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故事隨筆】哲學隨筆
什么樣的花園最美?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眼光去面對不同的事物,怎么會有關于美的標準?
閱讀的領域
最近經常有學生家長在假期問給學生推薦什么書,說孩子不愛讀書,沒有文學積累,語文成績差,希望通過多讀書來提高。而且我一直不太愿意給學生推薦名著閱讀書目,因為我覺得,第一,所有的文章其實都在講人生觀和方法論的問題,也就是回答“人為什么活著”和“人應該怎么活著”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名著和非名著都有回答,沒必要附庸風雅;第二,沒有必要讓每個孩子將來都從事文藝工作。為什么他們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學素養?這是不可能的,也沒有意義。所以我告訴他們,最重要的不是讀什么書,讀多少書,而是怎么讀。
如果讀書只是為了提高一些所謂的素養,那就有點太局限了。我覺得一個能讀書,讀書效率高的人,每次讀書都應該問自己很多問題。閱讀境界的不同,大概取決于你有沒有問過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看完書,我牢牢記住了多少?紅樓夢有幾十萬字。如果你粗略地看一下,你可以在一天內看完。之后,似乎聽到別人連紅樓夢都沒讀過,就可以驕傲地流露出幾分不屑。是的,你做了,但是你能把故事的大綱復述給其他人嗎?能背出里面的一些經典詩詞嗎?你能解釋清楚這100個角色之間的復雜關系和矛盾嗎?如果不是,讀和不讀有什么區別?只是為了證明你喜歡做無用功還是證明你沒腦子?
第二,看完書,我真正理解了多少?一本物理基礎知識的袖珍小冊子,一頓飯就能看完,連背都不用花多少時間。然而,你是進出分明,還是云里霧里?因為沒有理解,書上的內容和你的大腦還是有差距的,沒有聯系,更談不上很多火花。你對概念的解釋,對定理的理解似是而非,對公式的歸納一塌糊涂…
第三,看完書,我有多少深刻的思考?魯迅的《阿q正傳》,短篇小說,半個小時就能看完,你甚至可以把故事的每個情節完整生動地復述給別人聽。但阿q在書里,魯迅在墳里。你在哪里?你的思維在哪里?有沒有反思過自己是否有Q的影子?你想過Q死的必然性嗎?Q生活的社會有什么問題嗎?和現在的社會類似嗎?等一下。只有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思考,才能讀一本薄薄的書,讀厚自己。
第四,看完書,我實際應用了多少?一本薄薄的演講口才小冊子,十分鐘就能看完。但是,里面有幾十種演講技巧??赐曛?,你只是記住了幾個笑話。那些“想方設法先揚后抑”、“占別人便宜”、“巧妙抖包袱”、“善用道具”之類的方法技巧,從來沒有進入過你的大腦儲備,更不用說用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了。你的發言還是那么迷茫,不清晰,期待已久,讓人昏昏欲睡。所以,你讀書的意義是不是有點?。恐挥姓嬲龖闷饋?,才能把厚書讀薄,成為自己的。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問題,每次讀書,你都可以問自己很多問題,比如你是為別人讀書還是為自己讀書,你是真讀還是假讀,你是用眼讀還是用心讀,你是敷衍還是認真讀,你是從別人讀自己的書中讀,你是從歷史和現實中讀,你是從思想和行動中讀,你是從花果中讀...
其實讀書的境界就是學習的境界。閱讀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一個不會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不會學習的人。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信息繁雜的時代,如果不講求讀書的方法,不追求讀書的效益,那么,即使我們有一個好腦袋,也不可能“窮于經典”,即使我們“讀萬卷書”,也未必“文采斐然”,更不可能“博學多才”。所以,今天我們不僅要“讀一本好書”,更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讀出精彩的人生。
這就是幸福的滋味。
或“讀者”欄。董卿說,這是一對遇險的小夫妻——妻子患有遺傳病,隨著病情加重,會因小腦和內臟萎縮而逐漸失去生命。她媽媽就是這么死的。之所以把幸福二字用在他們身上,是因為舞臺上的女主角一直在微笑,甚至到了動情的時候,嘴角的笑容也從未消失。
丈夫叫丁一舟,妻子叫賴敏。丁一舟知道賴敏的病情后,決定留下來陪她。賴敏已經走不動了,說話也越來越流利。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去看看。我不知道她哪里來的這么大的勇氣。他們坐著三輪車開始了旅行,邊走邊干活。在中國領土上弄個心形花了兩年時間。董卿問,夠狠嗎?兩個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好吧!丈夫說:“看到她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他做過水泥工,也幫人放牛放羊。每當攢夠三五千塊錢,他就收拾行李出發。他們把三輪車收拾的很漂亮,就像他們在路上的感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