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老者介紹,這條風雨橋連接著閩西的武平和贛南的會昌,也是大陽、泥洋、南坊等幾個行政村的通衢處,由于橋所處大陽村,所以大伙稱其為大陽橋。過去沒有汽車大路,貨物往來全靠肩挑,大陽橋是挑擔往來的必經之路。為迎送又饑又渴又累又乏的趕路人,當地人特地搭起一排排橋屋,開張一家家小店鋪,為過客們提供一些飲食小賣服務。趕路人到此都會放下擔子,歇歇腳、喝碗茶,走時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這就形成了客家山區特有的橋上墟市,如今每逢陰歷二、七即為“墟天”,這一天當地人和外地商人會早早趕到,開張做起生意,張羅買賣,臨近村民便陸續前往,每逢年底車水馬龍,俗稱“赴墟”,也叫“趕圩”,猶趕集。(王松興)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