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高清一级a毛片_亚洲精品播放.亚洲精品播放_报告夫人漫画全集阅读下拉式_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免费1_国产精品久久国产无码

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學習 > 學堂知識 > 正文

對聯-[聯理爭鳴]關于對聯的格律問題(廣東/陳平)

作者:句子 來源:句子 日期:2023/8/14 3:32:23 人氣:5 加入收藏 標簽:對聯 平仄 法定 格律

[聯理爭鳴]關于對聯的格律問題(廣東 陳平)

原創 聯都 聯都網站 2022-09-12 23:55 發表于云南

【作者簡介】陳平,廣東梅州人,

筆名三白,自號三白山翁。作家、職業畫家。自幼喜愛古典文學,尤喜詩聯、通音律。曾受聘中國楹聯學會任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華南分院院長;現任林風眠畫院院長、梅州市楹聯學會會長。有專著《陳平國畫集》、《陳平詩文集》、《楹聯文化小識》、《中國古典詩詞名句集韻》、《尋夢牡丹亭·散文隨筆集》、《黃遵憲詩詞楹聯賞析》;主編《中國楹聯集成·梅州卷》、《中國客家對聯大典·三卷》、《梅州歷代名聯輯注·兩卷》、《客天下楹聯集錦》、《中國客家姓氏祠堂楹聯上、下卷》等著作問世。

本文原載2010年1月23日《人民日報·大地》(2010年全國散文一等獎并入選人民日報2010年散文精選本《智慧不會衰老》,由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出版。

關于對聯的格律問題

陳 平

應該說,詩有詩律,詞有詞譜,曲有曲牌,對聯也有聯律。但嚴格來說,這些詩律、詞譜、曲牌和聯律,并無象古代科舉的“帖試詩”一樣,是由官方審定、公布的,如《佩文詩韻》一樣的“法定”的韻書。依照這樣推論,所有的詩律、詞譜、曲牌、聯律等都不是“法定”的“標準”了。只有象戈載的《詞林正韻》一樣,是民間大家公認的一種“約定俗成”的韻書,作者自覺去執行罷了。

“詩律”是作詩的法則,從近體詩看來,大體上以調諧整首詩中的平仄為主要法則,是歷代詩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完善,并加以規范。律詩的格律,到了杜甫手中才“晚節漸于詩律細”。達到完美的地步,得到絕大多數作者的認可,并固定、流行下來的,并非官方公布“法定”的。對聯“脫胎”于律詩。那么有無“聯律”呢?我看過很多古今聯書,從古今著名到當代聯家們不斷地總結和研究發現,準確地說:法定的還沒有。

作詩、填詞、譜曲、撰聯,與寫文章有些不同,都須講究平仄音韻。例如,生產一種產品,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法定”標準。如果沒有“標準,怎么評判這些“產品”的好壞?這正是今天大家最急需討論的問題。現在,有很多詩聯愛好者提出:現在統一規范漢語,寫古體詩、撰聯,是否可以用以中原音韻(即普通話)的新四聲,代替以傳統近體詩韻的古四聲作近體詩和入聯?這已經成為詩聯學界的熱門話題,尤其是近年由國家語言委,委托由中華詩詞學會主編的一部《中華通韻》公布以后,爭議極大。《中華通韻》取消了古四聲的“入”聲,造成了作詩撰聯的混亂,不利于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筆者雖為一個“半瓶醋”都不夠的音律愛好者,曾與幾位資深的語言學的老教授、學者交流,談及此事,大家一致認為:一個成熟了的幾千年的優秀傳統音律,就這么輕率地改革掉,是行不通的。

所以筆者認為:為更好地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音韻的統一和改革,勢在必行!因此,現在作詩、填詞、譜曲、撰聯,都必須由官方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詩律、詞譜、曲牌和聯律。這些各種“律”,就是“法律”大家就必須依律執行。但要制訂這些“律”,首先還必須先有一個“法定”

的《韻書》。這種韻書,則是制訂這些“律”

