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一聲二聲
2.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怎么寫
3.上下聯怎么區分左右貼
4.對聯怎么貼左右怎么分
一、對聯怎么分上下聯
平仄方法區分:看對聯的最后一個字,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如下聯:興xīng 一聲 是上聯,旺wàng四聲是下聯。
張貼方法區分:對聯的張貼撰寫要求是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因為古代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這個方法現在在觀看對聯時候很難區分了,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隨意貼出來的。所以容易辨別錯誤
含義方法區分: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基本屬于因果關系,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時間關系區分: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后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常用的有生肖和辭舊歲/迎新春之類的。
范圍大小區分:一般情況下范圍小的是上聯,范圍大的是下聯,如常見的“家和國”之類詞語
二、對聯怎么貼左右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別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后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后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彩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有稱為:楹聯、對子、對偶、門對、春貼、春聯、桃符
看橫聯的左右可以區分。
1、橫聯的書寫方式是從左往右。那么對聯就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
2、橫聯的書寫方式是從右往左。那么對聯就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3、對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為一二聲。
1、平仄方法區分:看對聯的最后一個字,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如下聯:興xīng 一聲 是上聯,旺wàng四聲是下聯。
2、張貼方法區分:對聯的張貼撰寫要求是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因為古代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這個方法現在在觀看對聯時候很難區分了,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隨意貼出來的。所以容易辨別錯誤。
3、含義方法區分: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基本屬于因果關系,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擴展資料:
只有上聯或只有下聯,只能算是半副對聯。當然,許多對聯,特別是書寫懸掛的對聯,除了上聯、下聯外,還有橫批。橫批在這種是對聯中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往往是對全聯帶有總結性、畫龍點睛或與對聯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個字,也有兩個字、三個字、五個字或七個字的。
從語言上看,楹聯的語言既不是韻文語言,又不是散文語言,而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語言。楹聯這種特殊的“語言——結構”方式,完全取決于漢語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質。
這種“語言——結構”的獨特性使得楹聯創作在構思、立意、布局、謀篇上迥異于其它文學形式。同樣的客觀對象和內容,楹樣總是設法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語言“整形”規范到二元的對稱結構之中去。
面對大門右手方是上首,左手為下首,具體貼法如下:
1、要分清門口的上首和下首,面對大門右手方是上首,左手為下首。
2、區分春聯的上下聯的方法:一是根據音調平仄分,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
3、二是按因果關系區分。因是上聯,果是下聯,因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
4、三是按事情的大小分。大在后,小在后,先有家后談國,所以范圍小的是上聯。
5、四是按時間的先后來區別。上聯在前,下聯在后。比如有的是按屬相來的,應該是按屬相排序。
以上就是關于怎么分上下聯左右,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一聲二聲的全部內容,以及怎么分上下聯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訊客網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