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1
1、朗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漢字
分歧( ) 一shà( )間 chāi( )散 水波lín lín( ) ( )
2、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詞語,應選哪一項依次填上才恰當( )
①我的母親又過了一個嚴冬。 ②母親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
③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著。
A.①度 ②無奈 ③生長 B.①拖 ②高興 ③覆蓋 C.①熬 ②信服 ③鋪 D.①活 ②猶豫 ③滋生
3、.選出劃線字注音正確的一項( )
A.嫩芽(nèn)調皮(tiào) B.霎時(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4、下列各句中修辭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樹,用力搖,搖得葉子嘩嘩響。
C.風,總想掀開斗笠,看下面遮著什么。 D.那團烏云走過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5、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使用恰當的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置身其中,頓有栩栩如生之感。
B.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世界體育運動、國際奧委會、北京,真可謂各得其所。
C.我們要變本加厲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取得優良的成績。
D.進入初中后,我無時不處在興奮之中,同學們熱情友好,老師的關懷更是無所不至
6、仿寫句子——母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以“父愛”為開頭寫)
2《秋天的懷念》
1、朗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漢字
癱瘓( ) 憔悴( ) 絮絮 dāo dāo ( ) jíe( ) 別
2、將成語補充完整,并解釋所填字及成語的意思。
1.喜出( )外: 2.翻來( )去:
3.恍然大( ): 4.名( )其實:
3、按課文內容,然后背誦。
黃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紅色的花( )而( ),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 )。
4. 當“我”摔東西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因為( )
(A) 母親怕東西砸到自己身上。
(B) 母親理解“我”的心情,但又關心“我”,怕“我”做傻事。
(C) “我”的脾氣已經無法控制,母親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時再出來。
5. 母親推“我”去看花,是因為( )
(A) 她想讓“我”通過看花來散心。
(B) 她愛花,可她身體不好,想讓“我”陪她一起去。
(C) 北海的菊花很漂亮,不看可惜。
6、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描寫,選擇正確的答案
A、神態的 B語言的 C、動作
他憔悴的臉顯出央求般的神色。( )
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p>
7、“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意思是( )
A 母親很難過我的雙腿癱瘓了 B 母親怕我心里難過
C 我的雙腿癱瘓后,母親變得神經質 D 母親怕刺痛我的心
8、“她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币馑际? )
A 她離開家了 B 她死了 C 她生氣了 D 她住在醫院里了
9、母親昏迷前說的話,說明( )
A 母親最愛自己的兩個孩子 B 母親最想自己的兩個孩子
C 母親最不放心自己的兩個孩子 D 母親這時已經不清醒了
10、寫出兩句描寫秋天的詩句并背下來。
3、《羚羊木雕》
1、給下列加點的字詞注音。
抹淚( ) 攥著( ) 逮著玩( ) 寒顫( )
2、根據意思寫成語
①久久地注視著一個地方。( )②彼此關系十分密切,總愿在一起不分開。(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肅。( )
3、查閱資料,搜集有關作者的知識。
本文作者是 ,1945年生于北京。現為中國電影集團策劃部編審、一級編劇。主要作品有,電影劇本 、《魔表》、《瘋狂的兔子》,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集 、、等。
4、給加點字詞注音。怦怦( ) 樹杈( ) 犄 角( )臉頰( )
5、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應選哪項依次填上才恰當( )
①月亮出來了,________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②我________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③媽媽的目光________地盯著我。
④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________地點燃一支煙。
A.冷冷 輕輕 緊緊 靜靜 B.涼涼 輕輕 緊緊 慢慢
C.白白 緩緩 冷冷 悄悄 D.白白 輕輕 緊緊 緩緩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寫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
B.寫“我”將羚羊木雕送給萬芳,表現了少年朋友珍惜友情的心靈世界。
C.寫“我”送羚羊木雕后,被迫反悔,表現了父母雖愛兒女,但不了解少年心理,重財輕義的狹隘思想。
D.寫“我”將羚羊木雕送給朋友及被迫反悔的經過,贊美少年朋友忠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們之間的友誼。
7、完成下面配伍題。
①他靜靜地點燃了一支煙,慢慢對我說:……( ) ②屋子里靜極了。( )
③媽媽堅定地說。( ) ④我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
A.寫出了“我”與爸爸和媽媽僵持的家中 情景。 B. 表現媽媽的固執、生硬。
C.表現爸爸在考慮如何更好地處理事情。 D.寫出了我極為難受的心情。
8、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羚羊木雕》選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 )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萬芳平時相處的情景安排在插敘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時間里,情節緊湊。( )
4(1)、《金色花》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匿( )笑 沐( )浴 祈( )禱( )
2、了解文學常識
泰戈爾是 (國籍)詩人、作家,被稱為“詩圣”。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 、 等,長篇小說有 、《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詩集 一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開創了亞洲人獲此殊榮的先河。
3、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親嬉戲時:母親做禱告時,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母親去牛棚時,和她開玩笑,恢復原形。
4.根據拼音寫漢字或根據漢字寫拼音。
⑴.我要悄悄地開放花bàn( )兒,看著你工作。
⑵.走到做dǎo( )告的庭院時,你會嗅( )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5.填空:《金色花》這首詩表現了孩子對母親的摯愛,孩子幻想自己變成一朵 把 襲向母親,又幻想自己的_ _投在媽媽的書頁上,同媽媽 。
6、閱讀,回答問題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卻一聲兒不響。
7/例句:媽媽的頭發白了,把滿頭的黑發給了我
仿寫:
8.下列不能體現孩子對母愛的回報的一項是( )