的依據。就如《切韻》、《廣韻》、《佩文詩韻》一樣,士子科舉作“帖試詩”時,就必須遵守這些“法律”。

為此,國家語言委有責任,盡快編訂一部官方“法定”的、切實可行的韻書。但修訂韻書不能以個別學會、協會之類非官方的機構為主審定。應以國家語言委出面,邀請全國真正的語言學專家學者,尤其是全國七大方言區聲律學者。還要邀請臺灣、香港、澳門幾個特區的專家們,因為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傳承,并不比大陸差。建議還要邀請海外華人聚居的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國華人聚居地的漢學家們,至少召開幾次會議,進行充分討論,共商大計。擬訂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進行修訂。然后擬出一個“試行本”,試行一段時間后,再行修訂,最后由國家語言委發布,才具權威性。就連古代的韻書都有“欽定”的,如今建國70多年了,連一部“法定”的韻書都沒有,談何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

古人作詩填詞撰聯用韻,是相當認真的。尤其是編寫韻書,更為嚴謹。古詩詞講究押韻,但早期沒有韻書。從三國魏音韻學家李登曾編《聲類》十卷,到晉代呂靜編《韻集》六卷;南北朝,隨詩歌創作發展,人們對詩歌音律越重視。針對南齊的“永明體”,時人提出“四聲八病”,為格律詩的形成打下深厚基礎。當時因規范詩韻之需,韻書編寫成為時尚,著名的有周颙《四聲切韻》、沈約《四聲韻補》等?!端鍟そ浖尽份d,六朝編撰韻書竟有27種!隋朝音韻學家陸法言、顏之推、薛道衡等根據前人韻書六種,編定《切韻》五卷,為后代韻書基準,影響很大。唐宋詩人用韻及編寫韻書,都以《切韻》為藍本。北宋初陳彭年等奉旨編訂《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丁度、劉淑等增訂《廣韻》而成的《集韻》,也以《切韻》為根據編修。而《廣韻》和《集韻》則完整流傳至今?!稄V韻》、《集韻》分206個韻部,都按平、上、去、入四聲編排。

13世金人王文郁刊行一部韻書,取名《平水新刊韻略》。公元1252年,平水人劉淵刊行了《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比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韻略》,僅在上聲“拯”韻并入“迥”韻稍有差別。由于上述兩書均與“平水”有關,故稱為“平水韻”。平水韻比《集韻》減少了100個韻部,使用起來更方便,以后便代替《集韻》而通行。后來王、劉的兩韻書都已失傳,但“平水韻”仍保存在清初編的《佩文詩韻》中,該書成為士子科考作試帖詩必備官方韻書。《佩文詩韻》的韻部即“平水韻”的106韻部,分平、上、去、入四聲。

古代至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文化人樂此不疲地創作,寫出了多少千古流芳的名篇。但卻很少有人去研究對聯理論,倒是文革結束,直至改革開放后,對聯理論研究才興旺起來。1984年中國楹聯學會成立,當時創辦中國楹聯學會的馬蕭蕭、常江、顧平旦、白化文、谷向陽、郭華榮、曾保泉等,才開始對中國楹聯理論深入探討,貢獻都很大的,每人都有楹聯理論專著。后來,全國也有不少楹聯家加入這一行列,如龔聯壽、余德泉、季世昌等等。香港的文學家粱羽生先生一邊在寫武俠小說,一邊為《大公報》寫《聯趣》專欄,一邊研究對聯。余德泉先生還專門研究了古詩的“馬蹄韻”,提出“馬蹄韻”即是對聯的“聯律”之說。

前些年,中國楹聯學會亦總結了各家的理論,編訂了一個《聯律通則》,供全國楹聯作者使用。但“馬蹄韻”和《聯律通則》,最后并未得到海內外楹聯界的普遍承認,未能普及。所以,我認為,《聯律通則》也好,“馬蹄韻”也罷,還有其它的什么規則,既然沒有官方的“法定的發布”,便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聯律》(法律)來執行。也只能如戈載的《詞林正韻》一樣,作為楹聯寫作的“約定俗成”的規則。也就是說:如果有如《佩文詩韻》一樣的“法定”韻書,也還須要經過廣大的作者一定時間使用,感覺實用,得到大家的承認,才能廣泛流傳。因為目前還沒有一部官方編訂、大家必守“法定”的《聲律韻書》和詩詞楹聯格律。寫格律詩、撰寫對聯的平仄聲律,都是依據清代康熙四十三年間編輯成書的《佩文詩韻》;填詞則依據清朝吳江人戈載的《詞林正韻》。在傳統國學盛行的今天,尚無“法定”的官方韻書以前,《佩文詩韻》和戈載的《詞林正韻》,至今仍為廣大古詩、近體詩作者普遍承認的。所以,今人寫近體詩、撰聯還是依據《佩文詩韻》,并參考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一百零六韻常用字表”進行創作。

