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反思性一等獎說課稿》這是優秀的說課稿文章,希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幫助!
一、用常識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盡管剛開始學數學,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出發,就是要善于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驗轉化成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到親切,思維很快被激活,從而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在[片段一]中,這些食品都是學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的題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自身邊的熟悉情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是符合學生年齡持點和認識規律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又是十分現實的。抽象的內容需要以生動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學的內容。如[片段二]讓同學們根據佳倩家中的餐廳的大小,為她籌措餐桌,椅的'選購與配套方案。其間,涉及餐廳桌椅合理布置,實用與美觀,敬老與來客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學直覺估算的知識,更激活學生道德、審美、統籌等的綜合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大思維開放的空間和創造性進行問題解決的機會。學生圍繞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展開討論,讓每個同學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說、有人聽、有人反對、有人補充、有人質疑、有人解釋……此時教師也完全以一個合作者,引尋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這個活動中,由于學生沒有了解到佳倩家幾口人的信息,少購了椅子,造成“有人站著吃飯”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問題來體驗數學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任何數學知識都有自身價值,但不同的數學對學生來說其價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一般都是無意的,通過學習“分類”以后,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的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主動構建知識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逐步趨于完整,并在應用中初步體驗“分類”的應用價值。
又如:[片段二]在學習“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數學活動課,設置了為一間餐廳配置了一套合適的餐桌的實例。讓學生理解如何配套較合理想及一些綜合的思維過程,由于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又富有挑戰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學好數學的價值。
教學的實驗證明,小學數學教學與生動豐富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有利于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以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意識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思維感情,也便于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兩個題材,引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激情,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捆小棒(11~20各數的認識)
一、說教材
捆小棒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認識11~20的各數,這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捆一捆。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二是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計數器表示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同時,在本部分的內容中又呈現了數的組成,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三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學生對于10到20各數能數出來,但是對于他們的組成卻一點也不了解。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說教學目標
1. 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 經歷觀察、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11~20各數,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難點:對數位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數器、
老師:課件、小棒、計數器、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操作實踐法,以實踐促思維。
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操作,積累感性經驗以“動促”“思”,形成“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的概念。在活動中,不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而且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能,為理解和認識20以內數的組成做好充分的準備,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合作探究學習法的運用,促進了生生之間的互補。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小組中交流擺法,互相啟發,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11到20各數的組成.
第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數一數、捆一捆的活動,讓學生具體感知10個一是一個十。為下步教學11到20的組成奠定基礎。
通過擺一擺、想一想的活動,讓學生理解11到20各數的組成。
師生做擺小棒游戲,擺出11到20各數。教學程序為:擺11根小棒,學生集體擺后,找一名學生把小棒擺在黑板上,集體想:()個十()個一是11。12到 19根小棒可以分著讓學生自己擺,并說出是幾個十幾個一。然后,讓學生擺出20跟小棒,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怎樣很快的擺出20根小棒?讓學生說出方法。
(二)通過認識計數器,幫助學生建立11到20 各數的表象。
1、介紹計數器各部分的名稱。
重點介紹個位一個珠子表示多少,怎樣寫,十位一個珠子表示多少,怎樣寫。
2、師生做撥珠子游戲。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認識計數器,并幫助學生建立11到20 各數的表象,可以通過擺小棒和撥珠子之間的轉化練習來完成。
具體環節為:老師用課件示范11用小棒表示,怎樣在計數器上撥珠子,以及對應在計數器下面寫數字的過程。然后老師擺15根小棒,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5,老師在計數器上撥出19,學生擺出19根小棒,同桌合作,一個擺20根小棒,一個用計數器撥出20。
3、安排在直尺上讀數,可以讓學生形象的看到20以內數的排列,為學生認識數的大小和順序打下基礎。
4、鞏固練習
通過看圖寫數,讓學生再次體會數的直觀模型。
通過畫珠子,將抽象的數字具體化,讓學生形象的理解數位概念。
