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有關史可法的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什么意思頌詠史可法對聯集錦誰知道有一副隱意為“史可法忠,洪承疇反”的對聯是什么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寫一副對聯怎么用對聯描寫蒲松齡,范仲淹,岳飛,史可法,杜甫“數點梅花亡國恨,二朋分明故臣心“這組對聯與何人有關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草歸塞草茵 樹點梅花亡國恨,二分明月故臣心史可法的對聯及墓聯大全
意思是:飄零的點點梅花瓣就像亡國者留下的血淚,前朝遺老的心就像這殘月一樣殘缺。
出自:張爾藎撰寫的對聯。寫的是明朝大忠臣史可法,貼在史可法墓前的七言楹聯。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尸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謚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謚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擴展資料:
史可法志決身殲事跡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只為之一空。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四月十七日,清軍進至距離揚州二十里處下營,次日兵臨城下。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
四月十九日,高杰部提督李本深率領總兵楊承祖等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于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愿歸葬鐘山明太祖孝陵之側。
四二十一日,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帶領部下兵馬投降,隨即奉多鐸之命于二十四日參加攻取揚州。揚州城里只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由于城墻高峻,清軍的攻城大炮還沒有運到,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衛胤文,遭到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一日,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道高歧鳳帶領部下兵馬四千入城,兩人的意思卻是劫持史可法,以揚州城投降清朝。
史可法毅然說道:“這是我殉國的地方,你們打算做什么,如何想要富貴,請你們自便?!崩顥P、高歧鳳見無機可乘,于四月二十二日率領所部并勾結城內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們出城投降恐生內變為理由,聽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
清軍占領揚州以后,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殺揚州百姓。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尸骨堆積如山,史可法遺體難以辨認,不知下落,一年后,其義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將其衣冠葬于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后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史可法殉國后,南明贈謚“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贈史可法謚“忠正”。
史鑒流傳真可法、洪恩未報反成仇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坯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史可法
江北孤城指揚州(史可法守揚州),葬衣冠因為史可法只有衣冠冢,葬在梅嶺
直譯:飄零的點點梅花瓣就像亡國者留下的血淚,前朝遺老的心就像這殘月一樣殘缺。
這聯的激發了無數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此聯的作者是清代詩人張爾藎撰的聯,言簡意賅的內容,使海內外佳賓赫然領略到史可法“吾誓與城為殉”的凜然正氣、颯颯風采。
擴展資料:
史可法的成就:
政治
參見:南明、朱由崧
史可法初期并不贊成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但是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為了顧全大局,延續大明皇統史可法被迫同意四鎮擁立的福王登基稱帝。
軍事
參見:揚州之戰
外交
參見:聯虜平寇
崇禎帝死后,其堂兄在南京建立弘光朝,于是,一時間,中華大地上有三股勢力:清軍、南明朝、農民起義軍。這時候,南明雖然仍占據半壁江山,但是朝中上下人心思變,士氣低下,戰斗力堪憂。于是就有人想起了“借虜平寇”的招數。
吳三桂已經投降清軍,南明方面消息閉塞,對于吳三桂的立場問題一直認識的模糊不清,甚至對于吳三桂帶清軍入關的引狼入室行為認為是一大快事,可以借清軍之力滅“流寇”。于是幾番聯絡之后,南明與清軍建立了聯系。
有鑒于此,清軍在之后的華北地方剿滅農民軍的同時,其政治宣傳往往與“為明復仇”相結合,這就讓一部分華北的明朝遺民分不清真假,南明方面還在為自己想出坐山觀虎斗高招而暗自慶幸,清軍就暴露出真面目,清朝統一中國——不僅平寇,捎帶手把南明一起平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史可法紀念館?百度百科-史可法
不顧頭顱欽氣節;
最宜冰雪賞梅花。
——鐘華一先生題史可法
史鑒流傳真可法;
洪恩未報反成仇。
——洪承疇門生賀洪承疇60歲壽誕撰聯頌詠史可法、嘲諷洪承疇
(明末大臣洪承疇,素以忠節自命,曾新撰一聯,掛在廳堂:“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焙髞?,他在松山兵敗被俘,屈膝降清失節。有人在他那副對聯的末尾,分別加了“矣”、“乎”二字,使對聯成為:“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以此嘲諷洪承疇的投降變節行為。洪承疇六十歲生日時,他的一個門生披麻而來,獻上此副對聯。上聯嵌著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名字,稱贊史可法名垂史冊,足可效法;下聯“成仇”,諧音“承疇”,是直接諷剌洪承疇恩將仇報,降清賣國的可恥行為。洪承疇打開一看,立刻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
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明·黃石齋回絕洪承疇勸降時頌揚史可法、諷斥洪承疇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皆可法,史可法;
父成丑、子成丑,父子同成丑,洪成丑。
——佚名撰頌揚史可法、嘲諷洪承疇
(下聯“成丑”,諧音洪“承疇”。)
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
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黃道周的對子
諧音、嵌字聯。
“終”諧音“忠”,“成仇”諧音“承疇”。上下聯的第一個字和最后三個字連起來就是“史終可法,洪反成仇”。也就是說“史可法忠,洪承疇反”。同時也表明史可法終究是可以學習的,不像洪承疇這樣不能報國反成仇。
注:史可法,大學士領兵部尚書銜,在揚州領導軍民抗清,以身殉國。
注:洪承疇,早期降清官員中職位最高名氣最大的,在松山被俘投降后,崇禎皇帝以為他死了,曾下令為他建昭忠祠。
