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的提升是有套路的。TOPS 原則和 GROW 模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在第一句話就建立好感。
對應的如果是當面溝通,說話者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態度,進行文字信息溝通時,要仔細思考詞句。
如果是信息接收方,則要注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的變化。除了多多注意細節以外,還可以利用 TOPS 原則檢查自己的言論,幫助自己在溝通中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總分總的表達模式
在工作中,需要闡述觀點的時候,可以多多使用總分總的表達模式。通過前文對金字塔結構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金字塔結構是一種總分的結構,金字塔頂部是主題思想,下面的分支都是其支撐。在溝通的時候,我們可以對這個結構稍作變動,使用總分總結構。
總指的是中心思想,就是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分指的是分層敘述;總分總是一種表現總述和分述之間的關系的結構方式。
總分總結構的應用十分普遍,在閱讀、寫作中很常見??偡挚偨Y構往往會開門見山,在一開頭就表明論點,然后分若干分論點進行論述,最后進行歸納總結,重申結論或對結論進行延伸、升華。若干分論點是占據最大篇幅的部分,分論點之間符合金字塔結構分組的原則,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但不會彼此交叉或包含。
根據分論點之間的關系,總分總結構又可以細分為三類:并列、對比、層進。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它們的區別。假如以善良為主題和人進行溝通,并列、對比、層進分別有如下的表現形式:
并列:善良有四個方面:善良是 ××;善良能夠 ××;我們應該善良,是因為 ××;要做到善良,我們應該 ××。
對比:先論述善良的優勢,再反論不善良的劣勢,先正后反,最后收束,總結觀點。
層進:善良是什么——為什么要善良——要善良應該怎么做——善良對現實有什么意義。
總體來看,層進這種形式比較容易展開,既有內容可寫,又會隨著層層推進顯示出思想深度。
在具體使用總分總結構的時候,可以這樣操作:先給出一個精練的開頭,可以是后續內容的原因,也可以是它們的總括,總之是一段概括性的話。接下來展開分論點,如果分論點彼此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前后順序關系,如一個事件的幾個方面、一個人物的不同側面,就進行并列式的敘述;如果分論點存在順序關系,如一件事的不同發展階段、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情況,就采取連貫式敘述。到了收尾的時候,可以返回去照應開頭,也可以對全部內容進行總結。
除了總分總結構,還有總分、分總的結構。相較于分總結構來說,總分總會開門見山交代出觀點,使他人能盡快了解自己要表達什么,降低理解的難度。相較于總分結構來說,總分總結構會在結尾做總結,與開頭遙相呼應,整體脈絡比較清晰,聯系比較緊密,他人就算中途漏聽了一部分分論點,最后還是能掌握主要觀點。
這幾種結構各有特點,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大家可以根據情況自由選用,但是在溝通的時候,總分總的結構更加實用。
TOPS 原則
有人指出良好的溝通需要從第一句話開始建立,原因是切入溝通正題使用的時間越長,雙方就越容易被情緒影響,如果是良好的情緒氛圍固然很好,如果情緒出現偏差,后續溝通則會困難重重,引回正題也會頗費周折。所以,越快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切入正題,溝通失敗的風險越小。如果是當面溝通,說話者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態度,進行文字信息溝通時,要仔細思考詞句。如果是信息接收方,則要注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的變化。除了多多注意細節以外,還可以利用 TOPS 原則檢查自己的言論,幫助自己在溝通中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TOPS 原則包括以下四方面:
T:說話要從受眾的需求點和關注點出發(target to our audiences),可以概括為有的放矢原則。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多方面思考,想方設法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闡述問題,才可以實現有效溝通的目的。
O:內容完整、結構清晰(over arching),可以概括為貫穿整體原則。層層推進、娓娓道來、貫穿整體,既是表達邏輯的要求,又是照顧受眾心理的方式。
P:言論有力度,能夠打動人(powerful),可以概括為擲地有聲原則。長篇大論、面面俱到不如一語中的、切中要害。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要對自己將表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產生清晰的認識。
S:證據充分,每個觀點都有據可循(supportable),可以概括為言之有理原則。表達觀點的時候切忌生搬硬套、牽強附會,那會給人留下很不專業、很沒有底氣的印象。正確的做法是做好充足的準備,為自己的觀點準備恰當的支持證據,如果一時想不到合適的支撐論據,寧可少說一點也不要拉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例救場。
GROW 模型
