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人逢喜事精神爽”。
北宋年間,一位洛陽的財主因喜得貴子,一高興便在自家門口貼了一副對聯。
很多百姓都圍在邊上湊熱鬧,這時一位窮書生走過來看到對聯之后,隨即便大笑起來,還好心地提醒財主說,“你將大禍臨頭了!”
經過這位書生的指點,財主驚慌失措,才連忙將對聯改了過來。
而這位窮書生便是日后高中狀元,最后入朝為官,后成北宋初年宰相的呂蒙正。
呂蒙正,字圣功,公元944年生,河南洛陽人。
呂蒙正夫人父親呂龜圖是當代的朝廷官員,家中妻妾成群。
呂蒙正的母親劉氏本是呂龜圖的發妻,但一直以來卻不會阿諛奉承,也因此不受丈夫待見。
相比之下,呂龜圖的那些小妾們個個都長得十分貌美,且能說會道,每日都將呂龜圖哄得心花怒放。
在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下,劉氏便與這些人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長此以往,即便劉氏在家中沒有任何過錯,但呂龜圖看她卻是愈發不順眼,連帶著他的親生兒子呂蒙正也是不得父親寵愛。
呂龜圖在一次醉酒過后,與劉氏發生了爭吵,之后更是一怒之下將劉氏和呂蒙正母子都雙雙趕出了家門,劉氏也自此成為了呂家的一名棄婦。
從那之后開始,劉氏便獨自肩負起了養育兒子的重任。
那時候劉氏帶著呂蒙正,母子倆只住在洛陽城外的一間破窯子里,窯子頂上連一片瓦都沒有,下雨的時候,整個屋子里都匯成了一條小河。
即便生活過得再苦,劉氏還是堅持著將兒子撫養成才。
白天的時候,劉氏去給人家里做短工,晚上便回到家里做些縫縫補補的針線活,再拿到市面上去換些銀錢。
很長一段時間里,劉氏和呂蒙正母子倆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的。
沒米下鍋的時候,劉氏便低三下四地一家家找人去借一點,但大家都不太愿意借給她。
日日親眼目睹母親的艱辛,呂蒙正心中更是發憤圖強,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和母親的命運。
然而呂蒙正在用功讀書的同時,每日都還會招來不少人的嘲笑,甚至有些好事者,還罵呂蒙正是個沒人要的野種,家里也沒有親戚愿意接濟著母子倆。
呂蒙正從小便是在別人的白眼和謾罵中成長起來的,也正是因此,呂蒙正養成了一種堅毅、隱忍的性格。
即便是在如此艱難的日子里,呂蒙正也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與努力。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
在公元977年的時候,彼時三十四歲的呂蒙正終于高中狀元,他的才華受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賞識,還特地賞賜了呂蒙正二十萬錢,出任升州通判之位。
從此之后,呂蒙正步步高升,三度拜相,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晚年時辭官歸隱。
早在呂蒙正高中狀元之前,還遇到過一件有趣的事情。
話說有一天呂蒙正剛讀完書不久,便想著出門上街去解解乏,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在散步的途中,呂蒙正看到很多百姓都團團圍在一個大戶人家的門口,好生熱鬧,不知在熱烈地討論著什么。
呂蒙正心下感到好奇,便抬腳往人群走去,想去看看那邊發生了什么。
原來這處宅子原是洛陽首富趙員外的住處。
趙員外年輕時期曾在外做官,如今上了年紀,卻是風風光光地告老回鄉了,還在這處買了幾座大宅子頤養天年。
趙員外祖上幾輩經商多年,早已積累下了萬貫家財,趙家在洛陽當地也是有名的豪紳。
然而趙家雖說家大業大,生活富足,但遺憾的是趙員外四十多年來膝下卻一直都無一兒半女。
因為子嗣問題,趙家一直對此很是頭疼。
要知道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這可把趙員外一家都急壞了,處處尋醫問藥不說,就連當地送子觀音的寺廟也是跑了好多趟。
趙員外的家里一直妻妾成群,但好長時間下來,趙家的妻妾肚子里卻遲遲都沒有什么動靜。
最終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趙員外花費重金等到了一位云游四海的名醫。
沒想到神醫的一番神通之下,過沒多久,趙員外的一位小妾就查出了喜脈。
家里的香火終于得到了傳承,這可把趙員外一家給高興壞了,每日都歡天喜地盼著腹中這位小生命的到來。
趙員外的小妾好不容易熬過了十月懷胎,終于為趙家誕下了第一個孩子,還是個男孩。
喜得貴子的趙員外此時此刻只覺得十分興奮,喜不自勝,便想著將自家的喜悅一同分享出來,向外告知這件大喜事。
每逢喜事的時候,不管是喬遷或是結婚,或者是和趙員外一樣喜得貴子,百姓們都必須在自己家的大門口貼上一對紅彤彤的對聯,用以寄托對未來生活美好的祝愿。
于是在家里眾人的簇擁下,趙員外喜氣洋洋地請來了一幫文人,讓他們為自家大門寫一副對聯,用以慶賀趙家終于后繼有人,人丁興旺。
聽到要寫對聯,呂蒙正也在一旁站著不走了,還往人群里擠了幾步側耳細聽。
眼前只見當朝刑部侍郎的兒子倪大官人高聲對外喊著讓眾人安靜,隨后便在桌子旁邊坐下來,揮斥方遒,一氣呵成地揮筆為趙員外寫下了一副對聯: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
眾人見是倪大官人寫的,都忍不住地紛紛拍手叫好,稱贊這對聯寫得“極妙”。
趙員外見此情此景更是欣喜,當下便吩咐下人將對聯貼在了自己家的大門上,同時耳邊還傳來了一陣熱烈的鞭炮聲。
這熱鬧的場景吸引了當地好多百姓們紛紛駐足圍觀,不住地恭喜趙員外終于達成心愿,趙員外對此也感到心情大好。
呂蒙正朝著門口的對聯一看,“呵呵,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就這個水平,寫得也真是太一般了。”
聽到呂蒙正如此刺耳的話語,府中的下人很快便將這件事情一字不漏地報告給了趙員外。
不一會兒,呂蒙正便看到趙員外怒氣沖沖地從府里出來了。
趙員外徑直地走到呂蒙正的面前,只見呂蒙正穿得破破爛爛又面黃肌瘦的,便忍不住大聲地質問他,“你這個哪里來的窮書生?你這說的話未免也太過狂妄了吧?就你這窮酸的樣子,也配在我們這里指手畫腳的?”
