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兩件事情把人們的情緒一下子激怒了。首先是某地城管挨家挨戶撕春聯,惹得商戶們怨聲載道;然后是某地城管開著卡車挨家挨戶收走商戶門前的桌子,其中一個小孩做作業的桌子也被收走。
我想,無論是誰遇到或者見到這種事情都是不答應、不認同的。難道一個文明的城市就容不下一副春聯和一張桌子,沒有春聯和路邊的桌子就文明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優良傳統的文明國度,數千年來最不缺的就是文明。
春節掛春聯,是幾千年的傳統,象征著團圓祥和喜慶,恰恰是中華傳統文明的體現。掛春聯是人們對未來幸福的向往,對當今生活的祝福的生活表現方式,不僅是文明的,而且是需要傳承和弘揚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現實體現。一些商戶掛的對聯中包含了不短斤少兩、童叟無欺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門口放張桌子,的確占了道。但是面對一個正在專心做作業的小朋友,能不能更文明一點,能不能更友善一點。殊不知,收走桌子那一刻,會在小孩眼里留下多少陰影,對孩子造成多大傷害。幼小的心理,將如何去定義什么是文明,城管在他眼里又將如何定義。
打造文明城市固然重要。然而,不管城管隊員是出于何種原因、何種考慮、何種目的,粗暴地撕掉對聯、收走桌子絕對是不正確的,是作風粗暴不文明的表現。如果說這樣就能達到文明的目的,那這種文明也只是表面工程,沒有任何含金量。
塑造文明重在久久為功。在我看來,文明不是一朝一夕的文明,也絕不是一行一域的文明,文明是蘊含在一個城市全體市民的自覺行為和各行各業的整體素質中的。從不文明到文明,是一個潛移默化、言傳身教、點滴積累的過程,更多的是對市民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的培養。絕不是簡單通過搞幾天突擊就能完成的,靠突擊而來的文明只是強制管理的一種方式,而非發自內心的文明。
群眾滿意與否才是關鍵點。對于群眾工作,要以始終以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如果因為所謂的突擊檢查,造成群眾怨聲載道,那反而是違背了打造文明城市的初衷。以不文明的管理方式去解決不文明的行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提高公民素質,更多的應該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長時期、不間斷的引導,讓大家養成自覺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文明才是經得起檢驗的文明,這樣的文明才是群眾認可的文明。
工作出發點要經得起檢驗。不能把打造文明城市作為政績工程。很顯然,某些地方是為了完成指標,為了通過檢查,急火攻心做出這樣的事情。一個城市名片對于對于提升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群眾到底看不看重,接不接受是值得冷靜思考的問題。打造文明城市其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點、困點、堵點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站在群眾角度妥善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偏差的政績觀、不正確的出發點、脫離群眾的工作方式自然會引起群眾的反感和質疑,出現輿情也就不足為怪了。被輿情打臉,說明需要反思,需要糾正。黨員領導干部就應該放下“架子”,撕下“面子”,多下基層走一走,到群眾屋里看一看,近距離傾聽民聲、感知民情、體察民生,從根本上紓民困、排民憂、解民難。
如此,文明如清風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