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樣表達出來呢?怎樣讓聽眾知道呢?這就需要外功了,外功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嘴上的功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有聲語言;一個是身上的功夫,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態勢語言。下邊我們分別來談談這兩種語言,
第一,有聲語言。它由語義和聲音兩個要素構成。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話的時候,用語要準確、簡潔、形象、生動,而在發音的時候要做到字正腔圓,清楚正確,富于變化,有力耐久,從而使聽眾愛聽、入耳、入腦,受到教益。那么,又如何使我們的口語表達流利、順暢、通達呢?這里有一個三讀法供大家參考。
1.默讀。大家可以找兩三篇思想性強、藝術性高的散文,你要把這幾篇文章默讀幾遍。為什么要默讀呢?通過默讀你要體會這幾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這是什么意思?結構是怎么安排的?圍繞著主題它是怎樣選擇材料的?它的語言是怎樣運用的?這種默讀有利我們掌握文章的章法,有利于我們今后的演講、交談和論辯的主題確立、材料選擇、結構安排和語言運用。
2.朗讀。把這幾篇文章在默讀的基礎上,再朗讀幾遍。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來決定哪一個地方應當快一些,哪一個地方應當慢一些,哪一個地方聲音應該高一些,哪一個地方應該聲音低一些,哪一個地方應該停頓的時間長一些,哪一個地方應該停頓時間少一些。充滿感情的朗讀,使得整個聲音抑揚頓挫,用自己的聲音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3.快讀。我們這里說的快讀是越快越好,這是我自己切身的體會。大家都知道,每一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有人反應快有人反應慢,人的言行是和整個思維緊密聯系的,說話越快、頭腦的思維越敏捷,反過來如果你的頭腦思維越敏捷說話也就越快,它們是相互促進的。如果我們練習快讀,不僅你需要的時候口語表達會非常敏捷,而且也會促進你大腦思維的敏捷。也許朋友會說,得快到什么程度呢?我看得快到像***、像蹦豆兒就可以了。
這個三讀法只要你能堅持一段時間,達到我們的要求,你的口語表達就過關了,也就是說你有口才了。
第二,態勢語言。什么是態勢語言呢?總體來說就是你的身體、你的站姿、你的面部表情、你的眼神、你的手勢,這些都是態勢語言。這些態勢語言都能夠較準確地表達出演講者的思想感情,它和有聲語言緊密地配合起來(當然以講為主,演講只起到輔助的作用),分別作用于聽眾的聽覺器g和視覺器*,從而達到信息交流的最佳效果。
那么怎樣練習態勢語言呢?比較好的方法是像***那樣對著鏡子練習,根據思想感情的需要,練眼神,練面部表達,練手勢,練站的姿勢,一定要使自己的態勢語言做到準確無誤,使其具有整體感、協調感、美感,并富于變化,做到充分、準確表達出思想感情為止。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鍛煉口才,需要經歷過一些步驟的。
剛開始當然就是基本功的鍛煉,諸如如何準確發音,說話做到流利,表達清晰等,這些都可以通過鍛煉來改善的。
當你的基本功過關后,接下來你就要提高你的心理素質,這個要靠你刻意跟人接觸的時候才可以鍛煉到。
而自我的心理調整,就是采用積極的思維,盡量深呼吸放松,再就是平時勇于走到人群中鍛煉,接觸不同的人,無論是銷售人員,服務員,還是其他人員,盡量跟他們說多話,就算當時心理多么煎熬,也要待久一點。
事后再去總結自己的問題所在,說錯話或者說得不好,就想一想為什么自己為什么會說錯,為什么說的不好。持續堅持一段時間,你的心理素質自然就會提高。
有了這些素質,這時再去學習情商的說話,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沒有上述這些基本功,情商說話你也很難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口才訓練方法的總匯。
朗讀可以深化我們說話的語感,讓我們說出來的話有模有樣。
所以,當你看書或者看到一些不錯的段落,就大聲地讀出來,讀個幾遍,直到流利為止。
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堅持朗讀一些短小的文章。雜志或者手機上的文章推送,都能夠用作鍛煉素材。這樣做既練習口齒清晰伶俐,又能夠積累文章里面的知識和信息,一舉兩得。
那要朗讀哪些類型的文章呢?答案是:看你的需求。
如果你希望提升抒情的語感,就讀一些情感類的文章;如果你想提升你邏輯論述的語感,就讀一些邏輯性比較高的文章;如果你想提升你匯報工作的口才,就讀一些匯報類的文章。
這樣你對于該類文章的表達方式,通過朗讀積累語感之后,以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去說,說出來的話符合某種表達格式了。
每天堅持朗讀半小時以上。如果你能夠把一些鍛煉熟讀成誦,背出來,對于你的鍛煉效果更好。
這是我曾經在文章中介紹過的訓練方法,任何可以把自己的錄音轉化為文字的APP,都可以使用。
一來可以錄下自己的聲音,二來軟件又可以把自己的錄音即時轉化成文字。語言和文字共同保留。如果條件允許,每天做這個錄音日記更好。
自我錄音對于鍛煉口才有什么好呢?