周圍的百姓們見趙員外生氣,也紛紛附和道,一同指責呂蒙正,“就是啊,人家這大喜的日子,你這年輕人也真是的,為何要在這里說出如此掃人興致的話語呢?莫不是個哪里來的窮瘋子?”
面對眾人的圍觀和指責,呂蒙正卻也不惱,而是耐心地跟趙員外說道,“你呀你呀,自己大禍臨頭了都不知道,還說自己是家有喜事。我看你這究竟是禍事還是喜事,你自己都還分不清楚吧!”
眾人一聽呂蒙正的話語更是不著調了,哪有這樣詛咒人家喜事變禍事的?
趙員外心下覺得奇怪,卻還是耐著性子問他,“我說我這是喜事,而你卻說我這是禍事,那你說說,我這禍事到底是怎么來的?你要是不給我說清楚我這禍事的來源,或者你給出的理由不能讓我信服,那今日橫遭禍事的人便會是你了?!?/p>
呂蒙正也不管趙員外話里話外的威脅,而是笑著跟他說道,“你還看不出來嗎,你這副對聯寫得有問題。我勸你啊,還是趕緊把它給揭下來吧。丟人是小事,若是被官府的人看了去,因此丟了一家人的性命,那可就因小失大咯!”
呂蒙正一邊說著一邊向外走去,趙員外卻感覺更加奇怪了,便連忙拉住呂蒙正不讓他離開。
聽聞這危及身家性命的事情,趙員外此時此刻終于是感到驚慌失措了。
趙員外跟在呂蒙正的身后繼續追問,“剛才是在下失禮了,還請先生指點一二,我這副對聯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
呂蒙正見此時的趙員外態度誠懇,便停下了腳步,耐心解釋道,“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你居然敢把君字放在后面?你這是想造反呢?還是想謀逆呢?難道這還不是滅族之罪?你哪里來的膽子,居然敢侮辱當今圣上?”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是千百年來雷打不動的鐵律。
而在“子當承父業,臣必報君恩”一聯中,上聯寫的是“子”在“父”之上,是為大不敬之罪;下聯中“臣”在“君”之上,更是有違逆之心,以下犯上之罪。
再者,君臣之分,孰上孰下,在任何的文字作品中都是不可越界的,何況是貼在大門口的對聯中,更不能有絲毫馬虎之心。
這樣的對聯要是讓官府的人知道了,把一家人的腦袋都給混沒了,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聽完呂蒙正的一番解釋之后,趙員外也如醍醐灌頂般瞬間發覺了這對聯的不妥,當即便命下人將大門口的對聯撕了下來,趕忙拿去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燒毀掉,過后只驚覺自己的后背上出了一身的冷汗。
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定要把君王放在最前面的,不然的話輕則治你大不敬之罪,嚴重的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禍了。
取下對聯之后,趙員外便連忙向呂蒙正道歉,還親自將呂蒙正請進了自己家里,以貴賓之禮相待。
趙員外一改之前對呂蒙正高高在上的態度,好一陣寒暄過后,他恭恭敬敬地向呂蒙正獻上一份禮物,以表示感謝。
“先前對先生多有失禮,在下在這里給先生賠罪了。好在先生不計前嫌,要不是先生的提醒,我們一家便要遭殃了。這里是在下為先生準備的一點薄禮,還望先生能夠笑納?!?/p>
呂蒙正心下覺得自己并沒有為趙員外一家真正做些什么,因此便拒絕了趙員外的好意。
趙員外此時對呂蒙正更是尊重,再看他雖衣著寒磣,卻器宇不凡,一身正氣,將來必定是大有一番作為的人物。
思及此處,趙員外便對呂蒙正道,“先生放心,這份禮物也不是白收的。在下還有一件事情想懇求先生,還想請先生能為在下重新再提一份對聯,好表達下自己家這件生兒子的大喜事?!?/p>
呂蒙正想了想說,“其實也不必那么麻煩重新再寫一副對聯,只要把這副對聯中幾個字的位置重新調整一下就好了?!?/p>
趙員外趕快便吩咐下人為呂蒙正準備好了筆墨紙硯,只見呂蒙正走上前來,執起筆來一揮寫道,“君恩臣必報,父業子當承”。