課后反思: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習0~10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數一數、捆一捆、擺一擺、想一想、讀一讀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多次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探索與思考,從而獲得知識。由于一年級學生自主意識還太強,不善于與別人合作學習,所以,這節課設計的小組合作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數位時我利用課件演示,課件中只出現個位,十位,雖然也比較直觀,但是與學具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學具從個位一直到千萬位。學生實際操作時不知道該撥哪兒的珠子,有的學生隨心所欲的撥。課后經過思考,還有聽課老師的建議,我們都認為次環節教師用計數器演示比較好,先指導學生認識并找到計數器上的個位、十位,然后教師撥珠子讓學生讀數,再由教師報數讓學生撥珠子。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恰到好處進行有效小組合作學習。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上冊《從不同方向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圖形,能識別幾何體的三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了解三視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通過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生逐步形成對空間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認識與區別,體會現實生活中處處有圖形,處處有數學。在生活中,我們觀察與評價同一個人,同一件事也應該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只有這樣,才會發現許多美好的閃光的東西,從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很有必要學好本節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經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2.在觀察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圖形。
3、能識別簡單物體的三種視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畫出正方體及組合體的三視圖。
教學難點:能畫正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的三視圖,并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四)教學準備:
老師:充分備課,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相關的教具:乒乓球、熱水壺、水杯、長方體、正方體、四棱錐、球等。
學生:認真預習新課,帶上學具。
二、教法和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新課改要求學數學既要注重結果,又要注重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對于本節課的重點,可采用觀測法、發現探究法、演示法。對于本節課的難度,可采用小組交流合作和“想——做——想”數學思想相結合的方法。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索、操作、想象、交流”等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被動學會”自主轉變成“主動會學”。在引導學生識別三視圖和畫三視圖時,可以讓他們體驗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
1、 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
實驗:在講臺上依次擺放一個乒乓球、熱水壺、茶杯,并用布蓋好,請兩位樂意幫忙的同學上講臺,掀開蓋布,請他們各自說出如果要同時看到這三件物體,應該從哪個方向看?如果只看到水壺和乒乓球,應該從哪個方向看?如果只看到茶杯和水壺?能不能只看到水壺而看不到乒乓球和茶杯?如何重新擺放這三個物體才能只看到水壺?
一、學生獨立觀察小小商店里各種柜臺的商品信息。然后指名匯報。
二、按照課本中的要求依次解決各個問題后小組內交流。
三、準備展示匯報。教學目標:1、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體驗付款的多樣性。(重點)2、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間加減的計算方法。(難點)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一、第一個問題指名用投影儀展示訂正。
二、第二個問題同上。
三、第三個問題有兩種方法,注意教給學生表示方法。
四、第四個問題指名展示匯報。
五、學生匯報所提問題,教師注意指導提問題的方法。幫助其解決解答時所遇困難。
六、30元可以買哪兩樣物品。此問題答案比較多,力爭展示完全,注意單名數與復名數的相加的方法指導。
6.1買文具
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生活中的數學。數學與學生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我認為,“生活中的數學”應體現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數學來自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再運用到他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第二,學生應該用現實的方法學習數學,即學生通過熟悉的現實生活自己逐步發現和得出數學結論。簡單地說,即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再用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本節課則利用社會調查活動這一形式,給學生創造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為學生積累較豐富的生活經驗提供時空。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感性知識,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而在學生認識了小面額人民幣,了解了元、角、分之間進率后,又設計購物的實踐活動,正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深化對新知識的認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2.數學活動的教學。我們都知道“聽過會忘記,看過能記住,做過才能學會”,因此,“動手”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所以,在學生初步認識人民幣及了解元、角、分之間進率這個環節時,分別設計“動手”活動,更有利于學生直觀觀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彼此的結論,使學生認知更充分,提高合作能力。
6.2 買衣服
1.數學學習回歸生活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2.活動豐富,循序漸進
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后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后,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后,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教師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一: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反思
教學內容
青島版教材第八冊P2-3《用字母表示數》
教材簡析
本信息窗所呈現的是黃河三角洲的美麗畫面和文字說明。主要呈現的信息是黃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積和平均每年新增陸地面積。擬引導學生通過研究黃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積變化情況,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學習新知識,引出用字母表示數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學會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略寫方法。
2.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作用和優越性。
3.在學習中逐步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遷移引入、揭示新課
師:你知道我們的母親河指哪條河嗎?你去過黃河三角洲嗎?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嗎? 師: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數學上也經常用到字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談話與交流,喚起學生的激情和學習的樂趣。
二、設疑激趣、展開新課
1.師生互動,猜年齡;
師:你今年幾歲了?(板書:××的歲數 10歲)想知道李老師的年齡嗎?
