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君子和小人,這是兩種不同的性格和人格。君子的風度不是自封的,小人的心態(tài)也不是別人強加的。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好的人。歷代儒客文人以君子之道自勉并作為行為規(guī)范。小人,是君子的“反義詞”,即人格卑鄙的人。專指那些陰暗猥瑣,背后喜歡做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之類勾當?shù)娜恕?/p>
人們常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基本意思就是說,君子光明正大做事,小人背后搗鬼添亂。君子受人尊重,小人為人不齒。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君子以行仁行義為己任。正如《論語·憲問》中說: “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痹偃纭墩撜Z·顏淵》: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本右采杏?,但勇的前提必須是仁義正當,走的正,行的端。君子處事講究恰到好處,行中庸之道。而小人則截然相反。下面這些耳熟能詳?shù)木渥?,這足以說明問題。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p>
“小人得志揚其勢,君子得志行其道。”
還有“君子自黑,小人黑人?!薄熬訑堖^,小人攬功?!钡鹊?,都說明了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天壤之別。人們都喜歡結交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見賢思齊,所以“親君子,遠小人”,君子門庭若市坦蕩蕩,小人門可羅雀常戚戚。
為什么有的人能成為君子,而有的人就成為小人了呢?有這樣一句話: “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p>
君子以行人行義,成為受人尊重的正人君子,這不必說。而小人之所以成為小人,有人說有遺傳因素,其實還是家庭文化熏陶的結果。有的人家庭父輩兄長都是正人君子,而偏偏出了個小人,這與他接觸的圈子有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君子的圈子里都是君子,小人進不來,他不習慣。小人的圈子里基本都是小人,這樣的圈子君子不進去,也不習慣。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其實因為君子工作虧心事,知道自己是君子,所以說話做事舉止大方,溫文爾雅,侃侃而談,揮灑自如,高山流水,高屋建瓴。而小人常做虧心事,常做見不得人的事,就知道自己是小人,所以有事不敢擺在桌面上談,心懷鬼胎,眼光不敢正視,狗頭騷腦,躲躲閃閃,吞吞吐吐,理不直,氣不壯。
作為小人也經(jīng)常羨慕君子的“坦蕩蕩”,卻擺脫不了自己的“長戚戚”。有些小人常常抱怨,自己也不想做小人,是實在沒有辦法。小人冤枉做小人,他們冤枉嗎?一點兒都不冤枉,因為做人的每一步,每一條路,都是自己選的,自己走的。人間正道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來。其實君子和小人之間,也就是在做人和做事的觀念能不能堅持一下的事,堅持了就成為君子,不堅持,腿軟了,嘴軟了,腰軟了,就成了小人,從此以后就得了軟骨癥,每當遇到事需要堅持的時候,就堅持不住,禿嚕扣。
小人一旦做了小人,就會形成一種小人心態(tài)。遇到一件事,即便他知道怎么做才是君子之道,他也一定會反其道而行之,做他的小人勾當。這就如同有人得了口吃病,其實口吃病的根源在于恐懼和習慣。小人也具有恐懼和習慣。因為做過小人,他恐懼,即使做了正人君子該做的事也沒有人相信他是正人君子,所以就按照習慣繼續(xù)做小人。小人就像一部車子,這部車子是掛不上前進檔的。口吃病是可以矯治的,希望小人的習慣也能矯治。
君子總是希望小人能夠少一點,善待小人,寬待小人,包容小人??墒切∪藚s常常算計君子,君子常常遭小人算計。好人不長壽,壞人活百年,這樣的事例也是有的。
每逢過春節(jié),“踩小人”的襪子都是暢銷商品,說明小人還是有的,小人是人人憎恨的,小人還是踩不完的。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小人也喜歡穿“踩小人”的襪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迸c君子交往很簡單,同小人做事太復雜。那就開開心心地與君子來往吧。交人交君子來往有道,栽樹栽松柏四季長青。
易漲難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小人的特征是不按正常套路出牌,無底線、怕規(guī)則、善變化。人在社會上行走,盡量少招惹小人,但也應該明明白白的識別小人,遠離小人,不上小人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