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代王之渙
世人皆為勢所困,貧富高卑別不同。
登高自痛苦,不如身外無。
青山不老,洪水終滔滔。
只恨太虛歲月,無言誰送寶。
登高而痛苦,是因為人類總是被所處環境的壓迫所困擾。窮則思變,富則為保,高卑之別也讓人覺得束縛。王之渙以登高的形式來表達了自己的痛苦,但他卻明白身外無求才是真正的解脫,青山常在,洪水不息,這些都是人類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我們享受的財富和名利只不過是地位不同而已,最終都會沉沒在歲月的汪洋大海里,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波瀾和空虛的回憶。無言誰送寶,就是在形容人類活著死去都是會空無一物的。這讓人想起耶穌在圣經中講的: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處呢?
《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描繪了一個帶有寂靜和思鄉情感的場景,和王之渙的《登高》不同,他沒有用高處來概括人類的虛妄和困惑,更像是在安靜的夜晚靜思,從月光中感受自己的情感世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里的霜和王之渙的洪水一樣,都是時間的代名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雖然身處異鄉,仍有能夠引領自己思鄉之情的事物。李白反復強調的是思,思念故鄉,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對于每個人而言,無論經歷過怎樣的生活和困難,思考自己的目的和追求是至關重要的。
《卜算子—詠梅》——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通過一道寂寥的橋、落寞的梅花,在自然的環境中渲染出人心的孤獨和憂愁。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它是孤獨的,無以抒寂寥之情,只能意猶未盡地望著它,表達自己的愁苦。作為一個生命體,每個人都會經歷自己的孤獨時刻,只有在靜心體悟之后,才能明白孤獨是自我升華的過程。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只有像梅花一樣,在內心世界中沉淀才能真正的保持自己的本真,讓自己從泥沼中涅槃后,才能煥發出自己特有的香氣,讓世人銘記。
最后的總結
這些經典的勵志古詩文,雖然言簡意賅,但卻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后怕,也傳遞了人類在人生路上如何克服痛苦,想到內心世界,保持一個正義的心態。每個人的自我升華的過程,都需要在這些經典中查找到自己的源頭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