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聯欣賞與語文教學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內容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美德,正是這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威武不屈,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進行新課改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
淺談對聯欣賞與語文教學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了內容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美德,正是這些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威武不屈,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進行新課改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使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中華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的發揚光大,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明形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因此,我們在引導,啟發學生欣賞對聯,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
其一,春聯歷史悠久,有利于向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相傳春聯起源于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古人由于缺乏科學知識,將一些天災人禍,或各種自然現象,社會現象,誤認為是神鬼作怪,因此,在大門旁各掛一塊桃木板,畫上“神荼”與“郁壘”神像,而且每到陰歷新年都要換上兩塊新的,作為“更新除舊”的象征。這種桃木板稱為“桃符”。到了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公元964年親自在桃符上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據考證,這是最早寫在桃木板上的春聯。明代初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一年除夕傳下圣旨:凡金陵(明代都城,今南京)公卿士庶,各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祝。經過他的提倡,新年貼春聯于是流行開來,直到今天。通過老師的講述,學生不僅了解到春聯源遠流長的歷史,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如此燦爛的傳統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其二,對聯語言凝煉,有利于加厚學生的文化積淀,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文學而言,春聯是從古代詩詞演化而來,但它又與詩詞不盡相同。它講究
“對”,又要求“聯”,寫法有以下四個特點。1、上下對等。春聯圍繞一個主題,由兩個相對的句子組成,上下聯之間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而且兩聯字數相等?!疤飯@無限美,山河分外嬌”,就是五言春聯,兩句意義相通,健康清新。2、字詞對偶。即上下聯位置相對的字詞,要求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即使在同一類詞中,還可以細化為顏色對顏色,長度對長度,數量對數量等,以充分發揮對偶的藝術效果。3、句式對稱。即句子結構要求一致,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4平仄對仗。因此,一副構思巧妙,意味雋永的春聯,猶如一首好詩,一副好畫,一篇優美的散文,給人們有益的啟迪和美的享受。春節前夕,我們就要求學生每個人讀一百副對聯,并搜集抄錄10副自己最喜愛的對聯,作為假期作業來完成。春季開學后,師生相互交流品賞,舉辦春聯賞析會,用墻報的形式舉辦“我最喜愛的春聯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在對春聯的鑒賞品味中吮吸語文知識的營養。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有意融進對聯的相關知識。比如,要求學生用對偶句的形式概括文段內容,提煉文章觀點,或者由教師寫出上句,學生填寫下句。在初中語文教材的古代詩文里,有許多對仗工整的妙語佳句?!皫滋幵琥L爭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日出江花紅勝人,春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