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高清一级a毛片_亚洲精品播放.亚洲精品播放_报告夫人漫画全集阅读下拉式_最近更新中文字幕免费1_国产精品久久国产无码

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學習 > 學堂知識 > 正文

對聯-【竹韻格律學堂】第二百一十九課‖第十五講 對聯的書寫與張貼

作者:句子 來源:句子 日期:2023/8/14 6:20:15 人氣:8 加入收藏 標簽:對聯 標點 書寫 習慣 一般 上下

主講/ 邊義老師

遼陽邊義

第十五講 對聯的書寫與張貼

對聯是很好的裝飾品。必須聯語、書法、載體工藝很好結合,三美齊備,才能很好發揮其裝飾作用。

一 書   寫

1.字體

書寫對聯的字體,根據對聯內容和應用場合而定。莊重肅穆的,一般用正楷。典雅的,可用篆隸。其它多用行楷、行草。草書宜少用。正文、橫披的字體應當統一。正文用正楷或篆隸書寫的,題款可用行草,不求統一。

2.款式

橫披,橫書,過去習慣是由右向左寫,現在由左向右寫的日益增多。

對聯正文,豎宜書,一般由右向左寫。題款文字寫在正文以外的適當位置。下邊幾種格式供參考。

(1)單行款 一般書寫在下聯左側。有的只寫書者姓名,有的加上年月,占一行,如圖(一)。

(2)雙行款 最常見的是,一款書于上聯右側,另一款書于下聯左例。兩款位置通常是右高左低。上款是稱謂或年月,如圖(二)、(三)。偶有上款書于上聯左側,或雙款均落于下聯左側的。

(3)三行款 有上聯左右書一款,下聯左側書一款,如圖(四);有上聯書上款,下聯左右作款的,如圖(五)。三行落款高低無定規,可齊平,可遞降,原則是上款稱謂最高,自署名款最低。

(4)四行款 即上下聯左右各有書款,一般多為較長的題款,如圖(六)。

(5)下部款 一般是題款稍長,上下款均書于聯文的下部,如圖(七)。

對聯正文一般是上下聯各一行寫完。有時一行寫不完,需要寫兩行、多行,就要計劃文字。不宜數行并齊,而是末行較短,留下空白以作題款。上聯文字由右向左,下聯文字由左向右,排列成立刀形,稱為龍門對。

3.題款用語

(1)稱謂

對長輩,除一般親屬稱呼以外,可稱“老”、“老前輩”、“老先生”、“先生”、“前輩”。對老師,可稱“師”、“尊師”、“恩師”、“夫子”,或在其后再加“函丈”。

對飽學之士或者專家,可稱“方家”、“大家”、“法家”。有頭街、職稱的,可稱“局座”、“教授”等。

對一般人包括有身份的人,男的可稱“先生”、“閣下”,女的可稱“女士”、“小姐”。對知識女性可稱“女史”,也可稱“先生”。

對平輩,朋友可稱“君”、“兄”、“仁兄”、“賢兄”、“足下”;對同學,可稱“同學”、“同窗”、“學兄”、“學長”等;對同鄉,可稱“鄉兄”、“邑兄”、“梓兄”等,或在前再加“賢”字。

對學生,可稱“弟”、“賢弟”、“賢棣”、“賢契”、“仁棣”、“君”等。

長輩如有字號,不可直書其名,而應稱其字或號。

(2)標聯語

題贈聯,意在請人指教的,可寫“正之”、“政之”、“指正”、“雅正”、“教正”、“賜正”、“請正”、“雅教”等;意在請人觀覽的,可寫“清鑒”、“雅鑒”、“清玩”、“雅賞”等;意在表明應命而作的,可寫“屬(囑)”、“屬書”、“雅屬”等。

婚聯,可寫“大喜”、“燕喜”、“新婚”、“花燭之喜”等。女家可寫“于歸”、“出閣”。

賀新居,奠基時可寫“奠基”、“奠居”;落成時可寫“落成”、“華居落成”、“大廈落成”;遷居時可寫“喬遷”、“喬遷志喜”等。

壽聯,男女壽均可寫“華誕”、“壽誕”、“壽辰”、”晉壽“、“初度”、“×旬華誕”、“×秩榮慶”等。女壽還可稱“帨誕”、“帨辰”。

春聯,一般不寫標聯語。如果為了突出題贈性質,也可寫“春禧”、“年禧”、“新禧”、“春?!钡?。

稱謂和標聯語構成對聯的上款。如果直接送給某人,只寫某人即可,如“□□七十華誕”。如果是因某人的關系而寫,送給他的長輩、晚輩或別的人,則二者都要稱呼到,如“□□仁兄令郎(□□)結婚志喜”。

(3)署名

凡寫標聯語的對聯和自題聯,下款都要署名。在長者面前,名前可加署“愚晚”、“后學”等自謙性詞語。

(4)年月

紀年可用干支、生肖、公元。四季三個月都分孟(初)、仲(中)、季(晚、暮),如農歷四月可稱“孟夏”。農歷每月都有別稱,不一一列舉。

4.鈐印

書寫對聯,最后要有鈐印。鈐印,是對聯作品整體藝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不容忽視。劉一聞《怎樣寫對聯》中說:鮮紅的印章固然能起到標志性的裝飾效果,而它的真正意義卻在于有效地平衡章法。一副對聯需鈐幾方印章為宜,要視章法需要而定。印章有大小,一般上小下大、上輕下重,與繪畫中點苔遠小近大、內緊外松有些相似,以得宜為要。閑章內容要典雅些,不能老是“江山多嬌”、“墨戲”之類。閑章主要是起“醒一醒”的作用,補通篇之不足,因此使用時要恰到好處,不要給人有蛇足之嫌。