師:李老師比××大25歲,我今年多少歲了?你是怎么算的?
師:當××1歲時,老師該多少歲呢?誰能用式子來表示?當××2歲時,又該用哪個式子來表示?當××50歲時呢?
板書: ××的歲數老師的歲數
10+25
1+25
2+25
50+25
? ?
師用手勢豎著指,示意引導學生觀察:請你仔細觀察這里什么在變?(年齡)什么沒變?(師明確李老師比××大25歲,這個數量關系始終沒變。)用字母a來表示××的年齡,那么老師的年齡應該怎么表示?為什么要用a+25表示?
師:在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歲數)+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 追問:a+25表示的是你們幾歲時老師的年齡呢?(生:任一年年齡的時候)
a+25表示的年齡與上面這樣一個一個舉例子比較有什么好處呢?
比較歸納,揭示課題: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齡、書的本數等等這樣的數量。這就是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符合學生實際生活。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是密切聯系著的。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用字母表示數解決第一單元《黃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組為單位完
成(出示情景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積嗎?
教師引導小結:這時候就出現了用字母表示數,通常用t表示時間,t年地造地面積表示為t×25,可以寫作25t
2.t年后黃河三角洲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
引導學生分析:現在的面積(原來的 ) + 新造地的面積(增加的面積)
5450+25t
求值:當t=8時,黃河三角洲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學生試著解答。
全班訂正。(強調不寫單位名稱)
師:今天我們上了一節與字母有關的數學課,生活中你見到用字母表示過什么嗎?(生舉例、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造地面積的公式,并解釋每一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給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符號的機會,使學生體驗到用符號表示數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作用和優越性。
四、全課完善建構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還可以表示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數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有什么好處?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指名生說一說。
2、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① α× ②× ③5×α ④×3 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
3、課本第4頁 3 、4、 5、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練習的實效,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同步發展。同時讓他們再次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成功的喜悅,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延伸了下去。
五、靈活運用,拓展延伸
學校體育組買了a個羽毛球,每個3元,買了20個排球,每個b元。下面式子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組內的同學相互說一說。
3a20b a-20 20b-3a 3a+20b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讓他們再次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成功的喜悅,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延伸了下去。
六、課堂小結,自我評價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如果讓你為自己今天的表現打分,你想給自己打多少分?
課后反思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濃烈的情景氛圍中,主動學習,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素材選取眼界開闊,現實性強而有教育意義。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掠影”帶領學生走進黃河,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黃河,在學習數學的同時,領略黃河的風采,感受祖國的美麗。
(2) 設疑激趣、展開新課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年齡問題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是密切聯系著的。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讓學生根據數量關系列出造地面積的公式,并解釋每一個式子所表示的意義,給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符號的機會,使學生體驗到用符號表示數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作用和優越性。
3.適當回顧,全課完善建構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以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練習的實效,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同步發展。同時讓他們再次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成功的喜悅,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延伸了下去。整個過程中,努力營造一個激勵智力探索和理解的課堂氣氛,提供給孩子們進行數學交流的環境,同時又將自主探索融于其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與人合作。
第2課時
一、創設情境,復習新知。
出示黃河邊上一個小村莊的圖畫,村子旁邊有一個池塘,課件出示兒歌:一只青蛙一張
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師生做游戲:兒歌接龍: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老師問:誰能用我們上節課學過的知識,找出規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
(a只青蛙a張嘴,2a只眼睛4a條腿)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方式喚起學生的激情和學習的樂趣。
二、走進村莊——進行鞏固練習。
談話:想去這個美麗的村子嗎?在去的路上還要先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有信心嗎?
1.過河:
村子旁的一條大河,大壩高154米,水面到壩頂的高度是x米。水面以下的大壩高度是()米。
集體分析問題,然后再讓學生獨立做。
2.參觀果園:
談話:剛才我們輕輕松松的過了河,繼續往前走吧。(課件出示一個果園)看,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出示第9題:
一籃香蕉:m千克
一籃蘋果:n千克
你能說出每個式子表示的意思嗎?