如此一來,呂蒙正將“君”字放在前頭,不僅彰顯了對皇帝的忠心,還寄托了趙員外一家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這些文字相比之前是一樣的,但這里面卻有著很大的學問。
對聯的意思和之前相同,但卻不會遭到朝廷的猜疑。
趙員外看了調換順序之后的新對聯,亦是對于呂蒙正的才華屢屢稱贊,于是再次向他表示感謝。
趙員外又命人將修改后的對聯重新貼到家門口上,看熱鬧的眾人還圍在趙員外的宅子外久久未去。
大家一看這剛剛貼上去的新對聯,更是不斷地拍手叫好,也無人再敢小瞧這個看起來寒酸落魄的窮書生了。
正當呂蒙正覺得事情完美落幕準備轉身離去的時候,趙員外又拿著先前準備好的禮物追了上來,一定要呂蒙正收下,以表示對他的感謝,也更是感恩呂蒙正救了自己一家人的性命。
呂蒙正善良正直,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只是舉手之勞,再三謝絕趙員外的好意之后便離開了。
作為宋太宗登基后第一批親自主持的考試中,呂蒙正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眾人中嶄露頭角,拔得頭籌,也因此極得皇帝重用,被皇帝欽點為響當當的狀元郎。
史書中對于呂蒙正此人的評價是非常高尚的。
“蒙正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p>
意思是,呂蒙正為人厚道且待人寬容,在朝廷和民間都擁有著極高的聲望,時時皆以正道的原則來要求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是敢于出頭講話的人。
能堅持己見并不阿諛奉承,這是呂蒙正的一個性格特點。
在封建時期,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任誰也不敢輕易得罪坐在龍椅上的天子。
而呂蒙正卻從來都不畏冒著巨大的風險,來向皇帝諫言。
呂蒙正當上宰相之后,按照當時朝廷中不成文的規定,也該給他的兒子授予一個級別較高的官職了。
然而呂蒙正卻在此時上奏皇帝,“今天下有才能的人,大多終身隱居于山林野地,未得朝廷俸祿者也不在少數。臣的兒子才剛剛成年不久,如果僅僅是因為臣的原因就給他如此高級別的職位,他定然無法擔此重任,臣也恐受到上天的責罰?!?/p>
皇帝最后只給他兒子授予了一個九品京官的職位。
呂蒙正作為一個父親,卻主動要求給自己的兒子降職授官,從那之后開始,宋太宗是對呂蒙正愈發信任,呂蒙正在朝廷的威望也是越來越高。
雖官至高位,然而呂蒙正一生中陪伴身側的卻始終也只有一位結發的妻子。
呂蒙正的妻子,是他在洛陽東大街劉員外給女兒拋繡球招親給娶回來的。
那一年,腰纏萬貫的劉員外要給自己的女兒劉月娥拋球擇婿。
呂蒙正當時正站在樓下看起熱鬧來,孰曾想一個紅色的繡球便這樣好巧不巧地直直砸進了呂蒙正的懷里。
呂蒙正當時已經被父親趕出家門,只和母親相依為命住在一間破窯子里。
看到眼前這個穿著破破爛爛的少年郎,劉員外也非常生氣,還埋怨女兒道,“這么多富貴兒郎,怎么還偏偏砸中了個窮書生?這次繡球不算數,給他點錢快給他打發走?!?/p>
呂蒙正知道自己境遇,心里也著實沒有娶妻的打算,便打算將繡球還給劉員外。
然而劉員外的女兒劉月娥卻是個極有主見的人。
她見呂蒙正一身磊落之氣,便不依不饒地跟劉員外說應當順應天意,繡球拋給誰了,就應該跟誰回去。
劉員外見女兒如此固執卻也是怒了,向女兒撂下狠話道,“你要跟他走也行,一分錢也別想要我給你?!?/p>
劉月娥當即便取下了自己的珠釵首飾,將身上的綾羅綢緞也換了下來,然后便頭也不回地跟著呂蒙正回去了。
呂蒙正是個書呆子,家里的事什么都不管,全部都是劉月娥一人在操勞。
呂蒙正一生一共有七個兒子,一個女兒,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個中翹楚。
且在呂蒙正的后輩中,亦是名人輩出。
公元1005年,呂蒙正辭官歸隱。
公元1041年,呂蒙正逝世,享年68歲。
中國對聯故事總集
《宋史》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