對聯這種體裁,已經從詩歌分離出來一千多年,經過古今許多作者的創作研究,并共同遵守某種寫法。形成了一種共識并共同遵守,約定俗成。客觀上說,“詩律”便成了“聯律”。即短聯按照“詩律”的作法,取其排偶和諧的法則;長聯格律則以詞曲和賦的格式,采取平仄交替對立的原則,體現了長聯的對稱關系進行。為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嚴格對待音律。在“法定”的“聯律”還未制訂出來之前,大家必須先遵守古今大部分聯家“約定俗成”的撰聯規則,即是下面的幾條。

對聯的格律

1、近體詩和駢體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漢文的韻文體裁。漢文的韻文是很講究聲調和諧的。調諧聲調的基本方式是劃分平仄聲,并在對句中用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五言和七言律詩的句式格律,便是寫作對聯的基本句式格律。句中平仄問題:一句之中,一定要平仄相同,應按照律詩的格式,每兩到三個平聲(或仄聲)字之后,必須換用兩到三個仄聲(或平聲)字。

2、作詩、撰聯必須嚴格采用《佩文詩韻》(平水韻)的古四聲為準,更不能古、新四聲混用。對聯的尾字,一定要平仄分明,上聯仄下聯平。這條是鐵律,不能改變。

3、短聯的“格律”,一定要按律詩的“詩律”創作。即除了開頭和結尾之外,兩到三個字一換平仄。長聯的尾字(句腳),可參考馬蹄韻。上下聯相對的字,一定要盡量達到平仄相對。至于詩律“馬蹄韻”,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也“束縛”了楹聯的創作和發展。正如已故著名學者白化文先生說的,對于“馬蹄韻”,我也只是個初學的初學者。對聯作者們如有興趣,盡可找余德泉先生的《對聯譜》和《對聯通》研究研究。

4、字數少的短聯,(尤其是五言以下的),越要依據詩律,講究平仄聲律。詩律中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格律詩的“寬限”,但絕對不可濫用。這一條也就是說:五字聯中一三完全不論,就會變成四仄一孤平。那么,所撰之聯肯定是不行的。

5、我還認為這一條最重要。即詩聯創作,形式必須服從內容,絕不能以形式(即先追求要符合平仄格式)影響立意。這方面,我特別贊成香港著名文學家梁羽生說的,曹雪芹也借《紅樓夢》中第四十八回黛玉之口論詩時說:“若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又說“立意要緊。若是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不要以詞害意”。曹雪芹這里說的是論詩,但對寫對聯也有用。

一副好的對聯,能流傳千古。清代、民國以前,文人們撰寫對聯,不要說讀文科的,就連讀理科的,搞數學、化學的、自然科學的,基本上都能寫得很好。他們創作的詩詞對聯,是特別講究“工”的。原因是對聯作者大都是從科考“進仕”的官員,或者是未“入仕”的秀才、舉人、進士;就連最底層的鄉間私塾的先生,都懂得平仄音韻。因為他們從小就在私塾學堂中學習對對子,所以,有了這些語文聲律基礎,才能寫好詩詞、對聯。民國以前出版的聯書,選聯都很嚴格,幾乎沒有不工的,也都編選得很認真。

【說明】本人對于中國楹聯學會制訂的《聯律通則》原來極力推廣。2009年,在孟繁錦任會長時,便一次從劉太品先生處購買了200多本,學會會員人手一冊,但在多年使用中感到很不實用。為此,近年來寫作短聯對聯仍使用詩律,更優于《聯律通則》,特此說明。

本文網址:http://www.huashan-ceramics.com/xuetangzhishi/117935.html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