①m-n ② m+n ③ 4m④m+2n
小組交流,集體訂正
3.走進學校:
(1)學校操場上正在進行一場籃球賽,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第7題:
每投中一個得2分。小云投中了a個,小華投中了b個。
①小云得了()分。
②小華得了( )分。
③小云比小華多得()分。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我們再到教室去看看吧,就參觀4年級吧,看,黑板上的題你會做嗎?
出示第8題:
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可達到432千米/時,進站前,平均每分鐘減速a千米。6分鐘后,速度減少了( )千米;9分鐘后,速度為()千米。
第二問可以先小組內討論,然后再讓學生做。
4.穿過樹林:
師:學校前面出現了一片樹林(課件出示第10題)
速生楊的樹徑每年大約增長3厘米。
①如果栽種時的樹徑魏5厘米,x年后這棵樹的樹徑是多少厘米?
②當x=6時,這棵樹的樹徑是多少厘米?
第二步求式子的值。由于題目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 , 學生對題中所說的事情比較陌生。練習時 , 可先給學生講清題目說的是什么事情 ,待學生弄明白題意后 , 再進行練習。
課件繼續顯示:
速生楊的面積是100公頃,松樹的面積比速生楊多了x公頃。當x=80時,松樹有多少公頃?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參觀地點的轉移呈現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練習的實效,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同步發展。同時讓他們再次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成功的喜悅,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延伸了下去。
三、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談話:這節課,我們參觀了黃河邊的村莊,解決了有關的問題。每一個同學都開動了腦筋,通過與周圍同學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動探索獲得了許多知識。誰想說一說在這節課上我們連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第6-7頁12——14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突出了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選取了生動的素材,使教材情境富有生活氣息
在本課引入時,我設計了參觀黃河邊上一個村莊的'情境,這個情境和上節課的情境相連。我創設了一組組情境串來激發他們的情感:過河、走進果園、參觀學校,復習了用字母表示數;走進樹林,復習了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整個過程和學生的生活處處相融,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2.適當的對回顧知識的方法給予指導。
在對知識進行回顧的時候,教學中教師注意了適當的對回顧知識的方法給予指導。如:每一小環節教師都引導總結“把你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后,在引導進行比較、歸納;課尾再來一次“誰想說一說在這節課上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進行整理。
總之,將教師生動的語言和多媒體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勝心。變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為生動活潑有趣的參觀活動,使學生在進一步鞏固中得到提高,也發展了能力。
青島版四年級下第一單元信息窗二
信息窗2: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教學內容
本節課教學青島版數學教材第八冊第8~10頁,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的相關知識。 教材簡析
本課的素材呈現的是黃河一段水流的壯觀場景和2003年黃河漂流活動路線圖,通過黃河漂流隊每天漂流情況記錄表,來解決每天漂流路程的問題,在解釋多道算式的意義后,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會表示常用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2.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發展學會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數思想。
3.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那么你們知道漂流是一種怎樣的體育項目嗎?
簡單介紹:漂流--漂于水上,順水流動。漂流,曾是人類一種原始的涉水方式。后來一些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嘗試著把退役的充氣橡皮艇作為漂流工具,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水上漂流運動。駕著無動力
的小舟,利用船槳掌握好方向,在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的水流中順流而下,在與大自然抗爭中演繹精彩的瞬間,這就是漂流,一項勇敢者的運動。(隨介紹出示照片)。黃河漂流可不僅是體育項目,它還具有探險性,(出示黃河漂流的照片)。
[設計意圖]漂流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學生了解的不如其他運動項目的多,適當的加以介紹,既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二、組織探究,解決問題。
1.解析情境圖
觀察情境圖,你看到了什么?從圖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引導學生有序說出黃河漂流活動的時間、地點、路程、所經地點等。)
同學們對情境圖觀察得真仔細,請繼續觀察(出示漂流記錄表),這是漂流隊每天漂流情況記錄表,仔細觀察:記錄表中給出了什么數學信息?(漂流日期、漂流時間、平均速度)
2.提出問題
根據記錄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
怎樣求每天漂流的路程呢?(漂流路程=漂流速度×時間)
請幾名學生分別說說每天的漂流路程是多少。隨學生回答教師有序板書。選擇3—5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序的解析情境圖,重點是對記錄表的解讀,了解所列算式的意義,為后面抽象出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做好鋪墊。
3.抽象字母表達式
(1)這次漂流活動進行了7天,我們列了7道算式。如果活動繼續進行,我們仍要繼續寫下去,就太麻煩了,你們能不能想出個式子,簡明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呢?
