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智通寺
智通寺
(紅樓夢場景陳設系列八)
《石頭記》所寫寺廟很多,第二回中有賈雨村偶至郭外所見的“智通寺”,我們作為讀者,或許隨便就讀過了,但作者安排這個情節,卻非閑來之筆。
此處所寫郭外村野風光,系與后面冷子興所說榮國府繁華氣象作對比。僅有此作用嗎?應該不全是。脂硯齋在此批曰:“誰為智者?又誰能通?一嘆?!敝峭ㄋ抡?,是謂惟智者能通此書之義也。
前已述及,寺和廟都是上層建筑、國家政權的代名詞,“葫蘆廟”如此,這“智通寺”也不例外。
一、智通寺寓意
智通寺,在郭外的山環水旋、茂林深竹之處,比喻的是大明江山如畫,隱喻朝廷的當政者已然身處事外,朝政荒廢、不理世務。門巷傾頹,墻垣朽敗,形容朝庭已腐朽不堪、岌岌可危。廟堂里的人呢,既聾且昏,齒落舌鈍,答非所問,說明執政者已昏庸至極,已到了無法處理政事的地步。
了解歷史的人大體上都知道,明朝末年,朝庭成立了東廠、西廠,東廠主要由宦官管理,西廠主要由權傾朝野的太師、丞相等管理。兩個機構為肅清異已,斗得死去活來,多少朝庭大員的命,在東廠、西廠的眼里,就如草芥。朝上的君主,似乎僅聽這兩個班派的一面之詞,是對是錯從來都不曾細細追究,也就是到了既聾且昏、齒落舌鈍、答非所問的昏庸境地。
明末,面臨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的內憂和清軍叩關的外患,朝廷雖然極力安內攮外,但做法上卻有些昏腐。崇禎自己,本來性格上就有諸多缺點,又不太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剛愎自用的結果便是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有些大臣如周延儒,在這種生死存亡之時,竟然還假傳捷報以博取功名利祿。
崇禎殉國后,南明先后建立的政權,執政者也沒起到任何力挽狂瀾的作用,大臣們忙于內斗,政權與政權之間樂于互相攻伐,無異于自殺自滅的行為。最后僅支持十八年江南大地便落入滿清之手。此時的朝廷,和這智通寺有什么區別,執政者和智通寺的老僧也沒什么兩樣。通過多年折騰,有一部分人暴富,而執政者和老百姓都窮得只能食粥(紅樓事物編號59)喝稀,哪還有力氣打仗。
再拿雍正時期來講,雖然雍正是比較勤政的君王之一,但他也有不少的毛病,剛愎自用是其一,懷疑心重也是其一。起初他還能信任一些人,到最后他把這些人統統都收拾了,自己也就成了孤家寡人,而敵人卻樹了一大堆。也就再也沒有人為其效勞,莫說是上朝諫言了。
走入這廟宇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賈雨村。這直接暗示了下一步賈雨村起復,所效力的朝廷就如這智通寺一樣。非智者是不可能在這里開悟并從里面走出來的。
二、對聯寓意
最有意思的是門口的一副對聯(紅樓事物編號58):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對聯雖然是大俗話,但也正是應了當時的局面。
前面作者已寫,明末、南明的官員都有貪酷之弊。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道理,在那段時間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各個利益集團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戰,從來沒有站在國家的角度思考,朱聿鍵時,在需要抵御清軍進攻的關鍵時刻,明明有兵有錢,但竟無一兵可派、一文可支,軍隊和錢財均掌握在鄭氏這群大海盜頭子手中。黃道周將軍是帶著一百道空的委任狀上陣迎敵的,結果不用想也知道。
在雍正時期,抄家似乎是雍正帝的樂趣,幾乎好些大臣都被他派人抄過,比如曹家就是被隋赫德抄的,結果沒過多久,雍正又派年羹堯把隋赫德抄了,最后又把年羹堯抄了。如此循環,臣子們根本搞不清楚,明天是不是也會輪到自己。所以這副對聯,是當時局勢的反映,也是給世人提個醒,同時也是告訴讀者,寧、榮二府在風光榮耀的背后,就是做不到兩袖清風、知足常樂,等到無路可走時,也就是“昏慘慘燈將盡”“忽喇喇大廈傾”之時。不能審時度勢,盡早退步抽身,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因果循環。
反腐在哪朝哪代都是個艱難的課題,現代社會,在法治體系下,到處都是禁區,對聯的兩句話,也送給當今的世人,不是自己的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按照作者的寫作方法,《石頭記》中的每一個情節,都不是空穴來風,其后當有一處會與之相照應。此處脂硯齋批曰:【J209甲夾批:先為寧、榮諸人當頭一喝,卻是為余一喝。】這一副對聯,既是為寧榮二府當頭一棒,也是為賈雨村量身定做。當賈雨村事業中興時,其走進的是智通寺,寺是僧人活著時的活動場所;當他慘敗時,其走進的應該是塔,因為塔是僧人最終的歸宿,清朝發配邊疆的最常去處,就是東北的寧古塔。
(水木森二○一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榆林智通寺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