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多地海邊出現了藍眼淚奇觀,不少游客前往打卡拍照,藍眼淚是一種赤潮,需要達成一定條件,那么,藍眼淚有毒嗎?下面八寶網小編就帶來介紹。
近日,浙江舟山、溫州等多地海邊出現“藍眼淚”奇觀,吸引許多游客前往觀賞。為了看到藍眼淚,許多人深夜還被堵在路上,還有人為了拍照自備石頭。
藍眼淚”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產生的海上發光的現象,一般出現在每年3月至10月,特別是在春季末和夏季初的時候。
夜光藻是一種能發光的浮游生物,當它們被風浪聚集在一起,在夜晚受到干擾刺激時,體內儲存的大量熒光素在熒光酶的作用下,快速反應,把大部分能量轉化成藍色熒光,形成“藍眼淚”現象。
據資料統計,浙江沿海的赤潮,基本為無毒赤潮。
去年夏天,浙江舟山、溫州等地的海域也出現過夜光藻,這是一種常見的赤潮生物,只有達到一定密度才會引發赤潮,形成赤潮時,在白天海域呈現的是粉紅色,甚至磚紅色,而在夜晚才發出藍光。
一旦海域發生有毒赤潮,相關部門會及時進行處置。根據資料統計,浙江沿海的赤潮,基本為無毒赤潮。
根據《2022年浙江海洋災害公報》顯示,去年浙江海域共發現赤潮17次,累計面積155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1次,面積20平方千米,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不過,2022年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均少于前10年平均值(20次、2 170平方千米),與2021年(22次,7 084平方千米)相比,赤潮發現次數和累計面積分別減少23%和78%。
去年,浙江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的赤潮是5月5日~6月9日在寧波市象山縣石浦至漁山海域發現的赤潮過程,該赤潮過程持續時間共計36天,赤潮優勢生物為東海原甲藻。
單次面積最大的赤潮是4月10日-4月15日在溫州市蒼南縣大漁灣至漁寮海域發現的赤潮過程,最大覆蓋面積為533平方千米,赤潮優勢生物為環胺藻。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