(2)小組討論,看看用什么符號來表示。教師巡視,掌握學生不同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數學建構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認識到用算式表示數量關系的局限性時,自然而然的在前面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遷移到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建構了新的認知結構, 發展學會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數思想。
(3)匯報交流時對于學生用什么符號表示速度、時間、路程,教師不要過多干涉。
同學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真不錯。數學上,我們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你會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S=Vt)這個式子就表示了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
(4)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你認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有什么好處?(簡單、方便),同學們說得真不錯,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真正體現了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
4.拓展字母式
已知V和t,我們可以求出S,如果已知S和V,怎樣求t呢?已知S和t,怎樣求V? 多讓幾個學生說說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評價。
同桌兩人互相說說上面所學的三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先不要把教材中的符號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基礎上,再逐步引導用約定俗成的字母表示這一數量關系,通過對字母表達與文字表達的比較,讓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簡潔性和準確性.并對字母式加以拓展,提高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
5.試一試
(1)黃河大橋全長S米,汽車通過大橋用t分鐘。汽車行駛的速度V=-----。
(2)黃河小浪底發電站平均每臺機組每小時發電n千瓦時,m臺機組每小時發電w千瓦時。用式子表示w=-----。
[設計意圖]通過提供兩道以黃河為素材的填空題,加深對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中所牽扯到的三個量之間的理解。
6.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剛才我們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板書完整課題:和計算公式)
篇二: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附反思
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導學案
一、教材知識系統及結構分析:
第一單元:黃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數
1、用字母表示數
2、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
3、用字母表示公式
4、加法運算律
5、簡算
第二單元:高速山東——乘法運算律
1、乘法運算律
2、簡算
第三單元:繁忙的工作——角與三角形的認識
1、了解平角和周角,系統認識角
2、角的大小比較
3、角的度量和分類
4、畫角
5、三角形的認識
6、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7、三角形的分類8、三角形的內角和
第四單元: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1、小數的意義和
2、小數的大小比較
3、小數的性質及應用
4、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第五單元:走進商場——觀察物體
第六單元:奇異的克隆?!档膭Ψê蜏p法
1、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
第七單元:小籃球隊——統計
1、平均數的意義幾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3、復式分段統計表
二、本冊總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用字母表示數,會根據條件寫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2、使學生理解小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他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4、培養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5、學習統計,能制作簡單的統計表。
6、使學生掌握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分析、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7、引導學生做好實踐操作題。培養學生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乘法運算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減法和乘除法及應用。 教學難點: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及應用題。
三、教材編寫特點:
1、選取具有一定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素材,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認識社會。
2、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體現知識的生成性,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4、提示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四、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概念教學要聯系實際,加強探索性,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加強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使學生形成初步的代數意識。
3、把握好動手實踐的“度,開展有效操作活動。
4、用好教材,做教材“再開發”的智者。
5、重視小數口算、估算的平日練習。
6、全面、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教學措施:
1、 實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
2、 加強直觀教學,多聯系生活的實際,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充分利用教具與電教教材,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
3、加強素質教育,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耐心幫助每一個學困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做到人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4、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5、整個教學中要注意學生課堂中數學語言的培養。
6、 認真設計每一堂課,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7 、 努力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慢慢適應新課程。
第一單元 黃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數
教材簡析
1.本單元,以“黃河掠影”為教學素材,帶領學生走進黃河,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黃河,在學習數學的同時,領略黃河的風采,感受祖國的美麗。
2.整合教學內容,合理編排知識結構。
3.教材編排力求幫助學生學會自主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習了整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以及常見的數量關系和幾何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今后進一步學習簡易方程(四下)、乘法運算律(第二單元)、面積、體積等字母公式、小數、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第五單元起義的克隆牛——小數加堿法)的基礎。
導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初步學會根據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減法的運算性質,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夠運用所學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通過算式的變換,理解和掌握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4.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數思想。
5.在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體會數學的價值。
導學重點: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導學難點: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導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2.引導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問題方法的培養與訓練。
4.注重評價的導向性。
課時安排: 8課時
第一課時
主備教師:從備教師:
導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2.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學會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略寫方法。
3.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作用和優越性。
4.在學習中逐步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導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導學難點: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導學準備:自制課件
導學過程:
一、預習學案
1.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2.同學們去過黃河三角洲嗎?
