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讀書隨處凈土閉門即是深山
手握一卷好書,所待之處就是一方凈土;關上門窗,獨處修心,也便如在深山隱居。
人活一世,活的是一種心境。心不靜,即使身處桃源,也照樣憂愁煩惱。心靜了,哪怕身處鬧市,也能悠然自得。心靜,是降低欲望。去除束縛人心靈的功利欲望,才會有撇開浮躁的力量;才能讓心靈回歸、精神減負,讓靈魂得到升華。心靜,是一種智慧。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如果一個人的心非常安寧、平靜,那么他能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可以明辨是非,擁有看破紛擾的智慧。
沒事時,靜坐常思己過,反省自身,理清思路。獨處時,捧讀一本好書,撥云見霧、心神安靜。
02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董必武曾說過:“人要成功,做到兩吃,能吃苦,能吃虧。”
“平庸的人躲避痛苦,優秀的人不怕吃苦,杰出的人自找苦吃?!?/p>
風吹雨打才懂得生活,苦盡甘來方能懂人生。
為人處事,也不能總想著占便宜,吃虧是生活的一部分。
要相信,做實在人、行磊落事,是最簡單也是最智慧的處世法則。
那些真誠實在、愿意吃虧的人,每一步都走得無愧于心,也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賴和支持。
03鸚鵡前頭休多語小人身邊須慎行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與人交往,并非對誰都可以推心置腹。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不輕易顯山露水,既不會夸夸其談,更不會逢人就傾訴。
人生于世,守心不出錯,守嘴不惹禍。
慎言慎行,事不做絕,話不說盡,沉穩低調,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
04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間的萬事萬物,如果你能深入洞見,能明了個究竟,就能成為有學問的人。而學問之道,不在死讀古書,搬弄知識,而在于明了世理。
做人,是一生的學問。
人是所有社會關系的總和。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有復雜的利益關系,還有很微妙的各種感情關系,如親情、愛情、友情等等。而如何處理這些關系,則關乎于人的智商與情商。
能屈能伸,無論處于什么境地,總能找到活路,是做人的通達。
心胸寬大,樂觀豁達,萬事不縈于懷,是做人的智慧。
05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老子說:“柔弱者生之徒。”柔,是生命的特征,春風化雨,正是用柔的力量來滋養萬物。
做人也是這樣,太過剛硬只能處處碰壁,吃盡苦頭。
但是,如果處處示弱,處處退讓,卻也會讓人得寸進尺,步步緊逼。所以,一個人必須外柔內剛。
內心有分寸,不會一味退讓;做人有原則,不會沒有底線。
外圓內方,一個人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剛柔兼濟,游刃有余。
06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論做事:
一個人著眼點要高,思維要開闊,這是格局。
但是真要做事情,必須從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小處著手,切莫好高騖遠。
論做人: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守住自己的嘴。
很多事情,旁觀者不了解內情,沒有資格評頭論足。不該講的閑話不要講,不該吹的牛不要吹。
獨處的時候,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要放縱自己,不要突破人格底線。
慎獨,才能提高做人的境界和修養。
07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老子講: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萬事萬物相反相成,彼此對立卻又彼此轉化。
比如,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一帆風順的人一旦遇到苦難很容易一蹶不振。
一路坎坷的人反而因為有足夠的磨練,前路一片坦途。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生命里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兩面性。
因此面對人生起落,不妨心態放平。
順利時,也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逆境里,也須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