簣的釋義
簣,讀作“kuì”,是一個古代的量詞,通常用來計算容器的容積大小,類似于現代漢語中的“石”、“斗”、“升”等。在古代,簣是一個用草編織或者用木頭制作的容器,主要用來盛放糧食、水果等物品。
功虧一簣的含義
而后來,“簣”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含義非常特殊的成語——“功虧一簣”。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因為一點小小的錯誤或者疏忽,最終導致整個任務失敗或者功虧一簣的情況。
功虧一簣的典故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春秋時期的故事中。據傳,在當時,一個叫做吳起的人被任命為魏國的宰相,他曾經提出一個建設大軍隊的計劃。他規劃了詳細的建設計劃,包括所需時間、人力、物力等,一切看起來都十分妥善。
但是,任務卻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而功虧一簣。具體來說,吳起派人去征集馬匹,但他疏忽地沒有明確規定馬匹的大小,結果導致最終集成的馬隊大小不一,對于整個軍隊的作戰效果產生了極大的限制。最終這個計劃失敗了,吳起也失去了宰相的職位。
功虧一簣的現代應用
功虧一簣這個成語在現代生活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提醒我們,在進行某種事情時,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要始終保持專注和細心,不能因為一些小小的錯誤而導致整個事情的失敗。
這個成語也在教育和職場中被廣泛運用,多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失敗或者失誤,通常用來警醒大家在工作中時刻保持注意力和專注,以避免出現錯誤和疏漏。
最后的總結
功虧一簣這個成語既蘊含著歷史的沉淀,也具有現代的應用價值,相信在今后的實踐中,這個成語也將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應用和發展。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