A.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你工作 B.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C.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9.仿照示例,發揮你的聯想和想像,完成下邊的練習。
例:音樂像一股晶瑩而又甘美的泉水,流進人們的心里,洗去心靈中的塵垢。
老師的話像
4(2)、《荷葉?母親》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菡( ) 萏( ) 欹( )斜 徘徊( )( )
并蒂( ) 蔭( )蔽 梗( ) 花瑞( )
2、走進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 ,福建長樂人,現代 家、 、兒童文學家,詩歌代表作 、 等,散文集 ,兒童文學集 。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 、 、 三個方面。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 ,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3、解釋詞語
(1)并蒂 (2)徘徊 (3)欹
(4)蔭蔽 (5)花瑞 (6)適意
4、按原文填空
(1)那一朵紅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晨卻開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 , ,
5、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6、下面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金色花》作者泰戈爾,是印度文學家。
B.《荷葉?母親》作者冰心,選自《繁星》。
C.冰心,原名謝婉瑩,現代作家,著有《往事》《春水》等。
D.泰戈爾,著有《新月集》《飛鳥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
閱讀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問題。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淡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7.這首詩所用的修辭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8.詩中用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 三個詞,對不同時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9.這首詩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10.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色彩詞匯,巧妙點明了時間正在向前移動,事物也在運動變化
B.詩中表現了詩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時的愿望和理想
C.“芽兒”“花兒”“果兒”其實是作者的化身
D.這首詩共三段,句式結構基本相同
5(1)《詠雪》
1.給加點字注音:
俄而( ) 雪驟( ) 差( )可擬 ( ) 無奕( )女
2.參考注釋或查閱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內集 兒女 俄而 雪驟
欣然 差可擬 未若
3.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詠雪》選自 ,作者 , 朝 家。該書是 小說的代表作。
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按拼音寫漢字:
太傅( ) 雪zhòu( ) 欣然( ) 柳 xù( ) 凝( ) 韞( )
5.根據課文補充句子?
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毙峙唬骸??!?/p>
6.翻譯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4 ).白雪紛紛何所似: ?
(5 )撒鹽空中差可擬
7、用斜線劃分朗讀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8、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詠雪的詩句,你能寫出幾句?
9.“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币痪淇偸鲋x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煉地交代了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10.文中將雪比喻為“ ”和“ ”(用課文原句回答),
自己試寫一句描寫白雪的比喻句。
白雪紛紛,好像
5(2)《陳太丘與友期》
1、給加點字注音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慚( ) 箋疏( )( )
2、走進作家作品
本文選自余嘉錫 ,《世說新語》,是由 (朝代)的 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這部書的題材是 ,是六朝 小說的代表作。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友期行 去后乃至 門外戲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車引之
4、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元方入門不顧
5.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撒鹽空中/差可擬?!、待君久不/至,已去。
C、陳太丘/與友期/行。D、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6. 下列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未若柳絮因風起(介詞,可譯為“趁”、“乘”等) B、與兒女講論文義(兒子和女兒)
C、相委而去(連詞,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后”等)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7、品讀探究——元方最后“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等級 批改人
8、 翻譯劃線的詞語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2
一、自我引入法
作為英語教師,借班上課的最大不足就是師生互不熟悉,如何增進相互了解,彼此認識?我認為首先師生應該用自我介紹的方法,達到互信。例如,在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2 Topic1 Section C第一部分時,我就用英語介紹自己:My name is Chen Zugang. I am a man. I’m 36 years old. I
二、故事采用法
一個優美的故事、一個幽默的故事、一個悲傷的故事,也許會打動你的心扉。英語借班上課,我覺得可以采取故事導入法。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英語語音講述,打動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上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1 Topic 2 Section B第一部分的Picture One前,可以用英語講述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110米跨欄世界冠軍的故事,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創舉,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從這個故事中,學生更能理解Picture One了。
三、樂曲熏陶法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調整人的心態。英語借班上課,播放一首悠揚的英語歌曲,會改變整節課的課堂氣氛。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1 Topic 1 Section D第一部分時,教師可以先播放“The ABC Song”,用歌曲將我們學的26個字母復習了一遍,然后將其讀音分類,這樣就達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競爭參與法
