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別康橋】詩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文筆精湛,意境優美,技巧高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真摯的感情。
《別了,劍橋》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語言簡練、審美范圍廣、意境動人的特點。讀完之后,給人深刻而美好的情感感悟。而且詩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發人深省。本文試圖體驗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語境,同時感受用詞之美和情感表達之美,感受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與《別了,劍橋》概述
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徐志摩,筆名云中鶴,1921年趕赴英國留學,以特長生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主要學習政治經濟學。徐志摩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深受唯美主義詩人和歐美浪漫主義的影響,對當時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对賱e康橋》是當時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寫于1928年,詩中的“劍橋”是劍橋大學的校址。詩人從1920年到1922年在劍橋大學學習,詩人把這一時期視為人生的轉折點,就像詩人在《老虎集》中所做的那樣?如序言所述,詩人在24歲之前,對相對論、約定論等作品的興趣遠遠大于對詩歌的興趣。游學期間,劍橋的水感動了詩人,喚醒了詩人的詩性精神,將他帶入詩歌創作。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思緒蕩漾,感慨萬千?;貋淼穆飞希种撇蛔刃牡募?,寫下了這首《告別劍橋》。很多人認為徐志摩有著鮮明的“劍橋情結”,滲透到自己的創作中。
2.《告別劍橋》賞析
2.1提煉每一節內容,感受文字之美。
全詩《別了,劍橋》由七節組成。主要線索是詩人離開劍橋時的情感變化,通過劍橋的風景來表達自己的悲傷和離別,以此來表達內心的失望之情。在第一節中,詩人接連使用了三個“輕”,為讀者營造了一種空靈、輕盈的意境,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一個人故地重游、獨自離去的情景,從而增強了離別的傷感,為讀者營造了一種真實感。而且給讀者營造了一種灑脫的氛圍。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感受到詩人優雅奔放的狀態,感受到他翩翩風度,在奠定全詩抒情基調的同時,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接下來的三個小節中,詩人通過劍橋的風景來表達自己的懷舊之情,其中“金柳”、“青山”、“池水”是主要的選擇。對于這些意象,一方面,作者通過意象描述了劍橋的真實風光,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另一方面,作者通過這些意象進行隱喻,將濃濃的鄉愁置于景物之中,給人以真實。詩歌里,柳枝在夕陽下鍍上一層金,隨風搖曳。她們婀娜的身姿倒映在水中,蕩漾在詩人心中,給詩人留下溫暖可愛的印象;隨著水波蕩漾,詩人看到了水底的小草,仿佛隨著水波搖曳,向詩人揮手歡迎他的歸來。詩人觸景生情,渴望成為一株小草,感受康橋的愛撫。在夕陽的映襯下,碧綠的池水仿佛被染成了紅色,池水中樹木的倒影與漂浮的水藻相映,勾起了詩人美妙的夢境。
第五節,通過對詩句的解讀,明顯看出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故地重游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就詩人而言,故地重游充滿了對重新發現舊夢的迷戀。他希望能像過去一樣留在湖上,沿著河邊深深地劃進綠草里,尋找過去的夢和感覺。同時,詩人也希望在老同學老朋友的陪伴下,回到繁星點點的戴月,在戲里放聲歌唱,盡情地傳播自己的熱情。
就詩人的心境而言,在詩的第六節有一個明顯的轉折。詩人情緒達到高潮后,回憶過去的生活和夢想,卻發現現實中的差距,然后情緒回歸沉寂,使詩的基調顯得壓抑而深沉。在這一節,詩人回到了現實。當他故地重游時,他沒有找到他的老朋友,更不用說他的舊夢了。他不能像以前那樣放聲歌唱,只能沉默。寂靜中,離別漸漸蔓延,仿佛小草、河流、夕陽都感受到了離別的痛苦,感受到了對詩人的憐惜和守望,都陷入了沉默。
最后,詩人決定悄悄地離開,這更好地證明了詩人的孤獨,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獨自感受這種孤獨的想法。詩人不想為自己而做?好吃嗎?打擾別人,又不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處境和內心的想法,所以詩人選擇“悄悄的來”和“悄悄的走”。離別時的“不帶走一朵云”充分展現了詩人灑脫的個性,保留了他對劍橋的完整記憶和情感。讀完之后,讓人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劍橋的眷戀,甚至帶著濃濃的情意,你也能自如地道別,令人敬佩。
2.2閱讀詩歌情感,感受生命的真諦
總的來說,《別了,康橋》描寫的是康橋的景色,用隱喻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舊夢的向往和眷戀,以故地重游為中心感到孤獨和失望。詩人是灑脫的。即使掩飾不住自己的悲傷和惆悵,他還是選擇靜靜地走,不破壞對劍橋的記憶和對劍橋的感情。
徐志摩的詩歌創作在1927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前期,詩人對自然和生命充滿熱情。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他追求自由和理想,熱衷于個性解放和自由。在后來的作品中,由于受到中國社會發展形勢的影響,雖然仍然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但抑郁悲觀的傾向明顯,《告別劍橋》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這首詩,前半句,感情激昂熱烈,對故地的熱愛,對舊夢的向往。但到了第五節之后,詩人的心境發生了轉折,其原因應該與徐志摩思想的西化有關。就徐志摩而言,他的理想是空社會主義和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想的融合。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他一再體驗中國社會的現實,導致他的理想幻滅。因此,詩人選擇自由前行,不受舊夢和現實的影響。
至于全詩中憂郁的表達,詩人是通過灑脫的描寫來實現的,詩人的來來往往都被打上了“靜靜”的標簽,既反映了詩人真實的心境,也顯示了詩人心中“康橋夢”的脆弱與夢幻。當詩人故地重游時,劍橋的景色依舊,只是物是人非,這更增加了詩人的憂郁。詩人選擇告別劍橋,其中蘊含著不可分割的依依不舍之情。詩人告別劍橋實際上也是在告別自己和舊夢,而在告別的過程中,他又擔心舊夢破滅,擔心未實現的夢想不會留下完整的印記,從而給他的詩歌增添了一些陰郁的感覺。徐志摩善于巧妙地將情景、情感、氣氛融為一體,用景物表現情調,將情感在全詩中來回穿插,給人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就《再別康橋》而言,歌詞充滿了音樂美,讀來令人愉悅舒緩,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深入了解后,這種快感和自由感增加了孤獨和悲傷,增加了詩歌體驗的深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再別康橋》是詩人詩歌創作轉折時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巧妙地表現了詩人對康橋、故友、舊夢的感情,讀后讓人深刻體會到“灑脫而不失風度,自由卻伴有體貼,依戀卻不纏綿”。在全詩中,詩人贊美自然之美,表現了追求理想的自由,表達了對現實的灑脫尊重。同時,詩人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對美和自由進行了獨特的闡釋。看清事實后,他沒有選擇吶喊或回避,而是活得灑脫,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悟,傳達給更多追求理想、勇敢生活的人。這就是詩人的偉大之處。在閱讀和欣賞詩歌的過程中,讀者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同時也感受到了他所提供的人生真諦和人生哲學,從而豐富了讀者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