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鑒。下面請看論語學習方法的句子!希望大家喜歡!
【勤思與樂學
最有效的讀書學習方法:“勤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若不加思考,學得越多,可能受蒙蔽越深,此就是所謂百無一用的書呆子。
只有在學習中思考,思考中學習,才能明辨真偽,然后去偽存真,為己所用。
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不能汲取前人的知識養分,疑惑也不能得解,此種人可謂百思不如一學。學習中的“思”,要注重獨立思考。
最明智的學習態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強弱,獲得的知識有先后。
但能力、智力都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習上一定要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人非圣賢,孰能都懂?
不知者不可怕,不知而裝知者才真正可怕,所謂害人害己呀。
引導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樂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p>
作為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興趣愛好持續的時間有長有短,特別是小學生,興趣愛好還容易轉移,今天喜歡這樣,明天又喜歡那樣。
教師要引導其形成自覺而快樂的學習行為和心理,這是最理想的教學,學生會在“學習——興趣——成功快樂——更有興趣——更成功快樂”的循環過程中不斷成長。
【誨人與自省
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教師是特殊的職業,在今天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特別需要終身學習,永不滿足。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大腦里唯有不斷有活水注入,才能保證其教育教學有生命的活力。
“誨人不倦”,永遠是教師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不要在學生面前有絲毫的厭煩之情和工作倦怠之意。
因為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能傷害學生脆弱的心理,甚而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教師要永遠做好學生幼小心靈的守護神。
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法:“啟發”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边@可能是中國,也是世界開展“啟發式”教學的最早言論。
教師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其效果最佳應是在學生的憤、悱狀態。
教師要有意識地使學生逐漸進入憤、悱狀態,讓學生真正地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最嚴格的自我教育者:“一日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是孔子的大弟子,就領會了其老師思想之精髓,一生盡心盡力做事,將每一件事能做得圓滿,做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真誠地對待和自己交往的朋友;及時溫習、領會老師所授的知識,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作為古人,每天都能多次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工作,不辜負別人的重托;對得起朋友,不辜負朋友的信任;對得起老師,不辜負老師的教誨。
曾子也大概能算得上那個時代自我反省最深刻的人了。
【仁與愛
最早倡導教學民主者:“當仁,不讓于師”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孔子倡導在“仁”面前不分師生,一律平等,學生不要因為年齡小而謙讓老師;反對學生對老師的盲目服從,不贊成“對吾言無所不悅”的態度,主張“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由此可知,孔子非常關注年輕一代的成長,并對他們寄予很大的希望。
最忠實的教育工作者:熱愛學生,忠于教育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因為熱愛學生,自己就能不為他們任勞任怨嗎?忠于教育這項事業,自己能不對學生諄諄教誨嗎?
孔子三十歲開始授徒講學,一直到了七十二歲離開人世,為了他自己鐘情的教育事業,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孔子一輩子追求人生之完善完美,追求自己健全之人格,并且每十年,就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到了七十歲時終于達到了人生道德修煉的最高境界,成為千古一人的萬世師表。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薄?論語·子罕>
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論語·子罕>
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薄?論語·公冶長>
6、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論語·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論語·為政>
9、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薄?論語·雍也>
1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論語·述而>
1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薄?論語·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薄?論語·憲問>
1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論語·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論語·學而>
20、子曰:“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21、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論語·衛靈公>
2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
23、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薄?論語·里仁>
2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薄?論語·衛靈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鲎?論語·子路>
26、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論語·顏淵>
28、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9、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31、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薄?論語·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5、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薄?論語·衛靈公>
36、子曰:“有教無類?!薄?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