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和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希臘三賢。
柏拉圖的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亞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當的(well-named),后來因為他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柏拉圖的名字就這樣被延用下來。柏拉圖寫下了許多哲學的對話錄,并且在雅典創辦了著名的學院。
來講個柏拉圖的故事:
柏拉圖在未被人們理解以前,曾經歷了一次歷史上最有名的“徒勞行動”。六十歲那年,柏拉圖受人邀請離開雅去給狄奧尼修一世的兒子小狄奧尼修講課,講授的內容是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家。
柏拉圖決定先從幾何教起,他認為幾何學有助于小狄奧尼修掌握嚴密的推理技巧,也有助于處理政治改革中更為復雜的問題。課程就這樣開始了,無論是小狄奧尼修本人,還是他的宮廷人員都參加了“學習”。不過這種熱情很快就煙消云散了。
小狄奧尼修很喜歡柏拉圖,也很喜歡這種刺激,但就是不喜歡幾何學。人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學幾何學這種難懂的學科。反對柏拉圖的人趁機給小狄奧尼修找了另一個哲學家。面對人們的不理解和反對派的排斥,柏拉圖最終不得不在夜里逃離宮廷,并繞遠路乘船回到稚典,匆匆結束了這次徒勞之行。
走過漫漫人生路,柏拉圖晚年生活得相當快樂。這時.他已是桃李滿天下,他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人們的崇敬。他的學生熱愛他正如他熱愛他自己的學生一樣。
一個學生結婚時,盛情邀請柏拉圖參加婚慶喜宴。年屆八十的柏拉圖如約而至,高高興興地加人到狂歡的人群中。隨著良辰在歡樂中飛快地流逝,這位哲學老人退到安靜的角落,在一張椅子上坐下,他想休息一下,人們沒有打擾他。第二天早晨,宴會結束了,疲倦的狂歡者們走過來想把他喚醒時,才發現他已在夜里安詳恬靜地告別了人世。整個雅典城萬人空巷,送他進人了墓地。
在現代語言里,男女戀愛只談情說愛不花前月下的“精神戀愛”,人們就說,他們是“柏拉圖式的愛情”,為什么這樣說?
柏拉圖式愛情,是以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男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于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有關愛情的闡述主要見于其《會飲篇》中。其中有從低到高各種層次的愛,有凡人的愛,也有近神的愛。
首先,愛情是內在的本原的需求。
柏拉圖提到了這樣一種神話:起初,世界上有三種人,太陽之神代表的男人,大地之母代表的女人,以及月亮代表的陰陽人,兩倍于人的官能和力量。宙斯為了削弱人類,把人劈成兩半,一石兩鳥,一方面個體人類只有原來一半那么強大,另一方面他們的數量加倍,由此可以更好地侍奉神族。所以,人類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原始的男人和女人的后代便有同性戀傾向,原始的陰陽人的后代便是異性戀傾向。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特別是兩位男性之間,那么“盡管很難說他們想從對方那里得到什么好處,但這樣的結合推動著他們終生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的愛情中,那些純粹的性快樂實在無法與他們從相陪伴中獲得的巨大快樂相比。他們的靈魂實際上都在尋求某種別的東西,這種東西他們叫不出名字來,只能用隱晦的話語和預言式的謎語道出。”這一切實際上都是人類原始狀態的殘余,我們本來是完整的,而我們正在企盼和追隨這種原初的完整性,這就是所謂的愛情。而全體人類,他們的幸福只有一條路,這就是實現愛情,通過找到自己的伴侶來醫治我們被分割了的本性。愛神愛若斯(Eros)將在今生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愛人,并給我們的來世帶來希望。只要我們敬畏諸神,那么愛神終有一天會治愈我們的病,使我們回歸原初狀態,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之中。
其次,柏拉圖的愛神是走向至善形式的靈魂沖動。
靈魂是愛的基礎,至善是愛的終極追求。在《會飲篇》中,先知迪奧提瑪說道,愛就是對不朽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盡力追求不朽。以生育繁衍為目的的交往是延續輪回的低級追求,而最高等級的愛是熱愛最終可以達到善的形式的智慧和哲學。人的肉體是可朽的,唯有精神不朽。一個人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壯志也就愈大,因為他們愛的是永恒。純粹的、高尚的、以至善為最高目的、以智慧和哲學為追求對象的愛情,沉浸其中的兩人關系會更加牢固,他們的交往會更加完整,勝過夫妻的情分,這是因為“他們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肉體的子女更加美麗、更加長壽”。在這一層面,愛情是人生最主要的理想,與它相比,財富、門第、權柄都不過是浮云腐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