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或行動叫做“一窩蜂”。
“一窩蜂”最初出現在宋代,是一個人的綽號。南宋建炎年間爆發了農民起義,有一支起義隊伍領袖名叫張迂,人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一窩蜂”。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就曾記述道:“建炎中,張迂號‘一窩蜂’,擁兵過廟下……”這個綽號反映了農民起義的氣勢。
到了明朝,人們多用“一窩蜂”來比喻人多聲雜的情景。吳承恩在《西游記》第二十八回曾寫道:“那些小妖,一窩蜂齊齊擁上?!?/p>
在現代漢語中,“一窩蜂”既是貶義詞,又是一種比喻手法,多用來比喻人多勢眾、一擁而上的情勢。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