3.這個單元我帶大家去欣賞那里的風景。
二、導學案。
(出示黃河三角洲的情境圖,)
1. 觀察情境圖,你看到了什么?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板書回答內容
3.怎樣解決2年造地約多少平方千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造地時間(年) 造地面積(平方千米)
2 25×2=50
325×3=75
425×4=100
..
..
. .
. .
(四)、觀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嗎?
小結:求造地面積時,只有一個因數在變化。
(五)、能用一個式子簡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數的造地面積嗎?
小組內討論一下。哪個同學愿意來說說你們組的想法?
直接用25乘年數,就寫成25×年數。
用?表示造地的年數,造地面積為25×?。
用□表示造地的年數,造地面積為25×□。
25t或25·t
學生質疑
(六)、剛才大家都用漢字、圖形和字母表示了任何年數的造地面積,為了簡潔、準確,在數學中我們經常用字母來表示數。通常用字母t表示時間,寫作25×t,有件事要說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記作“.”或省略不寫。請同學們讀書3頁的最下面一段話。
三、靈活運用,拓展延伸
1、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課件展示)
①a×x ②x×x ③5×α ④×3
⑤a×b ⑥α×8 ⑦b×b ⑧α×1
2、書第4頁 3 、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寫理由。
3、書第5頁第5題。
這是結合實物圖鞏固用字母表示數的練習。第二組題關系比較復雜,練習時,要引導學生說清圖中的意思,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紅繩的長度。
4、書第5頁第6題。
這是一道聯系實際鞏固用字母表示數的練習。練習時,要讓學生明白,大壩的高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水面到壩頂的高度,另一部分是水面以下大壩的高度。
5、書第5頁第8題。
五、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如果讓你為自己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打分,你想給自己打多少分?
六、課堂練習:
篇三: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上——平行與相交(教學設計與反思)
青島版四年級上《平行與相交》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了解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平行與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關系,讓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2、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關系。
教具學具:課件、三角板、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生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威海市的劉公島嗎?劉公島每年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為了方便游客,市政府決定從合慶修一條通往劉公島的大橋。小明的爸爸擔任了此項工程的設計工作,請同學們來看一下叔叔設計的大橋圖。學生認真觀看情景圖。
二、自主探索,體驗情感
(一)學習探究線段、射線、直線
1、學生觀察情景圖,說一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弄清圖中包含的信息。
2、小組匯報交流整理的結果。
3、師生總結:這幅設計圖,就是通過畫出許多條不同的線來設計的。
4、請學生觀察,這些線還有什么特點?
5、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出這些不同的線?學生板演。
6、學生認識線段。師指出設計圖中畫的這些線都是線段。請學生舉出以前學過的哪些圖形中用過線段?
7、在動手畫圖的過程中,引出射線(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直線(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的學習。
(二)學習探究相交與不相交
1、請學生在本子上任意畫兩條直線。并將其延長,看兩條線會怎樣。 2、仔細觀察,充分想象,把這些線無限延長之后,想一想你能根據它們的位置關系,給它們分分類嗎?
3.在小組內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說:(課件演示)
4.師小結:同學們真棒!據它們的位置關系分成了相交和不相交(板書)的兩類,今天我們這節課就把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一起來研究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5.在數學上,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就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三)觀察思考,尋找平行
1.生活中的平行現象隨處可見,你能從這幾幅圖中找到互相平行的線嗎?
(課件演示)
2.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互相平行的例子嗎?(學生說)
3.看來平行與我們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關,只要同學們平時留心觀察,就一定能夠發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當中,也藏著平行線呢,你能找到它們嗎?課件出示相關平面圖形:
說一說這些平面圖形的哪條邊與哪條邊是互相平行的?
4.師小結:剛才我們初步認識了平行,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現象。
(四)動手操作,畫出平行
1.師:剛才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很多種方法創造出了平行線,你們真了不起!莊老師也帶來了一種畫平行線的方法想和同學們交流交流,好嗎?
2.(課件演示)
3.師:看清楚了嗎?你知道莊老師畫平行線用了幾步嗎? 提煉方法:一、(吻)合 二、靠(直尺) 三、移 四、畫
4.自己畫一畫,師巡視,對部分學生給予指導。
5.請個別學生上來展示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6.展示一個同學畫的,生介紹畫法。
三、歸納總結,回顧知識。
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課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獲,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嗎?
