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5-0109-01
摘要: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世人對很多古代的詞字有著不同的認識,但是似乎很多種不同的解釋是可以解釋的。比如《觸龍說趙太后》中的“踵”字,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所以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個“踵”字,感受古代漢語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多種解釋;多角度;踵;腳后跟
一、古文中多種情況下的“踵”
(一)“踵”是追隨的意思。
1.《墨子守城》:坐泣流涕。若視。舉手相探。相指。相呼。相麾。相踵。相投。相擊。相靡以身及衣。訟駁言語。及非令也。
2.《春秋左傳?昭公》: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撫民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越大夫胥犴勞王於豫章之。
(二)“踵”為腳后跟的意思。
1.《呂氏春秋》:孔丘、墨翟,無地為君,無官為長。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頸舉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萬乘之主也,誠有其志,則四境之內皆得。
2.《戰國策》: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國亡,為天下笑。
(三)“踵”為相繼接連的意思。
1.《二十四史之宋書》:往時仲堪假兵靈寶,旋害其族,孝伯授之劉牢,忠誠逝踵。皆曩代之事當今之殷鑒也。臧質少無美行,弟所具悉。
2.《漢書 列傳》: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
(四)“踵”為登門;親到其門的意思。
1.《晏子春秋》:齊有北郭騷者,結罘罔,捆蒲葦,織履,以養其母,猶不足,踵門見晏子曰:“竊說先生之義,愿乞所以養母者。
2.《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
二、《戰國策?楚策四》中的“踵”
《戰國策?楚策四》: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教材中解釋的踵:足跟。女嫁乘輿輦將行,母不忍別,在車下抱其足而泣。隋樹森《古代散文選》注言:“握住她的腳后跟意思是拉住她不想讓她走?!彼慕忉尭滩牟畈欢唷V鞏|潤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又注:“持,制止意。踵,腳后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至。持其踵就是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形象的語言”。這兒的“踵”即腳的意思,但沒有“拉”的地方,因此這種解釋也是不合理的。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注釋:“大概女兒登車后,趙太后在車下,只能摸著女兒的腳后跟?!?,如果我們現在來考察的話,不得不想到乘車離地面到底有多高,據《周記?冬宮考工記?總敘》:“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蹼焉,四尺也。人長八尺,登下以為節?!薄犊脊び洝分械某叨让砍呒s今的19.7厘米,“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這樣算來的話,先秦車輪平均約為1.33米,既然乘車離地面約為4尺,趙太后再矮,也不至于只能摸到女兒的腳后跟。朱一清《古文觀止?鑒賞集評》中說:“握住燕后的腳后跟為她哭泣,因燕后登車后,趙太后在車下只能握到女兒的腳后跟為之哭泣,表示舍不得女兒遠嫁?!痹诠糯亲⒅囟Y節的,趙太后貴為一國太后,怎么可能在眾人面前做出這樣悲傷的動作,因此我覺得這個解釋很不合理。
劉向所記婚俗的書籍與清代學者江永《禮書綱目》卷三就已經將《碩苑》“天子諸侯大夫昏禮”為證,新郎前往女家迎接新娘時要送上履及鞋兩雙,新娘之母取一雙為女兒穿上,同時教導她要操持家務,忠心不二,叮囑她不要因故背棄回娘家?!队|龍說趙太后》“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正是趙太后給女兒穿履的動作。我們可以解釋為母親在室內握著女兒腳穿鞋,引女兒手在室門給新郎,新娘與新郎在大門口拜別趙太后,然后出門登車離去。所以這種解釋的話,就不是趙太后在燕后等車時抱著她的腳后跟哭泣,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孤苦無依的到其他諸侯國去。
陰法魯《古文觀止譯注》:“她上車后,趙威后在車下握著她的腳后跟,舍不得她離去。一說,古代車轅的尾稱‘踵’?!贝艘徽f實指車廂下部的轅尾。古代關于“車踵”的解釋有多種相關解釋:
1.《禮記?考工記》:“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p>
2.東漢鄭玄注曰:“踵,后承軫者也?!?/p>
3.賈公彥疏云:“踵,后承軫之處,似人之足跗在后名為踵。故名承軫處為踵也?!?/p>
“軫”是指車后橫木,也指車廂,那么車踵乃是托起車廂或車后橫木的那個部件。
“踵”實乃“車踵”的“踵”,那么對“持其踵為之泣”這句話的理解也便順理成章了?!俺制漉酁橹本涫钦f,女兒燕后的車就要走了,趙太后非常舍不得女兒離去,此時此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于是乎便拉著女兒燕后所乘坐的那輛車后面的車踵而哭泣。如果這樣來訓釋“持其踵為之泣”句,遠比《教師教學用書》和陸文中對此句所作之訓釋,以及一些古詩文選注本中對此句所作的訓釋更為自然與合理,更為直截明快,更為文從字順。要而言之,“持其踵為之泣”句當訓釋為:(趙太后)拉著她(指女兒燕后)的車踵為她(指女兒燕后)哭泣。持,拉著。踵,車踵,指車的后面托起車廂或車后橫木(即軫)的那個部件燕后的車要走了,趙太后拉著馬車后面的車踵哭泣,對自己的女兒戀戀不舍,這樣講比“握著她的腳后跟”更合理。
參考文獻:
[1]楊振國.車乘禮制與古文訓釋[J]文史知識.1995.第11期。
[2]孫機.中國古獨輈馬車的結構.[J]文物.1985.第8期。
[3]岳澤和.“持其踵”作何解[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0.第11期。
[4]汪少華.從古代習俗看詞義訓釋.[J].古漢語研究.2003.第2期。
[5]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63.127至1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