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弟子規》,對推薦范文
《弟子規》原名荀,是清代康熙年間學者所撰。其內容采用了《論語》“學而時習之”第六條的字面意思,列舉了弟子在家、出門、待人接物、學習時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三言一句,兩句或四句相連,與易押韻,朗朗上口。整篇文章一開始是“總論”,然后分為“進則孝,出則孝,忠則信,兼愛人,愛民,不遺余力學文學”七個部分。《弟子規》是根據《論語》等經典著作寫成的,是儒、道等圣賢道德教育的偉大成果。,并提出了傳統德育工作的綱領。它是接受道德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的最佳讀物。
我覺得“弟子”的含義是:家里的孩子,學校的學生,公司的員工,部隊的士兵,大眾的公民?!耙巹t”是規范、制度和行為準則。
時代變了,孝為先,孝必須真誠;兒孫雖蠢,經書必讀;以德報德,以德有禮。不做惡,也不做善。尊重人,人總是尊重的;人們總是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只有寬度可以原諒人,只有厚度可以承載東西。君子以厚道載物。社會腐敗的根源是廢除社會倫理。貪婪、無知、慢疑,是人心墮落的原因。要讓世界和平,就要從規則入手;要扭轉犯罪的潮流,唯有光明的倫理才能教會孝道。根被誤認為是分支的末端,分支的末端被識別為根。為了解決問題,反而制造了問題。只有君子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讓國家自我滿足。
讀《弟子規》,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弟子規》的字里行間,像一縷溫暖的春風拂過你的臉頰,又像一點甜蜜的細雨滋潤著你的心田。讓我們穿越遙遠的時光空,面對古圣先賢的教誨,感受溫暖和親切,靜靜地凈化精神世界。
蒙克的《孟子》?在有一句諺語:“離開婁是明智的,但如果你不遵守規則,你就不能成為一個廣場”。這意味著,即使有離婁的視力和魯班的技能,如果你不使用圓規或彎曲的尺子,你也不能正確地畫圓或正方形。一切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標準和規則。所以“不守規矩,不成方圓”成了古往今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格言警句。
國有法,家規。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規定、紀律和規則來規范人們的行為。
在體育比賽中,正是因為有了眾多的比賽規則,才有了世界冠軍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才有了運動員的拼搏和無限的榮耀。在交通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車輛越來越齊全。天上有飛機翱翔,地上有機動車疾馳,地下有地鐵轟鳴。正是國家制定了各種交通法規并加以管理,才避免和減少了無數潛在的交通隱患。我們國家的法律已經成為司機和行人遵循的準則,我們有一個有序的交通狀況。
漢武帝劉邦與民約法三章,奠定了漢朝四百年的基礎。清朝制定各種制度嚴懲貪官,歷史上稱為“康乾盛世”,但康乾兩帝反腐都很堅決。康熙對大臣說:“我認為自古以來的皇帝,盡管大臣腐敗,但主持正義的人還是不少的。今日若有貪官,則不得不重視?!薄叭魏稳朔钙渌锒伎梢栽彛澒俚淖锊豢稍?。”龍即位后不久就下了一道圣旨,把貪官和小人歸為一類:“貪官污吏,侵國庫,降民肥,法律實在難以懲處。是國家定制的,打算再剪再扭,讓大家有所察覺,有所警覺。這種紀律是不可或缺的?!笔聦嵣?,乾隆年間,因受賄枉法被判死刑(斬首、絞刑或自殺)的官員有十幾個,包括巡撫、巡撫、校政、鹽政等。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追求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安全,人們都在追求自由和平等。但行為規范、制度和法律的建設才能保證幸福和繁榮,尤其是每個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才是治國的根本。
“法律可以懲罰人,但不能使人下賤;可以殺人,但不能使人仁慈”。在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同時,提高公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是對“誠信”的倡導。宋明兩代以嚴懲腐敗聞名,但宋朝的歷史呢?而在刑法中,卻有“雖有法紀,但官員仍可為漢奸”的記述,朱元璋也感嘆“欲除貪官,不可不殺至黃昏”。
治國需要正氣,洗心革面是根本。只有善解人意、彬彬有禮、彬彬有禮,從小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人們的信仰崇高而堅定,社會風尚才能煥然一新,蓬勃發展。
