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對聯】武侯祠對聯欣賞趙凡
趙凡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學者、詩人和書法家。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原文如下
一個人如果能攻其心,就會消失在對面。自古兵不好戰。
不審時度勢,寬嚴相濟。以后你要好好想想舒。
這幅對聯講的是諸葛亮治國用兵的指導思想,意義深遠。前一句所說的“反面”就是反復無常的意思,指的是當時征服孟獲的故事。這個戰略方針是馬謖向諸葛亮提出來的,諸葛亮謙虛地采納了,確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原話不在《三國志·馬謖傳》(附《馬良傳》)中,見于裴松之引《襄陽書》。據記載,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下為馬謖送行時,諸葛亮向他求教,馬謖答道:“南中倚仗其險,久不收。雖然今天斷了,但明天還會聽到。& hellip& hellip夫用兵之道,攻心,攻城,斗心,斗兵。他愿意為自己的內心服務。”這個戰略方針是諸葛亮實現的,但最初是馬謖提出的。雖然馬蘇后來犯了嚴重的錯誤,在街亭打了一場大敗仗,但是我們不能把人想當然。應該說,他關于孟獲應以“攻心為先”的意見是正確的,諸葛亮對周邊關系采取的互不侵犯、區域自治的做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是很有價值的。所以羅貫中在通俗的《三國演義》(見毛著《三國演義》第八十七章)中也采用了這段對話,使我們對諸葛亮擒孟獲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一句對聯“不審時度勢,寬嚴相濟”,這是諸葛亮對法家的回答。這段對話可以在三國&公牛;諸葛亮傳:裴松之注郭沖錄:明刑法嚴而急,人刻而剝,自君子為小人,人苦而怨。法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則,秦人知德?,F在在權力的幌子下,你越過了一個國家,當初你有了自己的國家,卻沒有重視。”而且主客體的意義要放低,我愿意緩刑來安慰我的希望。”梁答道,“你知道一個,但你不知道另一個。因為秦國沒有辦法,他的政府苛于民怨,老百姓大呼小叫,整個世界都在分崩離析,高祖才能有大作為。劉章勢單力薄,多年得福。他受語法約束,他忠于對方。他不采取道德行動,也不通過強制手段懲罰人。& hellip& hellip所以,劣勢就在于此。今以法取權,行之則知恩,限于爵位則知榮。榮譽和憐憫是結合在一起的,上下有聯系。為了治理,留在我們身邊。"
劉備取得益州后,諸葛亮為其制定政治法規,嚴治蜀國。但法正提出不同意見,規勸諸葛亮“暫緩處刑,放寬禁令”,寬大執法,以漢高祖為法。本文對諸葛亮所處的歷史條件和現實進行了具體分析,認為寬嚴相濟應視客觀情況而定。漢高祖入關時,要去除秦朝嚴酷的刑罰和法律,所以刑罰寬大,法律有救,解除了人民的痛苦。目前益州在劉璋統治時期有很多弊端。沒有權威,就要嚴格依法治國,“榮辱與共”。歷史條件不同,應該實行不同的政策。寬則寬,嚴則嚴。不審時度勢,該寬則寬,該嚴則嚴,那就片面了。諸葛亮的治蜀政策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后來也確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三國中的陳壽&公牛;《諸葛亮傳》背面稱他“科教嚴明,賞罰忠實,無惡不作,無良不秀”,而對于不能被強奸的官員,人們則是躊躇滿志,不挑毛病,不侵弱者,對風化心存敬畏”,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績。羅貫中還把這段對話編成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回到毛批語第六十五版),基本上是照搬原文,只有少數刪節,所以一直為讀者所熟知。
對聯作者趙凡(1850 & mdash1927),字岳,號賢,云南劍川人,白族,清光緒元年舉人,任川南按察使。辛亥革命后,代唐出任廣州軍政府交通部長?;氐皆颇虾螅闪耸D書館館長。他擅長寫對聯,著有《揭安迎句續合錢》。精于書法的昆明樓孫髯翁長聯,在毀于兵火后,于光緒十四年由趙范重寫。他用群眾耳熟能詳的關于諸葛亮的兩件事,寫出了這幅發人深省的對聯,值得欣賞。
第一,這幅對聯是歷史上的名言,只有30個字,卻抵得上一篇歷史論文。中國的對聯在唐宋時期開始流行,到了清代更加繁榮。不僅長楹聯越來越多,而且技巧嫻熟,風格多樣,內容豐富,能寫情景,能敘事,能抒情,能評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朵奇葩。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一種體裁,說是對仗的短詩也未嘗不可。趙范對聯取材于諸葛亮的事跡,表達了他對歷史、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看法。文字精煉,對仗穩定。實際上是一篇雙重歷史論文。是現代對聯的杰作。
其次,這對武侯祠利用眾所周知的三國故事,對諸葛亮做了非常準確的評價。征服孟獲,依法治蜀是諸葛亮的主要功績。以前我們讀通俗的三國演義、三國志,往往只關注到如火如荼的具體戰爭故事,而沒有深入了解諸葛亮的決策思想。趙范抓住了這兩點,從思想高度評價了諸葛亮的歷史貢獻。他真的很有眼光,很聰明??戳藢β?,我們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這副對聯評論歷史人物,講究古為今用,提出問題供后人深思。自古以來,真正懂兵的人都知道“先攻心,后攻城”。最好的策略是不戰而勝,在政治上和道德上征服對手。至于行政和執法,這是一門藝術。自從鄭子禪提出這個問題后,孔子曾將其概括為“寬以重道,嚴以重道,和為政”(見《左傳·召公二十年》)。何時寬何時嚴,需要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這里面有辯證法,而趙凡在對聯語言上做了高度概括,對我們學習歷史和哲學很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