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kāi yuán jié liú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在《富國篇》中闡述富國的策略,若要國家富強,就要愛護百姓,在收支上開源節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去發展生產,國家才能富強。如果不顧生產,只顧浪費物資,百姓就會十分貧困。所以“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出處】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盾髯印じ粐?/p>
【解釋】開:勸課;源:水源。開發水源,節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指增收節支
【近義詞】增產節約
【反義詞】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揮霍無度
【押韻詞】生死關頭、九世之仇、大限臨頭、妙策神謀、酒病花愁、棘刺母猴、力爭上游、山雨欲來風滿樓、山外青山樓外樓、詒厥之謀。
【示例】理財之道,不外開源節流。《清史稿·英和傳》
【成語造句】
◎ 他說,貸款消費只是在消費的支付方式上給予了更靈活的方式和空間,但并不改變消費決定于收入這樣的大前提,工薪族更要注意量入為出,開源節流,所以,貸款消費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并不矛盾。
◎ 防治水旱災害要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汛抗旱并舉的方針。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