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相交互相平行 四、教學反思
“平行與相交”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和角的特性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主要讓學生弄清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重點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由于這節課數學概念較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老師確定了教學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體驗,從而掌握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整節課,以學生的觀察、分類,動手創作,畫平行線為主,使學生透過現象尋求事物之間的聯系,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信心。
1、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學習從畫面中找紅色直線入手,直接進入純數學知識的研究氛圍,帶領學生進行空間想象,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將圖片上的幾組直線進行分類,通過小組交流、匯報、辯論等活動,幫助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情況中逐步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精細化的“預設”,成就了精彩的“生成”。
細節成就課堂的完美,只有充分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我在處理“兩條直線看似不相交實為相交”的情況時,通過讓學生討論、分類、調整、延長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其實這樣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只不過沒有把它相交的部分畫出來;在突破“同一平面”這一難點時,追問的細節使學生對難點的理解水到渠成,“把兩根小棒想象成兩條直線,讓它們無限延長,會相交嗎?”意在引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當學生確認不相交時,又追問:“那它們就是互相平行了?”意在進一步理解平行,學生認為也不是互相平行時,反問:“這是怎么回事呢?”意在克服思維定勢,使學生對“同一平面”的認識更為深刻。
3、精心設計的練習,把握了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
除了從幾何圖形中找,我還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平行的現象。生動的實例伴隨著教師的介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這些練習形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概念的理解,拓展了知識面,使學生克服了在數學學習中容易產生的枯燥感。
綜觀整節課,我非常重視與學生之間真誠地交流,悉心地傾聽,積極地引導,合理地調控,學生的勁頭很足,思維被激活,情感被激勵,精彩表現不斷出現,可以說,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及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教學反思
1、在操作體驗中經歷建模。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模型。體驗和建構是學生活動化學習的關鍵。體驗是建構的基礎,沒有體驗,建構就失去意義。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本節課在提示課題理解完間隔的含義以后,通過三次種樹的數學活動,并輔助與多媒體,讓學生充分感知到了“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一一對應的關系,使學生清楚地理解兩頭種樹棵樹為什么要+1,兩頭都不種棵數為什么-1,以及一頭種為什么棵數與間隔數是相等的,達到建構學習主題的水平,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數形結合——促進方法滲透。
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么借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拐杖。有了這根拐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
教學資料包
教學精彩片段
兩端都栽植樹問題 教學片斷
1、提出問題。
:在全長1000米的路的一邊植樹,每隔10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的猜測可能有不同的結果:100;101;102或99。
2、自主探究。
棵數和間隔數到底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并用圖示的方法驗證。
顯示:隔10米種一棵,再隔10米種一棵……,一直畫到1000米!學生會感覺:這樣一棵一間隔畫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煩了,又浪費時間。
引導學生:要研究棵數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有更簡單的方法嗎?
讓學生思考、交流,嘗試從簡單入手,用“把大數變小數”的方法進行研究,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發現規律。
學生開始動手畫圖、填表、比較分析,然后展示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小數據中兩端都種的情況下,都有“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
師:“棵數比間隔數多1”的規律是同學們用較小的數據研究出來的,如果數據增大,這個規律還成立嗎?
動態演示:一個間隔對應一棵,這樣一直對應下去, 100個間隔就有100棵,種完了嗎?
師:如果這條路變得很長很長、無限長,兩端都種還有這樣的規律嗎?
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不管數字多大,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最后還要補上一棵才能達到兩端都種的結果。這個環節,潛移默化地滲透“極限”的思想。
4、總結歸納。
歸納“化繁為簡”的解題策略。
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可以從簡單入手,將困難的變為容易的,將復雜的變為簡單的,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把抽象的數學化歸思想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體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提高思維的素質。
5、總結規律。
師: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規律表示出來嗎?
(板書)間隔數+1=棵數 棵數-1=間隔數
一年級數學反思性一等獎說課稿這篇文章共54045字。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一等獎說課稿》:1、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一等獎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狼和小羊》一等獎說課稿》:1、《狼和小羊》一等獎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段寫了狼到小溪邊看見小羊在那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