現在很多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把這個“終點”作為孩子未來的最大因素,卻忽略了孩子良好行為規范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逆向導致了青少年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失去孝順和對長輩的尊重,公然與長輩頂撞,甚至與長輩打架。對學校的規章制度視而不見,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教育充耳不聞。意志力薄弱,遇到小挫折,經常離家出走,跳樓自殺。很多家長都很困惑?,F在的孩子怎么了?在溫飽完好,條件優越的情況下,他們的逆反心理如此強烈,內心脆弱不堪。其實孩子心理或者社會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在孩子教育上的片面性和功利性。“找一個成功的兒子和一個成功的女兒”的傳統觀念已經在中國父母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執著于學習成績,孩子對成績的要求沒有讓步的余地。對孩子唯一的讓步就是對他們行為準則的要求,這是我們教育最大失敗的根源。
弟子規則是清新劑。先教德,精于此道。道德是為政治國家服務和改善社會習俗的首要任務。道德和教育首先體現了“以德治國”或“以德治國”的含義。首先是知恥。子曰:“德在道,禮在器,恥而尊?!泵献釉?“人不可無恥?!??《楊宛列傳》“政治家皆知其恥,競止之”。這些都強調要知禮義廉恥,要有修養意識、大局意識、形象意識,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檢點而毀了自己的榮譽,污染了良好的世風。為官以誠,為官有方,做事有方,不驕不霸不變態不貪,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純潔。第二是倫理。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火不侵玉”,真金不怕火煉。又曰:“遵法而正,如秋山?!蹦铣撼酥芘d嗣在《千字文》中指出:“存真而志滿,以意變事?!薄皡问洗呵??誠實說:“石頭可以碎,但不能強?!?丹可以磨,但你贏不了?!弊釉?“仁者,性本善,不可存而害其仁,而可自刎而達之?!薄墩撜Z》?衛靈公指出:“死必有所得,義必有所顧忌?!弊钪卑子辛Φ氖俏奶煜榈摹读x歌》:“時世窮,節期現,一一。”還有于謙的《石灰詠》:“千錘鑿出深山,火如閑燒。我不怕被碾成碎片。我想在這個世界上保持清白?!边@首詩可以說是于謙生活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弟子規則是清新劑。自律是根本。從政者必須嚴于律己,人格優秀。孔子說,“修身則尊”,他認為只有修身,才能安民安民??鬃蛹业脑?“知其修身,便知其治國?!彼裕弥卫砣?,才能成為天下一國。這就是儒家提倡的“修身為本”的精髓。一般來說,修身指的是個人的道德修養,但“修身為本”主要強調的是統治者的修養,即所謂“君子不可自踐,欲民之踐者,無有而咎”。只有通過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提高統治者的道德境界,鑄造“君子人格”或理想人格,從而達到使眾民平天下、治國平天下的目的。就修身的內容而言,孔子提出了尊禮、有禮、守信、敬物、節儉。孟子強調仁、義、誠、禮、禮、儉。朱把總結為“修身養性在于心”和“修身養性在于修德”??梢?,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見解,但歸根到底,修身一方面在于除惡扶正,維護和發揮善與德;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正氣。比如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氣”、“自帶之物不吃”、“五斗米不彎腰”、“忍而不驚,見花開在庭前;“韌性”精神,“和平安寧”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精神,“先公后私”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處處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重,公正廉潔,無私奉獻,讓社會健康發展。
弟子規則是清新劑。先治,先治,先正己。雖然經濟發展和良好世風的形成人人有責,但關鍵不在底層而在政風。對此,先賢們早有爭論。管子:“治官改造百姓,重在此”,孟子:“正就是正”,韓非子:“圣賢治官而不治民”。子曰:“夫之治者,義也。如果你是正義的,人民也會是正義的。君主做什么,人民就跟著做什么。如果你不對,人民會怎么做?”《孔子家言》:“圣王宣德之流化,必從近世始。朝廷毫無準備,很難說如何看待;左右不正,難走遠。”這些論述都顯示了“商”的示范作用。君主的言行是社會發展的方向,人民文明的向導,官員的言行是人民的榜樣。想要一個好的世界,就要從高層做起,在位者要率先垂范,讓“世界能入俗,顯而易見”。如果最高統治者無恥貪婪,人民就不可能廉潔庸俗,更不可能。
看了《弟子規》,才知道依法治國、反腐倡廉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重視制度和法律的外在控制和制約,也要重視道德和修養的內在自省和自律。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培育良好政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