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也叫對聯,對子,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個,大門口紅對聯一貼,立馬喜慶祥和的氣氛就有了,年味的到來,始于春聯。
對聯的形式多種多樣,字數長短不一,有文采飛揚的大長聯,也有短小精悍的短聯,但是都要求對仗工整、平仄相協,韻律飽滿,用盡可能少的文字來描述對新年美好的愿望,這也是燦爛中華文化的一種別樣特色,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光大。
兒時貼春聯的情景
那我就帶大家來簡單了解一下春聯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義。
春聯的來歷:
還記得小時候背過的一首詩嗎?“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沒錯,春聯在起源之初被稱作“桃符”,而不是春聯,這只是后來人演變出來的名字。
桃符刻字
相傳在很早的遠古時期,人們就有貼桃符的習慣,那時候文明還沒有開化,人們對自然界的認知還是蒙昧不清,所以采用這樣方式來驅邪避魔。相信在農村長大的人都聽過一個有關“年獸”的傳說,
年獸
據說這個怪獸極其兇狠殘暴,經常出來禍害人間,百姓疾苦不安,可是又無可奈何,后來從天上來了兩位老神仙,用桃樹枝趕走了兇獸,接著百姓們就把老神仙的名字刻在桃木上,每年春節前后就掛在自家門前,妖魔鬼怪果然從此不敢再來了。就這樣掛桃符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后來,桃符是如何演變成春聯的呢?這還得歸功于兩位歷史上的大人物,第一位是五代十國時期后蜀國的君王孟昶,
后蜀孟昶
他讓張遜在桃木上題詞,一開始不滿意,經過一番修改寫成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誕生了。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草根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
在那時候紙張已經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被廣泛使用,所以桃木就被替換成了紅紙。剛好因為朱元璋姓朱,代表紅色,所以下令要求家家戶戶貼紅對聯,從此以后春聯就成了中國人過年的必需品,一直流傳到現在。
現代版春聯
總結一下春聯的意義:
首先形式上,春聯是紅紙書寫,還加上各種修邊紋飾,在萬物凋敝的大冬天,貼一副紅色的春聯在門口,增加了紅火的氣氛和喜慶之感。在現在這樣一個被高樓大廈圍困的世界里,春聯是最能勾起人們對春節美好想象的東西。
農村貼春聯
同時,春聯也有美好祝愿的意義,比如對老人的祝?!疤煸鰵q月人增壽”,對晚輩的期望“前程似錦踏浪來”等等,借助春聯人們表達了自己新年的愿景,也抒發了美好的情感。還有就是借助春聯驅兇辟邪的作用,希望來年順順利利,能夠趕走生活中的災劫磨難,寄托了人們對未來一年的希望!
你還知道春聯的哪些傳說,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