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也叫楹聯、對子,起源于桃符。
對聯的基本知識,主要有基本概念、發展由來、規則特點和內容分類等四個方面。
對聯,也叫楹聯、對子、門對等,是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應用文體,是漢語特有的文學瑰寶。它要求字數相等、言簡意賅,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獨特文學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由橫批、上聯、下聯等三部分組成,被廣泛使用于過年、名山盛景、居家、婚慶和生意開張等。一般情況下,談論對聯知識、規則等,主要是針對上下聯。
對聯,起源于桃符,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早在秦漢以前,中國的中原地區,就有過年時懸掛桃符的習俗。
桃符,是在兩塊桃木片上分別刻著“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于門兩邊,有驅邪護宅之意。
現在的春聯,就是由桃符演變發展而來。最早的一副春聯,為后蜀主孟昶所做,他把過去桃符刻兩個神的名字,換成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也是最早的對聯。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期。 2005年,國務院將對聯這一習俗列為了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聯在創作上,采用了律詩的格律要求,講究字數相等、對仗工整、平仄相諧和內容相關等規則,類似于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
1.字數相等。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同,不能有多有少。
2.對仗工整。同等位置的詞語,要詞性相當,都是名詞、動詞等;相同位置的詞組語法,要結構一致或相近,都是主謂賓、主謂結構等。同時,相同位置不能是同一個字。
3.平仄相諧。上聯末句尾字是仄聲,下聯末句尾字是平聲。句內,詞與詞之間,平仄要間隔;上下聯的對應位置詞,平仄要相對。同時,上下聯在節奏上的停頓,要一致。
4.內容相關。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呼應,但不能重復。
另外,橫批,稱為對聯的題目,也對聯的中心,可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1.字數多少。對聯因字數多少,分為短聯、中聯和長聯。
短聯,為字數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斷句的對聯,如“山有色,水無聲”、“夏雨、春風”。最短的對聯,只有兩個字。
中聯,一般字數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間,如“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氣回春”、“夜半星移驚起一林宿鳥,春深雷動震醒九淵潛龍”。
長聯,一般是指全聯超過四十字的對聯。最長的對聯,云南昆明滇池大觀樓的長聯,堪稱"古今天下第一聯”,為清朝孫髯翁所作,共一百八十個字。
2.內容體裁。有敘事聯、狀景聯、抒情聯、曉理聯、評論聯。
3.聯語出處。有集句聯、集字聯、摘句聯、創作聯、拆字聯。
4.寫作方法。有正對、反對、串對。
5.應用范圍。有春聯、門聯、裝飾聯、交際聯、婚慶聯、開業聯、喪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