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_詞語_成語律:詩詞歌賦中的珠玉
詩詞歌賦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其中充滿了許多珠玉般的律詞語和成語律,讓人們在享受美的同時,也學習到了許多道理和哲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瀏覽其中的一些珠玉。
一、律詞語
1. 清明節:四月中旬的一個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肚迕魃虾訄D》中的詞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道出了春天本來就是要到別處游玩的,所以即使關園住的人再多,春天依然會來臨。
2. 龍舟節:端午節的別名。龍舟是因為屬于龍的工具,而中午六時是因為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是最易感當的時間,所以人們在這個時間要打驅瘟的藥,同時吃粽子和賽龍舟,以求除病保平安。
3. 中秋節:古人認為月圓之時,人的感情尤其容易泛濫,所以就將它定為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蘇軾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對于身處異地的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二、成語律
1. 不打自招:此成語起源于《左傳》,講的是潘宣往國都告狀,因為他的名字并沒有在告狀的范圍內,所以被官員懷疑是間諜,于是就想通過酷刑來迫使他說出實情。但是潘宣非但不肯說,反而大聲喊著“不是潘宣來狀,是潘宣來偷”的話,使得官員們知難而退。
2. 沆瀣一氣:《紅樓夢》中的成語,描述的是賈璉、王熙鳳二人為了達到各自目的,假戲真做,最終落得一起坐牢的境地。其中“沆瀣”是一種污濁的水,它難以辨別到底是哪個水流,因此,此成語也比喻人們難以分辨是非曲直。
3. 言過其實:指說話過了頭,不符合實際情況。此成語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的一個寓言,講的是漢王將將軍弘的大烹汁事件。不過此政治事件的真實性并沒有得到過證實。
三、結語
通過以上對一些律詞語和成語律的介紹,我們不僅了解到了它們的來源和解釋,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由此學到一些中華文化的哲理。希望我們在日常的閱讀和寫作中,也能夠善加利用這些珠玉,讓我們的文章能夠更有質感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