因為這些練習方式,相當于你跟別人聊天或進行表達一樣,都是需要你針對某個話題去說出來,只不過現在你是對著手機這個“東西”去說而已。
如果你能夠私底下都能夠讓自己鍛煉到說話很流利,表達的思路很完善,那么就算讓你面對其他人說話和表達,也一樣起到效果。畢竟你已經養成了一種表達的思路和模式了。
每次鍛煉時,把要說的話先錄下來,然后重聽一遍,看看自己哪里到底說得不好,反復觀摩,研究哪兒卡殼了,哪兒說的不夠流利,然后再錄一遍更好的,一次又一次優化自己的表達。
這種針對性的鍛煉一直堅持下去,你的口才自然進步神速。
平時在街上閑逛,看到一些招牌的文字或者一些廣告語,你都可以試著去念出來。
由于這些文字并不是我們日常中經常用到的表達方式,諸如“領匯一品,鳳山水岸,你心之所屬的家”,通過念一些你不經常念的文字,可以讓你的口腔發聲方式,得到有效的鍛煉。
畢竟如果你長期按照習慣性方式說話,一旦你要用其他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時,你就很容易卡殼,甚至不知道怎么去組織語言。
所以,多讀一些你平常說話時不常用到的表達方式,讓你的口腔適應不同語句的感覺,自然就會慢慢說得流利了。
長期以往,你會發現不僅自己記憶力加強許多,快速理解力和即興構思能力也在加強。
復述法簡單地說,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內容,故事,文章用自己的語言重復地敘述一遍。
這個方法的要點,就是看完文章之后,先要弄明白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理解到文章說的是什么意思,圍繞什么事情去說,然后自己復述的時候,盡量圍繞這個中心去講述。
我們在復述一段文字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抓住這段材料的中心主旨,也就是主題,這是復述的基本要求。
無論是詳細復述還是簡要復述,都需要練習者盡可能地保持原材料的主要信息:主題不能變換,主要內容也不能更改。
在我們復述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材料的思想感情去調整你說話的語氣和語調。因為特定的話語,只適合于在特定的場合表達。
有些語言材料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其表達的意思就會改變,同一個話,語言環境不同,所指對象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
例如你朋友拿了大獎,你就問他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然后你朋友委婉地說:“你突然這樣問我,我可說不準??!”在那個語境下,我們都知道朋友這個“說不準”是什么意思,就是假裝謙虛的語氣。
但如果你把朋友這句話給其他人復述出來,用錯了語氣,那么這個“說不準”,就是“不肯定”或“不確定”的意思了。
所以復述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材料具體表達的意思,你才能夠做到準確復述。
這種練習在于鍛煉語言的連貫性及現場即興構思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如果能面對眾人復述就更好了,它還可以鍛煉你的膽量,克服緊張心理。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會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說話。
但是現在,我建議是模仿你認為口才厲害的那些人說話,例如主持人,脫口秀的表演者,看看他們是怎么說話,怎么運用語言,他們的語氣,神態,表情又是怎么展現等等。
好比說,你找一個演講者的視頻,模仿他的演講方式進行練習,最好掌握他表達時的言行舉止,哪里語調高昂,哪里聲線溫柔,你都要清楚知道。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讓我們學習表達的過程。
當然,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一邊聽廣播,一邊跟著廣播里的主持人說話,他說一句,你跟著說一句,他說什么,你就說什么,用很短的時間復制對方的話語,看看你能不能流利地說出來。
這樣帶有壓迫性跟隨口才練習,可以讓你練習用別人的節奏去講話,從而提高自己口才的不同表現方式。
我們小時候學說話是向父母及周圍的人學習,模仿。那么我們練口才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這方面有專長的人模仿。
這樣天長日久,我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小的時候我們都學過看圖說話,描述法就類似于這種看圖說話,只是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圖,還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圖說話高一些。
簡單地說,描述法也就是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法可以說是比以上的幾種訓練法更進一步。
這里沒有現成的演講辭、散文、詩歌等做你的練習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訓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訓練同學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條理性。
在描述時,要能夠抓住特點進行描述。語言要清楚,明白,要有一定的文采。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語言,盡量生動些,活潑些。
這可以訓練我們積累優美詞語的應用能力。
你看到一部電視劇,你能不能模仿其中的角色的口吻去說話呢?
這個方法叫“情境模擬訓練法”,比如扮演律師,扮演拯救世界的英雄,扮演警察審問犯人,扮演新郎新娘即興發言等等。
這個方法,我最初用來學習英文的。我以前看好萊塢的電影時,尤其喜歡模仿電影中的人物去說話,好像我就是里面的角色一樣,或憤怒、或囂張、或平靜、或無情,用他們說臺詞的方式和姿態去表達,實在很過癮。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這需要你對人物的臺詞有很熟練的認識,當然,熟練的過程,也就是讓你鍛煉口才的過程了。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人的語言的適應性、個性,以及適當的表情、動作,從而慢慢潤色你現在的表達方式。
這個方法其實是綜合以上所有能力后,運用出來給聽眾講述內容的技巧。
這個方法,如果我們平常愛跟朋友聊天,那么自己遇到的事情,講給朋友聽,這個過程也是講故事的過程。
講故事,千萬不要忽略五要素,就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只要把五要素交代清楚,我們聽故事才更容易懂得其中的邏輯關系。
當然,因為口頭表達在時間、空間等方面有著相應的制約,當我們講述這五要素時,就要適當調整一下了。
同時,想要把故事說好,你必須要給故事潤色,融入自己的情感。
你的聲音、語氣、語調和神情,甚至肢體動作等要素,都是表達的工具。要結合故事的內容,展現出相應的情感。好比說到傷感的內容,就稍微用一些陰沉、遲緩的語氣去說。
只有這些表達要素跟故事的內容是一致時,你的講述才會給人真實、生動的感覺,讓聽眾進入到你的思緒當中。
否則你用一種毫無精神的語氣去講述自己結婚這樣的喜事,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奇怪,甚至覺得你對結婚毫不上心了。
不過有時候我們因為表達的快捷性,所以往往講的不清不楚,或者非常簡單明快。你可以看到一些故事或者笑話之后,首先復述出來,有了感覺后,再去給朋友講。
這樣就要求我們積累大量的素材。
同時還要講得動聽,講得精彩,熟能生巧,講多了口才就來了!
本文地址: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來源于網絡蜘蛛自動抓取,如有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系底部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