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意思是: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zhuǎn)家門。
出自唐代詩人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是戴叔倫除夕夜晚遠離家鄉(xiāng)親人獨宿逆旅時創(chuàng)作的感慨自身遭際的詩作,載于《全唐詩》卷二七三。
全詩內(nèi)容為: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翻譯: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一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夜晚,我還在萬里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zhuǎn)家門。
回首前塵竟是一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
愁苦使我容顏變老,白發(fā)爬滿雙鬢,在一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
注釋: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石頭驛:在今江西省新建縣贛江西岸。
③寥落:稀少,冷落。此處有孤獨、寂寞之意。
④支離:即分散。
賞析:
詩人作詩,如果是思想感情的自然發(fā)泄,總是先有詩,然后有題目,題目是全詩內(nèi)容的概括。這首詩的題目是“除夜宿石頭驛”,可知詩的內(nèi)容主要是“除夜”和“夜宿”。夜宿的地點是“石頭驛”,可知是在旅途中夜宿。
第一聯(lián)“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就寫明了一個孤獨的旅客夜宿在旅館中。接著用第二聯(lián)“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補充說明這個“夜”是“除夜”,這個“人”是離家很遠的人。
第三聯(lián)轉(zhuǎn)寫這個“人”大年夜獨宿在旅館中的思想感情。“寥落悲前事”是說過去的一切事情,也就是種種生話遭遇,都是非常寂寞,非常失意,只會引起悲感。“支離笑此身”是說現(xiàn)在這個漂泊天涯的軀體,又如此之支離可笑。上句回想過去,沒有得意事可供現(xiàn)在愉快地回憶;下句是自憐,現(xiàn)在已沒有壯健的軀體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第四句緊緊地承接上句。“愁顏與衰鬢”就是“此身”的“支離”形狀。這樣一個既憂愁,又衰老的旅客,獨宿在旅館里,明日又將逢到春天,真不知今后的命運如何。“明日又逢春”這一句,有兩個意義:第一,它的作用是點明題目,結(jié)束全詩。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寫的是明日,意義卻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個“又”字,其思想基礎(chǔ)是對于“逢春”并沒有多大樂觀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這一句底下,作者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出來,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這就是所謂“馀味”。
這首詩,一向被認(rèn)為是唐人五律中的著名作品。其所以著名,完全是由于頷聯(lián)“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歷代以來,到年三十還住宿在旅館里的人,總會感傷地朗誦這兩句,以為詩人已代他形象地說出了寥落支離的情緒。因此,這兩句詩成為唐詩中的名句。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這時他正寄寓石頭驛,可能要取道長江東歸故鄉(xiāng)金壇(今屬江蘇)。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壇(今屬江蘇)人。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進士。曾任撫州刺史,官至容管經(jīng)略使。其詩多表現(xiàn)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diào)。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全唐詩》錄其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