解縉,于是端來一杯清茶,走到解縉面前隨即說出了一個上聯“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這副上聯一出口,就帶有很強的挑戰性,但是解縉對聯大師的稱號,并不是浪得虛名,他只略加思索,就對出了下聯“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對得十分巧妙和經典。
5.網傳成都有一家餐廳,出了一個上聯,說是只要對出下聯,就能夠免單吃飯。而這上聯是:丫頭吃鴨頭,鴨頭咸丫頭閑。雖然這上聯語言十分樸素,但巧妙地描寫出了一個女孩吃鴨頭的有趣景象,上聯算得上相當高明。而網友得知這個消息之后,紛紛應對,想出了各種各樣的下聯。其中有一副下聯就對得很有神韻:員外掃園外,園外凈員外靜。
您還知曉哪些有趣的對聯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原創
圖片來源網絡
導語:對聯無疑是國粹,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人對對聯的趣聞你知道多少?尤其是那種拍案叫絕不帶臟字的對聯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中國漢字有十萬之多,常用的漢字也才七千多個,漢字的含義千變萬化,詩詞與對聯一脈相承,書法與國畫同宗同源,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對對聯講求言簡意賅,平仄協調,工整對仗,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對聯扮演著不可缺失的角色。那么,我國從何時開始興起對聯的呢?
圖片來源網絡
原來最早在秦漢以前,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什么是桃符呢?據傳是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壘”的名字,寫在桃符上,懸掛在大門兩邊,以驅邪驅鬼。那時家家戶戶都懸掛桃符習俗,傳承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老百姓才開始在桃木板撰寫對聯語,
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公元964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命筆題寫桃木板上:“新年納馀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傳世第一也是最早出現的一副對聯。
圖片來源網絡
宋代以后,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家,過新年時懸掛春聯已成約定習俗,宋朝詩人王安石那首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本投萌藗儝焯夷景鍖β撌r的真實寫照。后來春聯的出現和桃符密切相關,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據《簪云樓雜話》記載,明太祖定都金陵后,每到除夕前,就命達官和士大圖,在自己宅門上題寫春聯一副,皇帝微服出巡,到各家門前鑒賞取樂,風聞皇帝喜歡對聯,坊間文人雅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也在那個時期,民間開始慢慢風行用紅紙代替桃木板來題寫對聯,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春聯在尋常老百姓家的題詞都很尋常無奇,自古以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對聯成了千古絕唱,常常為人津津樂道?
對聯傳承到清朝時,已滲透和流傳到全社會的各個方面,各行各業,涌出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都傳承了貼對聯的習慣,明朝年間,對春聯對子已到了全盛時期,據說朱元璋曾經和大臣劉伯溫對對子,出過一副千古絕對,想知道對了什么對聯嗎?
朱元璋
話說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突然來了雅興,命人傳來了劉伯溫。劉剛好有要事稟報,皇帝聽到一半,腦海里突然靈光乍現,給劉伯溫出了個上聯對子:“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劉伯溫何許人也,他精通諸子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數學,尤其以詩文見長,12歲便考取秀才,父老鄉親皆視為神童,見皇上出對子,稍作思考就對了下聯:“雷為戰鼓電為旗,風云際合!”
千古絕對磅礴大氣,工工整整,面對朱元璋對子中的試探給出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表明了對朱元璋的忠誠,明確了自己的為臣之道,同時,盡顯為君為臣之道。
明朝另一副對聯,流傳到今天,已經是家喻戶曉了,你知道是哪副對聯嗎?
真正的千古絕對就是明末東林黨首領顧憲成題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現今在無錫東林書院大門還可以看到這副對聯,顧憲成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這在當時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后東林書院便成為全國人才聚集地和國事議政中心。歷年來對推動社會文明和文化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錫東林書院
顧憲成是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首領,著有《顧端文遺書》等著作,在明末萬歷年間,曾任過宰相,為人剛正不阿,性格耿直,他的思想核心關心世道人心,具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濟世精神,他視惡如仇,不媚權貴,由于諫言不當,當時在立儲方向與神宗意見相左,被神宗削去官籍,革職遣鄉,由于顧憲成在學術界和政治界均有很高的聲望,慕名前來學習交流的人很多,歷經艱辛,便開辦了東林書院,他的辦學理念和宗旨就是要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東林書院著實為明朝培養了許多忠義人才,將這副千古名聯掛于東林學院門上,影響了世世代代華夏子孫。