英語借班上課的教師,對學生要加以更多的鼓勵,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激情。切忌打消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師,堅持與學生密切合作的態度,堅持配合學生勇敢參與的態度,在課堂上建立激勵競爭機制。
1.朗讀表演
這是英語教師上課慣用的方法,例如,用“開火車”的形式朗讀生詞,在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1 Topic 2 Section C第一部分時,從zero,one,two,...一直到ten,學生一個接著一個輪流朗讀。這樣就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2.課本劇表演
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課本進行課本劇的表演,這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激情,對學習英語會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例如,在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1 Topic 2 Section D第一部分時,要求學生帶上各種動物的面具和其他道具,分組上講臺表演,將娛樂性與教育性融為一體。
3.創造性表演
借班上課,需要英語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表演,這樣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技能技巧,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教授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1 Topic 3 Section A第二部分時,教師要求不打開書,寫出幾個單詞name,how old,what’s,phone number,what class,Class One,Grade Seven,引導學生進行對話表演。然后打開課本,參照教材,找出與書本上不同的東西。
五、聲像渲染法
在英語借班教學中,教師借用很多電教設備,諸如錄音機、幻燈機,Multi-
Section A人體各部分時,可用Multi-
六、模擬借用法
在英語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借班上課,作為英語教學工作者,要采用具體場景、文化背景進行模擬,引導學生傾全力學習英語,激發其潛在的積極性。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2 Topic 1
Section B第一部分教學以前,教師出示一些中外名人名像,創設英語會話情景,模擬英美文化背景。中國人打招呼,今常說“你吃了飯沒有?”以示對人有禮貌,但英美人常常以天氣狀況來表示。所以模擬引導必須因時因地因國而發生變化。
七、探究驗證法
能稱出大象重量的曹沖,發明地動儀的張衡,無不是探究驗證的典范。英語教師借班上課,同樣需要用探究驗證的方法導入。這樣既能挖掘學生對問題的深度思考,又能培養學生的超前意識,還能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2 Topic 2 Section A 這部分中,教師在引入顏色單詞時,除了書本上的brown,red,black,blond,pink,white,green,gray,blue,yellow外,引導學生用顏料能否調出與眾不同的顏色,并給自己所發明探究的東西用英語命名。從上面的事例中,學生獲取了自行探究驗證新事物的方法,為以后學習英語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八、橫向聯系法
英語借班上課,作為英語教師,課堂導入時可采取各門學科橫向聯系法,這樣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橫向聯系的技能技巧。七年級Project English(上冊)Unit 2 Topic 3 Section A中,在形容詞相反詞的比較時,可以從地理方面比較,例如big和small,The hill is big. The stone is small.也可以在歷史中比一比,例如old和young,China has an old history. America has a young history.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3
人教版七年級下語文目錄
第一單元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 爸爸的花兒落了
3 丑小鴨
4 詩兩首
5 傷仲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第二單元
6 黃河頌
7 最后一課
8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19 土地的誓言
10 木蘭詩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
第三單元
11 鄧稼先
12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3 音樂巨人貝多芬
14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5 孫權勸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
第四單元
16 社戲
17 安塞腰鼓
18 竹影
19 觀舞記──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20 口技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戲曲大舞臺
第五單元
21 偉大的悲劇
22 荒島余生
23 登上地球之巔
24 真正的英雄
25 短文兩篇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漫話探險
第六單元
26 珍珠鳥
27 斑羚飛渡
28 華南虎
29 馬
30 狼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馬的世界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童年》在苦難中長大
《魯濱孫漂流記》:孤獨而頑強的冒險者
《《昆蟲記》:譜寫昆蟲生命的詩篇
附錄 臨摹、欣賞:顏體書法
漢語詞類表(實詞)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重點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用“從……到……”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和范圍,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容,體現了作者的寫作順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題。
寫作特點
用“碧綠”修飾“菜畦”,用“光滑”修飾“石井欄”,用“高大”修飾“皂莢樹”,用“肥胖”形容“黃蜂”等都體現形容詞運用的貼切。
用“掃、露、支、撒、系、牽、拉”這一系列連貫的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的過程中透露出兒童捕鳥的興奮驚喜之情,顯示了動詞運用的精妙。
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既表達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兒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而言之……”這一句式,既在全文結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又表現出少年魯迅告別百草園時的依戀心情,體現了句式運用的精當。
重難點句子
1.……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樂園”一詞是本文的文眼。它專門告訴我們:本文的作者要回憶的是童年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該句是下文的總結句,下文內容是對這句話的具體描述。
2.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掃、露、支、撒、系、牽、拉”等表示動作的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的活動中寫出兒童的興奮、驚喜之情。
3.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
兩個“不常用”,可見先生還是比較開明的,嚴而不厲,甚至是嚴而可親的。
4.開頭一段中“似乎”“確鑿”兩詞矛盾嗎?
