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總是“熬夜做功課”?
每次到晚上我都要和父母爭執到底要不要熬夜做功課。他們總是聽說說那些不良影響,比如失眠、缺乏效率等等,卻沒有聽進去我的解釋。其實,我“熬夜做功課”并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我希望利用每一個可以用來學習的時間。
早上我堅信自己可以完成工作
我早上非常高效率,感覺自己能完成任何任務。但是父母卻總是說我“聽起來像個輕松的老師”,因為他們不理解我早上的工作情況。在我的想法里頭,早晨是一個戰勝事情和主動充電的好機會,因為那個時間里,指望的干擾更少,集中精力就能完成事情。我所希望的是,做功課時得到的成就感能不影響午后或晚上的娛樂時光。
我對計劃表“有強迫癥”
如果我沒有計劃表,我就感到心理不平衡。對我來說,計劃表是一種有效地規范生活的工具。我將重要的項目分解成更小、更具可行性的小項目。而這樣做的最后的總結是,我可以在存放或調整單個任務時,容易精致或丟掉那個任務的某一部分。但是,我父母只看到了一個過分追求計劃表的“怪人”。他們不能理解那個旋律,這將幫助我擴大我自己的承受力和整體的生活。
我需要社交時間以維持情感支持
相對于成年人來說,高中生的社交網絡更為相關、更為重要。我需要時間去與朋友們相處,聊天和交談,分享彼此的經歷。這不僅能釋放壓力,而且能夠幫助我得到情感支持,讓我感到不孤獨。但是,父母總是擔心我花太多時間和同學聊天,而不是做功課。雖然作業很重要,但是和交友相比,偶爾抽出點時間去與朋友進行談話很有意義,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更重要。
我們需要相互理解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我們都需要相互理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一些自由去探索、去犯錯,并從中學習成長。而家長則應該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空間,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交友、享受生活。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個性化的情況和需要,并與他們溝通、支持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和睦、快樂、健康的家庭環境。
讀完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