對聯究竟有何魅力?為什么自古以來無論上至帝王將相、文人雅士,還是下至婦人孺子,鄉里巴人,無不對對聯喜聞樂道,因為對聯是一種既簡單又復雜、既純粹又豐富的藝術,尤其是對思想深淺、語言的色彩、風格,對題材、內容都沒有什么太多要求,皆成對聯。對聯同時也是集教化、啟迪、言志、詠物、抒情、娛樂于一體的文學載體,直到今天,對聯依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發揮其頌時抒懷、揚善抑惡的作用,你對歷史有一些千古流傳的罵人不帶臟字的對聯又知道多少?筆者捋了一捋,跟大家分享幾則對聯罵人不帶臟字的傳奇故事。
李白14歲時,已在家鄉小有名氣。那年,附近有個胡鄉紳60歲大壽,大擺宴席,宴請了全城富戶鄉紳才子佳人,李白跟隨老爹也去了,胡鄉紳略通文墨,見李白年紀輕輕,行為舉止還是毛頭小子,還像個孩子,不拘禮法,便想讓他當眾出丑,教訓教訓李白這小子以后做人要收斂一點。
圖片來源網絡
剛巧大堂一邊墻上有一幅畫,畫里有一個老神仙抱著一個大酒壇,睡在石巖上,壇口朝下,酒體生動地正在“咕咕”往外流,老神仙斜躺著,手托大頭,不知是真醉還是假睡。
胡鄉紳對著畫,胡鄉紳傲慢地對李白說:“久聞賢侄才高八斗,我今有一上聯,請你對下聯?!闭f著便搖頭晃腦念道:“酉加卒是個醉,目加垂是個睡”。
李白想了一下,就指著胡鄉紳胖墩墩的身體對道:“月加半是個胖,月加長是個脹”。胡鄉紳挺起大肚站在人群中,模樣格外滑稽可笑,全場鄉親見此情景哄堂大笑。
胡鄉紳當時就臉紅脖子粗,一時語塞,酒后,胡鄉帶著大家在自家花園散步,剛好有幾只毛毛的小鵝正在荷花池中戲水,見此情景,胡鄉紳一拍大腿,又對出一聯:“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p>
圖片來源網絡
李白哭笑不得,知道他在指桑罵槐,但是他沒有生氣,不疾不徐地想了想,這時,一眾人又來到了荷花池邊,見一只烏龜賊頭賊腦地東張西望,李白搖頭晃腦大聲對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眾賓客聽了笑得前俯后仰,而一旁的胡鄉紳可是氣得直吹胡子瞪眼睛,一臉難堪。這胡鄉紳就是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想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文采”,也打擊一下毛頭小子李白,無奈硬是沒占到便宜,而且還惹得一身騷,哭笑不得!胡鄉紳知道自己的確不是李白的對手,從此,將李白捧為座上賓。
據民間傳聞,明朝時有一位地主,胸無點墨,仗著自己有財有勢,在鄉里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整條村子的人敢怒不敢言,有一天村里來了一位赴京趕考的秀才,經過這條村歇腳在一戶村里人家,聽聞此事,氣憤難當,于是便想替村民出口氣,剛巧地主聽聞有秀才來村里,其時兒子結婚,便想出重金讓家人去請秀才他來寫對聯,當時這位秀才赴京趕考需要盤纏,正中下懷,這可是一舉兩得,當時就提了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地主有點不悅,什么跟什么,這也是對聯?正想著讓管家對秀才胖揍一頓,剛好秀才下聯又寫出來并念道:“孝悌忠信禮義廉”,地主聽后喜笑顏開,看到這副對聯非常開心,便付重金送走了秀才,一家人喜滋滋把對聯掛了上去。
圖片來源網絡
這一掛,那段時間,村里的人經過地主家門口,總是對著對聯指指點點,每個人笑得非常古怪。很明顯,這是一副暗藏玄機的數字聯,順字數里少了一個“八”字,內涵“忘八”,古代都是諧音。下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則是引用《論語》里的八德,少了“恥”,所以古人也理解為“無恥”,當時被有點學識的村民發現了,就嘲諷“王八無恥”。
當時地主蒙在鼓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連孩子們都知道了,經常對著地主家嘲笑,地主不解,后來請來好友解讀后才懂得其中的含義,知道后異常憤怒,一把扯下對聯,準備想要找到哪位秀才發泄自己的憤怒,但聽人說那個寫對聯的秀才,早就已經赴京趕考了,過了不久,傳聞秀才已考取了功名,準備做官,這位地主吃了暗虧,自然不敢聲張,畢竟民不與官斗,這場婚禮的喜聯也就成為當地最大的新聞笑點,一直流傳到今天。
清末,傳說八國聯軍對清朝發起了瘋狂的侵略戰爭,清朝無力抵抗,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開始之前,
圖片來源網絡
有一位日本代表,略懂中文,想借此侮辱中國人民,于是傲慢對清朝代表說:“我知道你們國家喜歡做對聯,我出上聯,看你們能否對上?”清政府代表們暗罵道:不自量力。
圖片來源網絡
日本人用僵硬的中國話對出上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琵琶琴瑟”共八個“王”字,寓意八國聯軍,趾氣高揚的八國帝國主義分子聽完紛紛狂笑起來。面對帝國主義的囂與放肆,令代表們義憤填膺,其中有位代表猛然站起來,示意大家安靜,然后朗聲念道:“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頓時語驚四座,引起談判桌上一陣慌亂,著實罵得夠狠,實為罵人聯中的天花板,“魑魅魍魎”是傳說中的四種妖魔鬼怪,對的格律平仄嚴謹,下聯對仗工整,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就是“小鬼”,犯邊指出帝國主義屢屢侵犯我國主權的事實。其他代表聽了,心里出了一口惡氣;各國侵略者聽后個個愕然失色,啞口無言,對聯用于外交場合,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看到還是解氣。
結束語:對聯作為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有著其極深厚的文化內蘊.對人文以及人際關系的有著深遠的影響,“對聯是我國傳統國學,但比國學更通俗,對聯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文化,卻比其他的民俗更文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概括得了的,它是一種文化傳承,用來罵人就不可取,期待咱們現代人也能創作出超越古人的千古對聯。
作者:愚人雅語
文章內容是原創
圖源來自于網絡
侵刪
李梅對聯成婚
李梅是遠近聞名的養雞狀元,到結婚年齡了,她用征聯求婚,其聯曰:
養雞傳美譽,雞譽帶來機遇
一天ー個26歲的張杏見了李梅高聲吟出:
種菜富家園,菜園聚起財源。
李梅一聽,暗自稱妙,真有異曲同工,她不動聲色,又出一上聯:
雞聲啼破床頭夢,聞雞起舞。
張杏也不含糊立即對道:
菜ロ引來天下商,種菜爭光。
雙方心意相投,后經過一段交往,真的成了夫妻,這真是:
致富標兵,治家路上同攜手;
科學種養,發展途中共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