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認知實習報告范文
水,乃萬物之原,所有的水工建筑物都是圍繞民生大計而建造的,那些老一輩的水利專家在他們兢兢業業的辛勤工作下建造了一座座舉世聞名的水利樞紐,使我們的民族免受一次次的洪水侵害。短暫的水工認識實習很快結束了,在這次實習過程中,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收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現將實習報告總結如下:
一.實習地點:
安徽撮鎮排灌站,安徽六安佛子嶺水利樞紐,橫排頭水利樞紐,淠河干渠,龍河口水利樞紐。
二.實習內容:
1.初步了解水利水電工程樞紐配套建筑物的總體布置,組成及運行管理情況。
2.了解不同類型水工建筑物的結構型式,作用。
3.了解水工建筑物、水利工地施工、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水源工程、節水灌溉工程。
三.實習時間安排:
5月24上午去撮鎮排灌站 ,下午參觀水利模型室。
5月25上午去霍山路上,下午參觀佛子嶺水利樞紐。
5月26上午參觀橫排頭水利樞紐下午參觀淠河干渠。
5月27上午參觀龍河口水利樞紐下午返校。
四.樞紐工程簡介
1.佛子嶺水利樞紐
佛子嶺水庫為新中國第一壩, 位于淮河支流東淠河上游,始建于1952年元月,竣工于1954年9月,是我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水庫,佛子嶺水庫由攔河壩、溢洪道、輸水鋼管、發電廠四部分組成。
攔河壩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全長510米,頂寬1.8米。攔河壩分為東壩、連拱壩、西壩三段,東壩是重力壩,長52米;西壩下部是重力壩,上部是平板壩,長45米;中部連拱壩段長413.5米,由20個垛,21拱組成。壩頂高程128.46米,1983年加高為129.96米(不包括防浪墻1.1米),最大壩高75.9米。 壩內安裝輸水鋼管9道,設在13、14、15號垛內的3道用于泄洪、灌溉,設計最大洪流量225立方米每秒。其余6道是發電引水管道。
溢洪道在東岸山凹,露頂式,堰頂高程112.56米,頂寬63.6米,6孔,單孔寬10.6米,每孔安裝雙扉滾輪平板鋼閘門,最大泄洪量7500立方米每秒,百年一遇溢洪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
2.橫排頭水利樞紐
被譽為“橫排仙境”的橫排頭水利樞紐位于大別山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蘇家埠鎮以南4公里處,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的源頭,工程始建于1958年8月,于1965年6月全面竣工,這項工程由溢流壩(長500米,高7.75米)、土壩(長610米,高7米)、總干渠進水閘(5孔,每孔凈寬5米,高6.6米,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分流島和船閘(閘室長120米,寬6米,高6米)六大部分構成。它們猶如結成了一把鋒利的長劍,將古老的淠河攔腰截斷。在溢流壩和土壩上面,抬高佛子嶺、磨子潭和響洪甸三大水庫發電后的尾水和區間來水,形成一個面積達125公頃的浩浩渺渺的湖泊。
3.淠史杭
淠史杭灌區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個毗鄰灌區的總稱。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中南部,地處大別山余脈的丘陵地帶,橫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總面積1.31萬平方千米。灌區水源來自佛子嶺水庫、響洪甸水庫、磨子潭水庫和梅山水庫??値烊?6億立方米。該灌區于1958年開工 ,1959年開始灌溉農田,以后逐年續建配套,1987年干渠以上工程完工,支渠以下工程還在進行。工程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航運、水產養殖、城市用水的綜合利用工程,包括: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渠首樞紐工程,7級渠道的2條總干渠,11條干渠,19條分干渠,總長1384千米;1.3萬條支渠、斗渠、農渠,總長2.26萬千米;大小渠系建筑物2萬多座;中小型調節水庫1066座和21萬口塘壩,有效庫容12.3億立方米;抽水站、補水站總裝機容量14.1萬千瓦。該工程實現了40萬公頃農田的自流灌溉,實灌面積達58萬公頃,并解除了淠、史河下游的洪災,減輕了淮河干流的洪災。
4.龍河口水利樞紐
龍河口水庫,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建成受益, 1969年最后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 水庫大壩為“粘土心墻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底寬190.8米,壩高34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方160萬立方米,容水量8.2億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工程是在我國三年最困難時期舒城人民用肩挑手推而筑成的,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十大水庫之一,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
五.實習感言:
1. 此次實習使我了解到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都是水利水電工程中最基礎的內容,所運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簡單最理想的類型。熟悉了解了水利樞紐的組成與總體布置,各種水工建筑物的組成和作用,水電站的典型布置方式。
2.了解和掌握了水庫各部分的組成、形式及其功能,各建筑物的形式選擇的特點。了解典型水利樞紐的功能及各項水利工程的作用。了解水利工程樞紐總體與布置圖,了解水利工程建設的一般過程和工程設計。
3. 學會了只有在實踐中學習,才會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多向從事水利工程的前輩學習,同時要轉換學習方法和態度,改變以往過于依賴老師的被動吸收學習方式,應主動積極向他人學習和請教,同時加強自學能力和駕馭解決難題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