上聯: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聯:采取鄭板橋回上高樓
上聯: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聯:采取鄭板橋入天臺山
上聯: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聯:優化鄭板橋水上獨行
上聯: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聯:優化鄭板橋水上高山
上聯:運用史可法和左光斗
下聯:采取鄭板橋水上華山
蒲松齡: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范仲淹: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岳飛: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愿,國魂幾時北來
史可法:
數點梅花亡國恨
三分明月故臣心
杜甫:
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以上皆為成聯,非原創。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是河南開封人,是南明時期一位了不起的漢民族英雄,公元1644年明朝政權垮塌,明朝的陪都南京快速反應,建立了弘光政權,但是因為內部黨爭以致上下不團結,建立不到一年即被清軍剿滅,史可法當時是在揚州督師,在揚州百姓的支持下,積極抗清,豫親王多鐸圍城,并勸降史可法,遭到史可法嚴詞拒絕,清軍調來紅衣大炮猛轟揚州城,揚州城被轟塌一角,清軍蜂擁而入,史可法和揚州軍民與清軍展開巷戰,寡不敵眾,被俘,多鐸愛惜史可法忠臣,數次勸降,史可法都沒有答應,隨后被殺害,多鐸這個劊子手為了報復揚州百姓的抵抗,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最后史可法的義子史德威由于無法找到史可法的遺體,逐葬其衣冠于梅花嶺下。在明朝形勢急劇惡化的時候,揚州軍民殊死抗爭,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他們都是保衛祖國,捍衛民族文化的英雄。史公以及揚州全城不屈的百姓將永受后世的拜謁和紀念。
1.兩句分別說的是忠臣:蘇武和史可法
2.“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背鲎詼赝ン薜摹短K武廟》
釋義:云邊看不見飛雁的蹤跡只有胡天的明月可以看得見,(蘇武)從隴上牧羊回來,籠照在塞上烽煙中。
2.“數點梅花亡國恨,二分明月故臣心?!睘榍宕娙藦垹査|撰的聯,是明朝大忠臣揚州史可法衣冠冢前的對聯。
聯里用二分明月指代揚州,也暗指當時的明王朝失掉了半壁河山。也指不是圓月,而是半月,殘月
全聯釋義:殘落的梅花瓣就像亡國者留下的血淚,明朝老臣(史可法)的心也如同殘月一樣。
公去社已屋;
我來梅正花。
——清·彭玉麟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天地有正氣;
園林無俗情。
——江人鏡集句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一代興亡關氣數;
千秋廟貌傍江山。
——謝蘊山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梅花下在衣冠葬;
席帽時知社稷臣。
——佚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數占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心。
——清·張爾藎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生來自有文信國;
死而后己武鄉侯。
——嚴問樵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死含瑤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萬古香。
——佚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騎鶴樓頭,難忘十日;
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郭老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
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賀敬之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明月梅花,拜祁連高冢;
疾風勁草,識板蕩忠臣。
——清·俞樾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
一抔黃土,還留勝國衣冠。
——黃文涵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風雪江天,吊古剩一輪明月;
衣冠邱垅,招魂有萬古梅花。
——歐陽述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讀生前浩氣之歌,廢書而嘆;
結再世孤臣之局,過墓興哀。
——清·蔣士銓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佩鄂國至言,不愛錢,不惜命;
與文山并烈,曰取義,曰成仁。
——陳榕門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
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清·蔣士銓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時局類殘植,楊柳城邊懸落日;
衣冠復古處,梅花冷艷伴孤忠。
——朱武章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我就是史督師,百世如聞獅子吼;
更莫上梅花嶺,千秋自有姓名香。
——佚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何處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
到來憐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吳清卿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家國兩封書,壯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
衣冠一抔土,增溧陽五十世俎豆之光。
——史樸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七十日結發效忠,表太祖十六朝人物;
三千人同心赴義,存大明一百里江山。
——佚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一死報朝廷,求高帝列皇,鑒亡國孤臣恨事;
三忠扶天紀,與蕺山漳浦,為有明結局完人。
——程儀洛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殘局泣孤忠,讀奏章終篇,猶見行間含血淚;
溯源同一脈,幸梅花無恙,又從亂后拜忠靈。
——史杰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繁華成綺夢,悵望淮左名都,十里春風吹薺麥;
冷艷入梅花,想見孤臣俊杰,一抔黃土掩衣冠。
——朱祖延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幸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佚名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
尚張睢陽為友、奉左忠毅為師,大節炳千秋,列傳足光明史牒;
夢文信國而生、慕武鄉侯而死,復仇經九世,神州終見漢衣冠。
——姚煜題江蘇省揚州史可法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