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3.7門源融媒體中心
FM93.7門源融媒體中心
楹聯里的廉政思想
廉政之聲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往往寄寓了書寫或張貼對聯者的期望。對聯是文人士大夫表達情操和訴求的一種獨特方式,加之或是出于自身價值取向,在一些對聯中慢慢形成了不可忽視的廉政文化,默默滋養并影響著千百年來的官場生態。
廉政對聯常常表達為官者清廉的高潔志向。清代嚴保庸任登州知府時曾撰一聯:“愿他十邑諸公,清風扇野;容我一年四季,明月鋤花?!碑敃r登州下轄一州九縣稱為“十邑”,全聯以清風明月喻品行清廉,上聯勸誡下屬,下聯自勉自警,表達了堅守清廉的為官志向。明代繆思啟任玉田知縣時在縣衙大堂屏風題聯:“位列冠裳,當無玷冠裳,貪酷則玷;官為父母,必如真父母,節愛則真。”他把貪污和嚴酷看作是玷污官衣的行為,表達了清廉愛民的志向。不僅為官者如此,選官者也常以聯明志。明代吏部尚書王恕在吏部大堂懸掛自題聯:“任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仕于外者,能苞苴入都為羞?!睂υ诔癁楣俸驮谕鉃楣俣继岢隽嗣鞔_的要求,其核心就是“清廉”二字,可見,“清廉”是當時朝廷對官員評價和選任的重要標準。
不同于文章詩詞和文學性較高的書房對聯,廉政對聯通俗易懂接地氣,朗朗上口好傳播,更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明代南安知府張津在浙江海寧譙樓曾題聯:“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清代江南總督張伯行據此改寫:“寬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闭Z言猶如白話,以“取一文”作為是否為官清廉、為人清白的標尺。后來,清代余云煥任四川知縣時也撰寫一聯:“不要百姓半文錢,原非異事;但問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他認為做官不拿錢是應該的,進一步把清廉作為為官應有的常態來強調,自然容易得到百姓的共鳴。
不少廉政對聯為增強說服力,往往采取褒揚典型、追崇清官的方式來警醒當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明代蘇州知府況鐘在任十三年,為官清廉、敢于任事,清理積案、除暴安良,深受蘇州老百姓愛戴。他去世后,后人墓邊筑亭紀念,名為清風亭,亭上刻有對聯:“一肩行李,試問封建官場有幾?兩袖清風,且看蘇州太守如何?”上下兩聯以疑問句式、對比手法褒獎歌頌了況鐘為官清廉、勤政為民的事跡,況鐘也成為無數官員學習追思的榜樣。
聯語話廉,既契合了老百姓對清官和廉政的渴望,也是不少官吏志士宣情明志的需要;既有強烈的個人獨創性,也有自警他律的約束性。歐陽修在《廉恥論》中認為,公正清廉是“士君子之大節”,把清廉視作官員最重要的政治品德。所謂“公生明,廉生威”,官員們敢于撰寫并懸掛廉政對聯,一方面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慎初慎微,另一方面也會引導大家公開監督,警告那些不軌之徒望而卻步,不僅能夠樹立良好的口碑形象,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約束功效,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