這兩個詞不矛盾,卻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對百草園依戀的深情,因為“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年代久遠,所以一開始回憶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確定。然后追憶童年生活,種種景象歷歷在目,故用“確鑿”表示意識中根深蒂固地有這種印象。
5.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點段落:
第2段
(1)空間描寫順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體描寫的事物
(2)三種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具體描寫的事物
(3)先靜物到動物,再由動物到靜物
看了“人教版七年級下語文課本目錄”的人還看了:
1.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2.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
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目錄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4
一、“拓展延伸”要合情合理地把握課文主題
要想“拓展延伸”運用得恰到好處,合情合理,教師就要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吃透課文,讀準文義。
在教學魯迅散文《阿長與〈山海經〉》時,很多教師將這篇文章的主題囿于對“普通人”的關愛,因而,很自然地在“拓展延伸”環節中讓學生寫一段話,如:談談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阿長這樣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這和單元目標在一定層面上有一致的地方,但就這篇文章的主題仔細思考,難道阿長在魯迅眼里僅僅是一個“普通人”嗎?其實,課文中的很多文字都透露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如文章開頭“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還有文章中間那些貶義含褒、褒義含敬的事情的描寫,特別是文章的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樣明顯突出主題的語言,都透露出魯迅已經將阿長當做自己的母親來對待、來懷念。顯然,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所寫的就是別樣的“母愛”。如果教師讀懂了這一層面的意思,他(她)的“拓展延伸”設計就會有另一番精彩了,學生對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會更準確,體驗也會更加深刻。
二、“拓展延伸”要準確靈活地領會單元目標的意圖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單元目標,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培養,已經淡化了文體要求,因此,單從文體區別來設計教學活動已經沒有實質意義。從三維目標的要求來看,有些單元目標設計大同小異,如果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單元目標,在設計“拓展延伸”環節時,就很容易混淆。
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綠色蟈蟈》和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珍珠鳥》,先撇開文體不談,單就文章內容來說,都是寫動物的佳作。兩篇文章都將動物當作人類的朋友來描寫,但兩篇文章的單元教學目標不一樣。前者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后者則主要是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對人與動物的關系作深入思考。因而,教師在設計這兩篇課文的“拓展延伸”環節時,就不能僅從“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一個層面去思考,而應該根據各自的單元目標構思出不同的“拓展延伸”來。譬如,前者的“拓展延伸”可以設計為“動物探秘”,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動物特殊的習性、有趣的故事在小組內和小組間相互交流,或在班級通過板報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便激起更多同學探究動物的興趣;后者的“拓展延伸”可以就“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主題來讓學生將自己“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經歷和感悟寫出來,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單元目標就更加明確,目的性和針對性也就更強。
三、“拓展延伸”要恰如其分地與綜合性學習相結合
人教版教材的課文主題往往和綜合性學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所以,有些課文的“拓展延伸”可以和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女媧造人》的“拓展延伸”可以和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的“拓展延伸”可以和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同冊第五單元《愛蓮說》的“拓展延伸”也可以和綜合性學習“蓮文化的魅力”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等等。但這種結合要恰如其分,如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月亮上的足跡》的“拓展延伸”和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相結合時,就要考慮到對課文結尾“登月意義”這一課文主題的處理,否則就會喧賓奪主。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5
七年級下冊歷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試題
課后即時訓練
1.下列 事件標志 著三國鼎立局面結束的是( )
A.西晉建立 B.魏滅蜀 C.西晉滅吳 D.曹操病故
2.東晉時期,從北方南遷的少數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鮮卑 ③蒙古族 ④滿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這一典故與下列哪次戰役有關( )
A 巨鹿之戰 B 官渡之戰 C 赤壁之戰 D 淝水之戰[來源:學科網]
4.你同班4位同學在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爭 論,你贊 同他們四個人中哪個( )
A、恢復北方農業生產 B、加速和促進北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C、接受漢族先進文化 D、鞏固鮮卑貴族對黃河流域人民的統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條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黃河流域( )
A.遷都洛陽 B.實行漢化政策
C.采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封建統治政策 D.頒布均 田制
6.下列歷史現象中,與北魏孝文帝改革互為因果關系的是( )
A.北方統一的實現
B.封建化的完成 C.階級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了許多“漢化”政策,這些政策能夠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B.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漢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8.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
