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生活的時候_不要抱怨生活,把苦日子做成詩
“不怨人生,化苦人生為詩”讓我們感受到作者是真的在用心感受,在傾聽李娟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對李娟的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無意中在一個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看到李娟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奶奶信佛,一篇是“全世界都知道我丟了”。我被她驚人的白描手法,奇妙的構(gòu)思,以及對外婆和母親的敘述能力深深打動了。看到文末的介紹,知道她的文章出自她的一本書《請在夜晚歌唱》。我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發(fā)現(xiàn)她已經(jīng)出版了幾本書,其中《九雪》、《阿勒泰的一角》、《我的阿勒泰》是很多名人最推薦的書。拿三本書,一次看完。看書的時候感覺想哭。我也說不清為什么,也許是她文字里記錄的許多辛酸難忘的細節(jié)是那么的平和溫暖,又也許是她文字里表現(xiàn)出來的天真單純讓我不由自主的跟著單純,讓我如此感動。在那些明亮而密集的文字之后,是怎樣一顆孤獨而沉默的心,怎樣一個動蕩的世界?
可能是閱讀習(xí)慣的不同吧。一些散文名家的散文,我很難讀懂,也不喜歡聽那些所謂的名人從上面說教。他們的語言可能很真誠,但總覺得對我來說不夠。所以,我經(jīng)常翻翻一些名著,就放下了。而李娟的書,我一拿起來就很難放下。床上有一個,餐桌上有一個,廁所洗衣機上有一個。我永遠不會厭倦閱讀它。有些故事看了一遍,翻過來再看,我覺得還是那么有可讀性。
直到2013年《阿勒泰的一角》和《我的阿勒泰》出版,李娟依然生活在一個偏僻而寂靜的阿哈拉村,四周是廣袤的荒野和白色的世界。
在新的序言中,她說,“有讀者對我的生活感到好奇。五年前,我從阿勒泰地委宣傳部辭職后,過著非常動蕩的生活,直到去年。去年春天,我把家從書中提到的阿克哈拉畜牧村搬到了阿勒泰市郊的農(nóng)村。現(xiàn)在家里有三畝地,種牛飼料,種玉米,種向日葵。有四頭牛,一群雞鴨,三只狗。去年我在修房子,挺辛苦的。現(xiàn)在我的新生活剛剛理順。同時,我在城里買了一棟樓。”
童年和少女時代的李娟在遙遠的阿勒泰山區(qū)流浪,和母親一起做裁縫賣雜貨,和哈薩克族牧民一起旅游。真正意義上的游牧生活,是靠水草為生,最經(jīng)常搬家的人,一年中每四天搬一次家。從南到北千里,反復(fù)來回穿梭,按照自然規(guī)律生活。
就是在阿勒泰這樣艱苦悲慘的生活,從李娟的筆下流出溫暖祥和的文字,溫暖了無數(shù)喜歡她文字的讀者。
李娟是一個逆境中不悲觀不抑郁,無論發(fā)生什么都淡然從容的女人。
她在《九雪》一書中,輕松流暢地寫下了草原上的艱苦生活,足以讓人捧腹大笑。“有一天,我從睡夢中醒來,覺得這個早晨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冷,而且光線格外明亮。我起來的時候,我們昨晚睡的房子塌了。”因為她、奶奶、媽媽要和牧民一起不停地搭帳篷,他們的房子總是破的,因為帳篷沒有男人自然不結(jié)實。雨天就更麻煩了。“我們在房子里上上下下拉塑料布、床單,擋雨擋水;天花板上掛著大大小小的破塑料袋,壓著泥巴和粗樹干,用鐵絲、各種繩子綁在房子周圍,掛著石頭托住容易被風(fēng)掀起的篷布;到處都是補丁,到處都是用來接水的瓶瓶罐罐……”他們總是要冒著大雨用各種泥巴壓著被風(fēng)掀起來的帳篷。當(dāng)她拿著一大塊又厚又濕的土蓋在帳篷上時,她說,“看,上面有一顆草莓……”他們都笑了。當(dāng)然,我看到這個就笑了。她寫挑水的難度不亞于搭帳篷。”她的手害怕地緊緊握住前面的桿子。水桶不是這里高就是那里低,她的腳踉蹌不穩(wěn)……”冬天拉井蓋會把她的手凍在上面,拉下一層皮來滲血。看到這里,我熱淚盈眶,心中充滿了憐憫。在阿勒泰長大的女孩李娟,并沒有因為生活不易而感到難過,但她依然熱愛著,夢想著彈奏與天光有關(guān)的那首歌。她告訴母親:“在這片美麗的沼澤地里,我們還有許多美麗的夢想。絕不放棄生命。”她把草原當(dāng)成了自己的花園,一次又一次無休止地走著,慢慢地把那些苦日子變成了詩。貧窮本身沒有浪漫,她也不粉飾,但我讀她的書總會想起那句話;“生活不僅是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不是很配,只是這句話總在我眼前晃。
李娟從來不寫人的黑暗和消極。她用明亮直白的筆觸,描繪牧民的純真和自然的回歸。
她寫的是阿勒泰一隅淳樸的牧民。“在卡烏圖,寫在薄紙上的淺淺的名字,可以把一個人緊緊束縛住。”因為這里的牧民不能違約,但是有一個人,他的名字已經(jīng)在紙上好幾年了。有一天,李娟把這個名字給一個進店買東西的人看,試著問他認不認得這個人。沒想到,這個人就是簽了名的人,他當(dāng)場就承認了,當(dāng)晚就還了20塊錢。在接下來的8個月里,他分4次還了剩下的60元。李娟說,看來這個人真可憐。他沒有抱怨,也沒有嘲諷,但是他知道,他理解!