二 標   點

1.對聯書寫的標點

對聯書寫是否應該加標點?這日益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需要討論,需要解決。

從有對聯以來,對聯無論短長,書寫時一概不加標點,已成定式,已成習慣。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時代社會的發展,習慣可以逐漸起變化,有的加入新內容,有的終于衰亡。像過去的書籍,習慣是不加標點,不分段落,近一百年中,已大起變化,標點分段成了習慣,不標點分段,反而大家不習慣了。

為了對聯接近和深入群眾,為了更多的人易于讀懂文字,能欣賞對聯,能掌握和利用對聯,書寫對聯時,應區別情況,使用或不使用標點。

短聯,不使用標點。遵照傳統習慣,以求幅面的簡明,更有利于表現書法藝術。

中聯,使用或不使用標點。主要看閱讀的難易,聯文長的程度。標點可用可不用時,就不用。

長聯,全聯八九十字以上,應當用標點。如不用標點,就是飽學之士,讀起來也費力,有時不免顧此失彼,一般人誰有那份耐心去捉摸。不加標點,無異下決心不讓群眾讀,只起一個表面的裝飾作用。如果不用標點,就應配發宣傳材料,在材料中將此長聯加上標點。

書寫對聯,標點的寫法,可由書法家去實踐。記在字的右側下,不占字的位置、或者占半個一個字位置?;蛟谟每崭翊鏄它c。在實踐中,會總結出妥善的辦法來,既不影響幅面的美觀,又便于群眾念讀聯語。

2.對聯在書籍中的標點

對聯在書籍中,現在一般使用標點。半聯一句的短聯雙行并列時,有的不加標點,但是單行連排時,一般仍非用標點不可。對聯在書籍中,已不是用不用標點的問題,而是如何使用標點?,F在爭論的問題集中為兩個:

(1)一句聯,上聯末用逗號或分號?(問號、嘆號根據語態可用于任何地方,不在討論之列。)

比較常見的是用逗號。上下聯如果單行接排,中間用逗號,不足以顯示對聯的特點,會被人誤認為引用的兩句或一句話。況且上下聯的兩句話,各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一句聯上聯未,似以用分號為宜。

(2)中長聯,文中已經用了分號、句號,上聯末該用什么標點?

一種主張仍然用分號,這樣可以更好顯示對聯的特點和上下聯對立統一的關系;缺點是分號管不了文中的句號,混同于文中的分號。上下聯接排時更要亂套。

一種主張用句號。當然,上聯末的句號,將混同于文中的句號,但滿足了上聯段落性特點的要求,避免了使用分號所產生的矛盾。一個缺點是上下聯并列排列時,又沒有很好滿足對聯并列性、連貫性特點的要求。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大。中長聯,文中已經用了分號、句號,上聯末似以用句號為宜。

中長聯,中間老是逗號,一逗到底,看不清條理層次,不可取??删淇啥簳r用逗號,少用句號,倒是習慣樂于接受。

新詩分行書寫、接連書寫或排列時,分行處用斜線“/”隔開。這個方式可以引進,用于對聯的單行連寫或接排。它可以作為對聯分行并列的標志,并代替上聯尾的標點。在上聯末尾處,讓視覺和心理有個較大的停頓,準備迎接下聯。特別是中長聯文中已用了句號的情況下,它是區分上下聯的明顯界線,既保持了上聯的段落性,又保持了全聯的連貫性。用于短聯,可以增加美感,讓人聯想到分行排列的詩歌。對聯本來就是詩中之詩,像詩一樣用“/”有何不可?

至于特意制作的歧義對聯,文中當然不用標點。幾種句讀,饒有趣味。一用標點,就成為一個確定的意思,興味索然。

三 張   貼

對聯的張貼,千百年來,就是右邊上聯,左邊下聯。左右以人面對門時左右手為準,而不以門自身的左右為準。它合乎漢字豎行書寫,由右至左的習慣。

對聯上下聯的標志,一般就是看兩個聯腳的字。是平聲的,即是下聯,是仄聲的,即是上聯。如對聯書寫格式舉例,圖(一)“下”仄聲,上聯;“今”平聲,下聯。對聯的張貼法,就跟書寫格式所舉各例一樣。這樣,小學生一般也不會貼錯。

造成目前對聯張貼混亂的原因有三:①對聯本身不規范,兩聯腳都平、都仄,或上平下仄;②對聯合乎規范,但人們不辨平仄,分不清上下聯;③對聯合乎規范,由于橫披不少是從左向右寫,有的人牽就橫披,對聯也就由左向右貼,將上聯貼于左邊,下聯貼在右邊了。

對聯上左下右,違反傳統習慣。對聯既是豎寫,應當保持豎寫由右至左的傳統習慣。豎排的書,即使封面書名橫排,書的正文也以從右至左為常例。如果因為橫披是從左向右寫,對聯也就以左為上、右為下,勢必造成混亂。影響所及,沒有橫披的,也可以左上右下。你能批評他不對嗎?他會有種種借口。

橫披與聯文相比,正文是主要的。許多對聯沒有橫披。看對聯,人們習慣看正文??吹阶笊嫌蚁碌膶β摚吹接衣撃_平、左聯腳仄的對聯,心里先就有幾分不順、不快,然后再追尋橫披,見橫披是從左向右寫的,才能消除已產生的不順、不快,這畢竟給人增添了一點負擔或困惑,怎能及一律右上左下的輕快。

所以,盡管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本書對于對聯的張貼,仍然贊同右上左下的傳統貼法。

2022.05.31 舞蝶制作

本文網址:http://www.huashan-ceramics.com/xuetangzhishi/118069.html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