B.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
C.促進中國社會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
9.在我國古代“民族融合”一詞最本質的含義是( )
A.遷移、雜居、互相通婚 B.統治者推行漢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學習,補短揚長,共同發展 D.各族人民共同進行壓迫斗爭[來源:學科網]
10.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實質上是少數民族( )
A.內遷的過程
B.漢化的過程 C.農業化的過程
D.封建化的過程
1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徑有( )
①民族遷徙 ②聯合斗爭 ③友好交往 ④統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綜合思維導航
12.閱讀下列材料
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 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p>
——《資治通鑒》
回答:
(1)“魏主”是誰?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張?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2)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魏主”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鮮卑族不再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存在,請分別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立場上和鮮卑族拓跋部立場上對“魏主”作一簡要評價。
合作探究學習
13.“每一次由比較野蠻的民族所進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摧毀了大批的生產力。但在長期的征服中,比較野蠻的征服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得不適應征服后存在的比較高的經濟情況,他 們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還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語言?!?恩格斯)
“野蠻的征服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這是一條永恒的歷史規律?!?馬克思)
試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論證恩格斯和馬克思的 話
七年級下冊歷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測試題參考答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北魏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2)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貪污;遷都洛陽等
(3)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立場上:孝文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了社會進步。
站在鮮卑族拓跋部立場上:他的這些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鮮卑族喪失了勇武之氣,導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鮮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孝文帝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頒布均田令,遷都洛陽,采用漢族統治階級的封建統治政策,特別是實行漢化政策,采用漢姓,改穿漢 服,學說漢話,提倡與漢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不得不適應漢族封建的經濟 形態,甚至還不得不采用漢族的語言。也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這是一條永恒的規律
看了“七年級下冊歷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測試題”的人還看了:
1.七年級上冊歷史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測試題及答案
2.七年級上冊歷史測試題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
3.初一上冊歷史北方民族大融合練習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6
在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有一個教學內容,它并不顯眼,不容易被教師和學生重視,那就是——《語文園地》中的“趣味語文”。它往往安排在末尾,而且不是每個《語文園地》都有這個內容。這樣沒有規律性的教材安排,的確容易讓教師和學生產生一定的誤讀——這一內容不太重要,或不會太重要。不過,仔細分析教材,就不難發現,編者的意圖就是有意通過“趣味語文”豐富《語文園地》的表現形式,豐富《語文園地》的內容,擴大學生的語文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那在實際教學中,該怎樣處理這樣的教學內容呢?
一、明晰概念,活化課堂
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趣味語文”這一概念。我粗淺地認為,它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內容上它是屬于語文方面的相關知識,富有趣味性;二是在表達形式上與眾不同,極其有趣,頗能激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正如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語文園地三》的“趣味語文”是:以《花鴨和彩霞》(繞口令)為學習內容,用兒歌的形式來表現。第八單元《語文園地八》的“趣味語文”是猜字謎。這些都是有趣又具有相關語文知識的學習材料,同時在表現形式上又體現了新穎的學習內容。
如在教學“看圖說成語”中,教材提供了六幅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畫面。有山有門的畫,有大有小的字,有長橫和短橫的線條,有文字和數字的組合……可是,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哪有那么多的成語知識呢?我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準備了許多相關的成語(每幅圖提供了3-5個相關成語)。如關于“山”的成語:游山玩水、萬水千山、開門見山、坐吃山空;關于數字的成語:一心一意、一舉兩得、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橫七豎八、百發百中、一言九鼎、千鈞一發等。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說字、講畫面意思。然后組織學生讀我提供的成語。最后,請學生根據畫面內容,在眾多成語中找一找相應的成語來表達。面對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以及豐富的詞匯,學生在探索、交流中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在理解中產生了樂趣,在快樂中選擇了正確的成語,在歡笑聲中豐富了自己的詞匯。
二、巧用教材,活躍氣氛
