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專題復習》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對聯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對聯的興趣。
2.引導學生感知對聯的形式美、內涵美,并從中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
教學重點:感知對聯的形式美、內涵美。
教學難點:學習欣賞對聯
教學設想:
對聯的復習擬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著重介紹對聯的相關知識,然后以分組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感知對聯的形式美、內涵美,加強學生對對聯的積累。第二課時則重點介紹對聯的寫作技巧及中考題目中的考查形式,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本節為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在后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睂﹂T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眴T外聽罷,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為:“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解縉的才氣令人佩服,對聯的魅力確實無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對聯天地,共同領略對聯的特有魅力吧!
二、對聯的起源
對聯是由古代的桃符發展而來的。遠在周代,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所謂桃符,即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畫像,后來直接是名字,分別畫或寫在兩塊桃木板上,懸掛于左右門,以驅鬼壓邪。這是對聯的萌芽。
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五代時,桃符上的神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聯語?!睹┩た驮挕贰ⅰ端问肥袷兰摇肪d:蜀后主孟昶曾寫了一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對子,這是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
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就是當時盛況的真實寫照。一直到明代,人們才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
三、對聯的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則要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四、走進對聯,感受對聯的魅力
(這一環節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共有四關。競賽前先跟學生說明比賽規則:全班分成四組,由小組長選擇題目,再由組里的人共同解答。)
1、從課文段落中找出對聯
這一關20分,提供四篇課文,由小組長選題,找出一聯就可得10分,兩聯或兩聯以上得20分。
2、根據對聯猜人物
這一關20分,提供四組題目,每組兩副對聯,由小組長選題,答對一題得10分,兩題得20分。
3、根據對聯猜行業
這一關20分,提供四組題目,每組兩副對聯,由小組長選題,答對一題得10分,兩題得20分。
4、搶答題:由小組長搶答題權,可以由組內其他人作答,每道題答對加10分,答錯則要倒扣10分。
五、課堂小結:
對聯,是一朵小花,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一朵精致的小花;對聯,是一條小溪,是我國古老文化長河中一條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律,特有的書法,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種文學形式在世界各國中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國特有的瑰寶。希望同學們了解它,珍視它,更真誠的希望同學們能憑籍自己的努力使之發揚光大。
六、作業
請同學們收集與名勝古跡有關的對聯,并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