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滲透的文字、文學、文化的精髓細品之下令人振奮,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感受那些無盡的內涵和深邃,應該是我們廣大中小學師生的“必修課”,了解,感悟,學習,傳承,讓中華文化的根脈在一代一代的延傳中更加茁壯燦爛,是我們的一項基本使命。即日起,平臺逐步推送一些精彩的“文化故事”,部分故事可能沒有史料驗證,但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妙之處,卻值得我們細細品讀。在趣味濃厚的氛圍中,我們一起學漢語——
蘇東坡的對聯故事
蘇東坡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他少年時就博覽群書,才智過人,常常受人夸獎。好話聽多了,漸生傲氣。一天,他乘興在自家門前寫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瞧這口氣,真有“天下第一”的樣子。過往行人看了,有的夸這家出了能人,也有人搖搖頭,覺得蘇東坡??诳涞锰罅?。有一天,一位白發老者登門拜訪,見了蘇東坡,老人說:“聽說蘇才子學問蓋世無雙,我特來請教。”蘇東坡見這么大歲數的人都找自己問問題,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為老者讓了座,問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難?”老人沒有說話,笑吟吟捧過一本書來。蘇東坡接過書后,翻開第一頁,頭一行就讀不下去了,為什么呢?有兩個字不認識。越往下看,不認識的字越多。立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沁出了很多汗。老人說:“怎么,這些字連蘇才子也不認識呀?”說完笑吟吟地走了。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把那副門聯改成了這樣: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后來,他果然成了中國的大文豪。
蘇東坡乘船出川,赴京趕考,因風急浪大延誤了時辰,主考官自然不準入場應試。蘇東坡訴說了延誤時辰的原因,請求主考官破例。主考官覺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有心網開一面,但又覺得不可輕易放過,便出一上聯為難于他:
一葉孤舟,載著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上聯嵌進數字一至十,對應難度甚大。蘇東坡才華橫溢,稍一思索便對出了下聯: 十年寒窗,進過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欲,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誓一定要進。
上聯以順序嵌數,下聯以倒序嵌數,不落槽臼,對得工巧,主考官其為滿意,準予他入場應試。
一次,蘇軾與弟蘇轍去見佛印。三人結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
蘇軾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
蘇轍聽了,對兄長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就是——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與蘇軾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好在對仗更加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