如何科學地運用教材?這是每一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坝媒滩慕?,而不是教教材”這是大部分教師的共識。因此,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走進教材,拓展教材,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上下工夫,做到創造性地使用“趣味語文”。
如教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三單元《語文園地三》中的“趣味語文”,這是關于繞口令的學習內容。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學生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接觸,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讓他們上課之前,去找一找關于“繞口令”這一背景知識的內容。同時,我也準備了一些比較淺顯的“繞口令”。上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畫畫》:“小華舉花小花畫,小花畫畫看小華,小華問小花,畫上畫了啥?小花舉畫答小華,畫中有花有小華?!蔽易寣W生觀察這里面有什么規律或奧秘。當學生發現“畫”“花”“華”在句子中反復出現時,課堂頓時沸騰起來。學生們讀書的聲音越來越大,語速越來越快。正當他們興趣盎然之時,我將教材中的《花鴨和彩霞》的繞口令內容展示出來,學生們立刻發現這是“ya”和“xia”在句子中的反復出現。因此,在集體朗讀的時候,學生們口齒清晰地將它們區別開來了。最后,我再讓學生將自己找到的“繞口令”讀出來,他們興趣盎然。
三、拓展延伸,活絡思維
語文教學應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多彩的生活中,在濃郁的趣味活動中,活絡思維,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1.開拓思維,讓“趣味語文”走向課外
學生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思維也是異常活躍的。當我教完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語文園地八》“猜字謎”的“趣味語文”時。我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閱讀和生活,找一找關于字謎的內容,把它制成圖片或卡片或“猜字謎??薄S械膶W生用精致的卡片寫著“要一半,扔一半”(猜一字);有的寫著“七十二小時”(猜一字);有的根據字謎的意思,發揮自己擅長繪畫的能力,創造性地將“一箭穿心”等詞語制成了圖畫(含漫畫)。學生還將搜集到的字謎和自己創作的“看圖猜字謎”的內容制成了“猜謎專刊”,粘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中。學生們在動手實踐中開拓了思維,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2.豐富內容,讓“趣味語文”走向生活
生活處處有語文,我們有責任把語文學習擴展到學生的生活中。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7
關鍵詞:“金鑰匙”;方法;習慣
中圖分類號:G4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9-0-01
北師大版教材以主題單元為課文編排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具體指導,是以“金鑰匙”的形式,在適當的時機出現并滲透的。金鑰匙畫龍點睛式的呈現方式,目的是讓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本單元過程中,重點地運用這種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這種方法后,并在今后長期的運用中,形成學習習慣和能力。用兒童的語言,在課文后面以小“金鑰匙”的形式對閱讀做指導,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所做的一種全新嘗試。教材每個“語文天地”中還有大“金鑰匙”。
這些大小“金鑰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均衡分散在各個學段,每冊教材。如第一學段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三年級時教給學生學詞的方法,第七冊時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第八冊時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第五、七冊時教給學生檢索的方法,第七冊時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以及自我評價的方法等。然后結合具體教材內容,有序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如第七冊共有大小39個“金鑰匙”,分散在課文閱讀和“語文天地”的“日積月累”、“筆下生花”、“金鑰匙”等欄目中。這種編排方式突破了文選式體例對語文教學的束縛,使語文教學能夠向課外延伸,向學生的生活、學校的活動、其他課程和社會延伸,突破了按表達方式組合教學單元的模式,有利于學生持續保持學習的興趣,同時,使生字新詞復現率更高,有利于及時鞏固所學生字新詞。
“金鑰匙”非常重視學習習慣、方法、策略等。如:一年級上冊明確指出“寫字要做到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四年級下學期明確總結了必須養成“每天閱讀、邊閱讀邊記筆記、查閱工具書幫助閱讀”的閱讀好習慣。這些“金鑰匙”必須讓學生在實際中加強運用,逐漸達到純熟的水平,方能成為學生學習的能力。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金鑰匙”的要點當作知識點進行傳授。
有的老師認為既然“金鑰匙”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策略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為了強化這些方法和習慣,把“金鑰匙”當作知識點對學生講授,刻意地落實到記憶要點和結論上,讓學生死記硬背。其實,“金鑰匙”應當注重實踐,實踐,再實踐。只有通過實踐,養成習慣,“金鑰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有些老師覺得不以傳授知識點為主,就無所適從,好像把握不住對學生的要求了。這是因為他們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較深,希望老師們在今后把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引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幫助學生學會學法,培養學習的好習慣等方面來。我們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實現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教”。
但往往教師對“金鑰匙”的重視不夠,或是混淆于一般的語文知識,忽略“金鑰匙”。從出現的地方開始呈現,從此就應一直指導學生掌握運用下去。部分教師仍將它等同于一般知識,教過即完,這就大大削弱了北師大版教材重視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新課程意圖,使學生在學習北師大版教材中,越學越難。年級越高,學習內容難度越大,而學生掌握的方法卻進步太慢,勢必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都陷入困境。
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對整個教材中的金鑰匙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樣好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實際的操作。金鑰匙是教材對相應的主題單元或課文涉及到的學法進行的一些時機性的提示和引導,更多的像金鑰匙這樣的學法指導與訓練,應該是教師適時滲透,不斷指導、潛移默化的過程,這樣,才能讓“金鑰匙”成為提醒學生在學知識中習方法,從而形成能力。
“金鑰匙”從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方法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以培養“會學習”的人。金鑰匙安排在每個單元最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把“金鑰匙”穿插在教學中,還可以根據自身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補充。