GROW 模型,也可以叫作成長模型,是企業教練格雷漢姆?亞歷山大(Graham Alexander)等人在 20 世紀 80 年代開發的一套實用工具。GROW 模型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問題。GROW 模型的主旨是幫助使用者理清現狀,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干擾,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成長(grow)的過程。
G、R、O、W 四個字母分別代表以下含義:
G:goal—目標。goal 的含義是聚焦目標,如果用于解決溝通的問題,就是思考溝通的主題和期望溝通達到的目標。
R:reality—現狀。reality 的含義是了解現狀,去了解和你的目標有關的各種要素和資源,例如溝通對象的情況、溝通背景等等。
O:options or obstacles—方案或障礙。options or obstacles 的含義是探索行動方案、分析行動障礙,尋找溝通的可行性方案,預先評估溝通中可能出現的障礙,制訂相應的計劃。
W:will or way forward—意愿或前進方向。will or way forward 的含義是強化意愿、確定前進方向。強化付諸行動的意愿,不要光想不做,向著目標進發。
我們來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了解如何使用 GROW 模型。假設你將要進行年度旅行,需要提前制訂計劃,如何利用 GROW 模型來規劃這場旅行呢?首先你要先確定你想去哪里,它就是你的目標(goal);然后,審視你現在的情況,如你所在的位置、已有的裝備,這就是你的現狀(reality);接下來你需要制定路線,一路上都經過哪里、怎么走、會遇到什么,這就是你的方案或將面臨的障礙(options or obstacles);最后,不要讓計劃停留在空想階段,強化意愿,去實現它,并為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做好準備,這就是你的意愿或前進方向(will or way forward)。好了,你已經利用 GROW 模型制訂出一個完美的旅行計劃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使用 GROW 模型提升溝通能力時每一步都需要做什么。
1.確立目標
這里所說的目標既可以是針對某個事件的具體目標,也可以是針對某種情況的大的目標。例如,你可以用 GROW 模型為一次面試做準備,也可以利用它改變自己溝通能力差的素養短板。
在設定目標時,可以利用制定目標的黃金準則—SMART 原則來進行自我檢查。SMART 原則首次出現在美國的《管理評論》(Management Review)雜志上,喬治?多蘭(George
T. Doran)在 1981 年 11 月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用 SMART 原則制定管理者的目標》的文章,首次提出 SMART 原則的概念。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利用 SMART 原則來指導管理者完成制定目標的工作。后來 SMART 原則在使用中有一些改進,并因其廣泛的適用性被推廣到多個領域,成為制定目標的「黃金準則」。
SMART 原則包括五個方面:具體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實現性(attainable)、相關性(relevant)、時限性(time-bound)。這五條原則,不但能幫我們制定目標,還能為我們提供結構性的指導,幫我們實現目標。
具體性要求我們制定的目標要具體,即使是一個比較大的復雜的目標,也要能夠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
可衡量性要求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可以測量的,有具體的數量或衡量指標。為了判斷目標執行的進度,必須有個衡量標準??珊饬啃圆坏梢员WC我們按正確的方向前進,還可以激勵我們按時完成目標。另外,有了衡量標準,我們就可以確定目標是否已經達到。如果已經達到,我們就可以停下來,把精力投放到其他任務上去。綜上所述,在執行目標時,我們應該知道如何監控和評估。
可實現性要求我們制定的目標是能夠達到的,過高的、無法實現的目標不能算作目標,應該算作不切實際的空想,根本沒有去執行的可行性。這一條原則提醒我們制定目標時要腳踏實地,充分考慮現有資源,明確目標在客觀條件下可以完成,必要時還要評估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相關性要求我們制定的目標不是孤立的,應該與其他目標、計劃存在關聯。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我們制定一個目標肯定不是空穴來風,必然是為一個更大的體系服務的。因此,我們制定的目標在符合前幾條原則的前提下,還要和其他目標保持相關性、一致性,不能和我們的整體戰略背道而馳。這時不妨問問自己:這個目標值得我為它努力嗎?執行這個目標的時機恰當嗎?這個目標符合我的自身情況和當前社會的趨勢嗎?
時限性要求我們制定目標時明確何時獲得結果,如果不規定完成時間,執行者很可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制定目標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
在使用 SMART 原則創建目標的時候,要注意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是執行目標的前提。任何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有時候還會比較漫長、比較艱難,提前做好心理建設,保持積極的心態,將為你實現目標持續保駕護航。
2.檢查現狀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