她還寫到那些喝酒的人,“經(jīng)常在半夜,你出門的時候,被堵在門口的東西絆倒。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漢,已經(jīng)在冰天雪地里躺了一段時間了,我趕緊把他拖進屋里扔到火里,好讓他醒過來回家。可氣的是,這種人一覺醒來,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喝酒,并不會因為剛撿回一條命而感到一點害怕。”這樣的瑣事都是李娟描寫的,很耐人尋味,很有意思,但感覺并不復(fù)雜。
在李娟的書里,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故事,她的內(nèi)心是那么的純凈。她寫的是睡在草原曠野,在河邊洗衣服,在樹林里游蕩,都有真空靈性。“醒來后,會有力氣的。直到你有力氣,你才能回家。否則那點力氣只夠睡一覺,也只夠做事后想不起來的夢。沒辦法。我只知道睡覺,整天睡覺。我覺得很虛弱,我不能踩縫紉機。每踩兩下,停下來嘆口氣。那時候他們就知道我又想溜了。”“山區(qū)的河水總是流得很快,衣服不容易掉下來。要么看著它沖走,要么追!-我跳進河里追它。當(dāng)我跳進河里時,我發(fā)現(xiàn)河水根本追不上我。雖然水位只高出我的膝蓋三四英寸,但絕對不可能跑起來。”她在追衣服的時候,鞋子又被水沖走了,只好又去追鞋子。被碎玻璃扎了腳,我俏皮的罵了一句“可惡的酒鬼”!我太喜歡她的性格了。在艱苦的日子里,她沒有變得頹廢,沒有讓自己隨波逐流,而是生活在荒蕪的草原深處,讓枯燥的日子變得多姿多彩。她說:“我站在柳樹林外,看著河水從林中流出,感覺是從一個很長的故事里流出來的。”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女人。
我最喜歡她寫九十多歲的媽媽和奶奶,和他們一起生活在過渡的日子里,但是在她的筆下,媽媽和奶奶都是那么的可愛。媽媽和奶奶一樣喜歡出去玩。我媽想跟我奶奶出去玩,“我”跟我奶奶出去玩,我奶奶走得太慢,讓我奶奶看店。我奶奶在店里亂賣東西。"有一次,她把一部20元的電影賣了兩毛五."“誰知她老人家還振振有詞:這么小的盒子怎么值這么多錢?不要亂賣東西!”后來,她原諒了自己。“不管怎么說,我還是收了兩塊半。總比不給他一分錢白給好……”她以同樣俏皮的熱情描寫了她的母親。她和媽媽為了誰先出去玩而打架。“每次我遲到,我媽就開始催我奶奶給我搞破壞。”讓人覺得這個家庭充滿了歡樂。這些快樂在這個人們生活艱苦、飲食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啊!在她所描述的任何一片荒原中,遇到每一個困境,她都不曾感到巨大的悲傷或狂喜。即使她帳篷的塑料屋頂在荒原上夜晚零下的氣溫中被大風(fēng)吹走,也從未見過她為天地哭泣。
李娟在她的一些書中寫了她的青少年生活。這些鮮為人知的阿勒泰牧民生活場景,在她的作品中,一個個生機勃勃的牧民,一片片綠白相間的牧場鋪展在讀者眼前。她記錄的不是異域風(fēng)光,而是日常生活,充滿了天真、陌生和悲憫。她的心一直很善良,善解人意。她從未見過她的父親。她試圖找到他,但他的父親拒絕見他。李娟說,每個人都有對幸福的選擇,但她爸爸沒有選擇她。不抱怨的性格,造就了她現(xiàn)在想成為的樣子,用文字記錄她的人生。用文字,她把距離帶到了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