除上述內容外,還應注意“自檢”的內容。自檢能力是重要的學習能力?!白詸z”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反思、調試。本學期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經?;仡^看的習慣,不在于自檢的方法和水平上的要求。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8
對此,我努力探索它們的契合點,從美術學科與語文、音
樂、思想品德、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方面進行闡述。以下我說的美術指的都是蘇少版七、八、九年級的美術教材。
一、美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在七、八、九年級的6冊美術教材中,每一冊的教材中都有兩課欣賞課,分別在每一冊的第一課和最后一課,對
于欣賞課,需要讓學生多說,可是面對欣賞課學生不知該說些什么。如在七年級第13冊外國風景畫、靜物畫賞析中,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查找資料,這時候就顯示了這個學生的語文功底,文采好的學生說出的形容詞或話語都是比較優美的,而文采弱的學生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們在教學中,輔以美術教學內容相貼切的文學意境,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好美術也可以為自己的日記、作文配上插圖,不但可以增加畫面的效果,也可讓自己的作業本更具有個性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性學習,鼓勵每個學生都大膽地將自己所想,所要回答的內容以各種口頭方式進行表達,利用語言所具有的形象性和廣泛性來拓展,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和思維的寬延性,從而為提高美術教學而服務。
二、美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
繪畫與詩歌、音樂都是表達情感的藝術,它們以特有的語言傾訴著人類豐富的情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美術課中適當引入音樂,可在欣賞與創作活動中為學生提供聽覺的信息,能夠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陶冶學生的情操。新課程實施后,作為姐妹學科的美術與音樂學科被列為藝術學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整合音樂學科資源是較為常用的教學形式。第17冊教材中的第4課《熟悉的韻律》,在這一課中就是讓學生用絢爛的畫筆吟詠那一首首熟悉的旋律,讓變幻無窮的色彩、線條成為跳躍的音符。在作業中學生用了吹、灑、甩、滴等技法在畫紙上彈奏出一幅幅美妙的旋律,花季少年,如歌的中學時代,在美的感悟中,讓學生傾聽生命的律動,用畫筆來吟詠我們熟悉的韻律。
三、美術與思想品德學科的整合
美術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通過美術教學,將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不斷提高,情操不斷得以陶冶,從而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尊重和保護生命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如在第14、15冊的欣賞課中都有關于凡?高的作品,在分析凡?高的作品時,對凡?高要有全面的認識,不要純粹認為他是一個怪癖的精神病患者,患有間歇性歇斯底里癥,最后在無際的孤獨與寂寞中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教師在分析凡?高性情時結合他的作品、行為和一生,分析凡?高的精神對藝術的態度和信仰,從而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實現自我價值。
四、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
隨著信息化時代程度的提高,教學要傳遞越來越多的信息,
學生要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在我們的課堂里,經常能看到我們的教師運用多媒體來上課,而我們的美術教材里面也專門有了用電腦來繪畫的課。美術課程標準對美術教學提出如下教學建議:“……老師應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庇捎诙嗝襟w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等特點,可以為學生提供優質便捷的學習資源,這些特點是單一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錄音、圖片等)所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的。
五、美術學科與綜合實踐課程的整合
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成為現今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大趨勢。美術這門學科與綜合實踐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蘇少版初中美術每一冊的教材中都有“綜合?探索”這一單元,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美術課是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對一線美術教師也提出了挑戰,它要求美術教師成為“全才”。
當然,我們還可以把美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像自然學科、地理學科、體育學科、數學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在新的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大膽創新,將各門學科整合到美術教學中來,綜合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我們的美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9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特點及備課方法談一談我個人初淺的認識和看法:
1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與之前所用的版本相比,明顯地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課本的文字內容多寡不同,與老版相比,新版本在文字數量上明顯地而且是大大地少于老版本,例如八年級(下)第七課第一節“城鄉印象”,整節內容只有謬謬兩段,84個漢字,14個標點符號,另附5幅插圖,最后加上一道16字(“農村和城市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小問題就結束了。再如九年級第一課“生活在地球村”,第四節“做負責任的公民”整節內容僅由兩段共113個漢字,9個標點符號組成。
第二、課本中有較多而且內容豐富的插圖,這些插圖讓人一看便聯想滔滔,愛不釋手,有一種欲覽全書的欲望。例如八年級上冊共有各種插圖90幅,下冊有83幅;七年級上冊共有140幅;九年級全冊共有103幅,這些圖片不但在數量上多,而且還比較美,整本書的圖片,可以當作相冊來欣賞。例如:九年級課本第三頁的“烽火臺圖”,盡管這幅圖很小,只向我們展示了我國長城的某一局部,能夠眼觀的空間很有限,但那氣勢磅礴,彎曲延伸的長城卻讓我們感到它還在延綿不斷,沒有盡頭之感,同時也讓我們由衷地感覺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祖國大好河山的疆土之遼闊。
