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之仇”是一個典故,發(fā)生在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與管仲身上,他們二人由相互為敵而轉(zhuǎn)為相得益彰的故事被后人廣為傳頌,然而最初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竟是一支弓箭。
一箭之仇;一下的仇恨,也比喻深仇大恨。
一箭之仇梗也就是壓在心上的深仇大恨。
公元685年,齊襄公死了,他的長子糾和次子小白回國奔喪,均想繼位。
途中,糾的謀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從此結(jié)下深仇。
小白即位后,號稱齊桓公。
鮑叔牙屢向桓公薦賢,說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興齊國。
齊桓公以社稷為重,捐棄前仇,重用管仲,從而使齊國成為春秋霸主。
當初,齊僖公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公子糾,一個叫公子小白。
齊國的局勢很亂,于是,管仲和召忽保著公子糾逃到魯國,鮑叔牙保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
不久,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齊僖公被殺,國中無君。
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同時往齊國趕——誰先到誰就是國君。
路上,兩支人馬相遇了,廝殺起來,管仲趁亂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
看見公子小白口吐鮮血倒下了,管仲他們就放心地繼續(xù)趕路。
等他們趕到齊國,卻發(fā)現(xiàn)公子小白已經(jīng)捷足先登了。
原來,管仲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而精明的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倒在地上,這本來既不高明又很冒險的一招竟然騙過了所有的對手,使他在王位爭奪戰(zhàn)中贏得了至為寶貴的時間。
管仲只好保著公子糾又逃回魯國。
公子小白在齊國站穩(wěn)了腳跟,成了齊桓公。他并沒有忘記魯國還有個巨大的危險——公子糾。通過外交上的威脅,齊桓公迫使魯國殺掉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管仲被活捉。
鮑叔牙說:“這個管仲應(yīng)該留下,他有治國安邦的大才能,可以為我們出力?!?/p>
齊桓公說:“可他是我的仇人,怎能放過?”
鮑叔牙說:“當初結(jié)怨,是因為各為其主;齊國新定,正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欲成王霸之業(yè),怎么能斤斤計較于個人恩怨呢?”
終于,鮑叔牙說服了齊桓公,將齊國的國政交付給了管仲。從此管仲成了齊國的“國父”——齊桓公稱他為“仲父”,輔佐齊桓公躋身“春秋五霸”之列。
由于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不久,襄公被殺,另立新君。第二年,大臣們又殺了新君,派使者到魯國去迎回公子糾當齊國國君,魯莊公親自帶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怕逃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因離齊國近,搶先回國奪到君位。所以經(jīng)莊公同意,先帶領(lǐng)一支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
果然,管仲的隊伍急行到即墨附近時,發(fā)現(xiàn)公子小白正在趕往齊國,便上前說服他不要去。
但是,小白堅持要去。
于是管仲偷偷向小白射了一箭。
管仲以為他已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回魯國去護送公子糾回齊國。
不料,公子小白并未被射死,反而趕在管仲和公子糾之前回到了齊國都城,說服大臣們迎立公子小白為國君,這就是后來的齊桓公。
于是,齊、魯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
結(jié)果魯軍大敗,只得答應(yīng)齊國的條件,將公子糾逼死,又把管仲抓了起來。
齊國的使者表示,管仲射過他們的國君,國君要報一箭之仇,非親手殺了他不可,于是管仲被捆綁著,從魯國押往齊國。
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后,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后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愿當他的副手。
報一箭之仇,俗語,意思指采取行動,報復(fù)曾經(jīng)虧待或傷害過自己的人。
出自《西湖二集》卷七:“楊氏甚恨,遂使了一片心機,畢竟做了正宮,遂恨韓侂胄切骨,要報此一箭之仇。”
公元685年,齊襄公死了,他的長子糾和次子小白回國奔喪,均想繼位。途中,糾的謀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從此結(jié)下深仇。小白即位后,號稱齊桓公。鮑叔牙屢向桓公薦賢,說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興齊國。
①
“一箭之仇”的典故發(fā)生在春秋時期的最佳拍檔齊桓公與管仲身上。
【解釋】被對方射中一箭的仇恨。比喻印象深刻的仇恨。
由于齊襄公荒淫無道,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
②
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于國富兵強。
是一箭之仇,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結(jié)下的怨仇。「仇」文獻異文作「讎」。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卻說關(guān)公回營,拔了箭頭。……謂眾將曰:『我誓報此一箭之讎!』」泛指因某事所結(jié)下的怨仇。如:他為了報上次比賽落敗的一箭之仇,每天加緊苦練。
應(yīng)該是一如既往,嫉惡如仇。
管仲被押到齊國都城后,鮑叔牙親自前去迎接。后來齊桓公不僅沒有對他報一箭之仇,反而任命他為相國,而鮑叔牙自愿當他的副手。
一箭之仇
春秋時期,齊襄公荒淫無道,其長子公子糾與其師父管仲去魯國去避難,次子公子小白與其師父鮑叔牙逃往莒國;不久,襄公被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均想繼位。兩人回國途中,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從此結(jié)下深仇。后來,公子小白繼位,號稱齊桓公,鮑叔牙向他舉薦管仲。齊桓公以社稷為重,重用管仲,從而使齊國成為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