第三、每節中的“資料卡”、“相關鏈接”等注釋性內容較新穎,而且小巧伶瓏,讓人就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凝難點,不用查閱繁鎖的資料就能“就地解決”。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做到什么內容都清清楚楚,例如涉及到一些我們不清楚的法律知識時,我們可以不用去查閱相關的法律書本,厪要看一下課本上的‘法律鏈接 就解決了,真可謂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四、課本中每一節中的實藵性練習題針對性強,趣味性也樂在其中,使學生能做,樂做。例如:八年粧上冊第19頁“你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經常發生的沖突有哪些?”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總是表現得滔滔不絕,似乎對他(她)們的父母有太多的“不滿”之感,在如此之類的教學中,我們簡直忘記了自姱是一為教師,而是一位“調解官”了。
2 初中思想政治課的備課方法
在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本人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讀懂教材,讀透教材,并提練出要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的知識要點。因為板書講究美觀和節約時間,所以要板書的內容不宜太長,太復雜,應當做到文字盡少,但又不至于表達不清楚,即做到語言簡短,意思明白,言簡意賅。
第二、在完成板書的框架設計后,應舍得花充足的時間去收集一些相關的典型教學案例,而且這些案例應盡量是學生所知道的,熟悉的教學案例,例入教學。例如:七年級思想政治第六課“為堅強喝彩”,第一節“讓我們選擇堅強”,第一個知識點,“堅強意志的表現”——能在復雜的環境中迅速地判斷發生的情況,毫不遲疑地采取堅決的措施行動。
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所需要教學案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堅強的阿姨在生死非常之際,冷靜、果斷地選擇自我斷臂自救,否則命臂無存。再如,2009年發生在本地的新橋煤礦事件中,四位礦工死里逃生的奇跡,這兩個典型的事例中,無一不有力地證明了在復雜的情景中冷靜而迅速地判斷所發生的情況、果斷采取堅決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教師應注重對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學生不理解的詞語的解釋,由于政治課并非語文課,所以在解釋中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語文課的慣例去解釋,或者說可以與語文學科上的解釋略有不同,如:“百折不撓”,可用一韌性較好的直尺在學生面前反反復復地折上幾遍,(當然只是象征性的演示,不可能太使勁,太認真)然后右手一放,直尺挺直如故,是為 “百折不撓”,“撓”即彎曲,屈服之意。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篇10
網絡資源可以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和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面。特別是 “大語文觀”的提出,要求語文教學要走出課堂,注重學生課內外知識的融會貫通。我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網絡實踐中感悟,在生活應用中提高。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后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我讓每個學生申請一個QQ號,在QQ空間里或者微博里寫個人簡介。同時讓學生通過QQ空間或者微博,展示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及其相關圖片。然后再通過“網絡主題閱讀”的形式,互相閱讀QQ日記或者微博,這是它以原生態形式呈現,又保留了網絡資源的特征,而且它的量十分豐富,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說話”“看文”的空間。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自由地在網絡上搜尋個人簡介的信息。這些東西不是教師有意識提供的,也沒有專門的網絡空間,而是對網絡原生態資源的利用。網絡可以集中一批網絡資源供幾十人同時閱讀討論,可以讓學生學會便捷搜索所需信息,而不必要求學生花很多錢復印大量資料。這是一個“大語文觀”下的充分擴展的課堂,猶如江河湖海,學生可以盡情游弋,可以超越自己、超越課本、超越時空界限。
二、自主、合作式的學習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后是一次“漫游語文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我在進行此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大范圍地得到搜集資料、整理信息、反饋交流、綜合匯報等訓練,我創設了網絡環境。課前,學生按照興趣愛好自己組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制定活動時間安排表,明確每個學生的活動項目和活動內容,把搜集有關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音頻節目、故事、趣聞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人頭上,讓學生先查找和搜集所需資料的網站名稱。老師將國家基礎教育網中的“漫游語文世界”資料進行剪切,然后又融入老師搜集的優秀廣告詞和電視劇中的語文差錯的視頻資料,放到自己的博客里,然后整合為一個簡單的、實用的學習課件。教學時,我將學生帶入遠程教育網絡教室,讓他們走入網絡,首先瀏覽網頁,按自己的任務對資料進行篩選、梳理,把同屬一個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然后將同一個小組的資料進行組合,以便編輯成冊。然后,我將博客和課件中生動活潑的語文典型案例展示出來。最后,將各組編寫的小冊子(有封面設計、目錄和插圖等)在全班交流,進行評價。此次活動,學生編印了“集錦”“詩苑”“薈萃”等很有文采和詩意的集子。
三、多元化、交互式的學習
我在執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后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時,為了讓學生從視覺上去感受四季的五彩斑斕。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先為他們提供四季的影像文件讓學生欣賞,再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描寫四季的詩詞,再把描寫四季的詩詞與所欣賞到畫面相配合,參加畫面與詩詞的配樂朗誦比賽。學生通過自己在網絡中去查找、搜集、整理資料,了解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變化,體會到春的生機盎然;夏的熱烈奔放;秋的碩果累累;冬的銀裝素裹。同時,朗讀配有音樂,圖片隨著朗讀速度切換。整個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入大自然,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研究性的學習
網絡環境的創設,能夠面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只要去查閱資料,就能很快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僅如此,網絡環境下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將其轉變為研究性學習,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成果,讓研究性學習更加豐富、更加多彩。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方法。他們先是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繼而又轉向解決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交流、討論,他們合作、探究,他們共同解決問題,在這里,綜合性學習已經變成了研究性學習,而且變成了一種新型的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